激光显示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电视核心技术
在彩电企业领域,电视从CRT时代已经完全过度到液晶、等离子时代,而随着彩电业的发展,一种新的电视显示技术即将到来,那就是激光显示技术的诞生。据有关业内专家预测,激光显示技术将会成为电视机产业下一代的核心技术。
激光显示技术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竞争的焦点,国际巨头索尼、松下、日立、东芝、三菱、爱普生、三星、LG等品牌,纷纷加大在激光显示领域的研发力度。自2005年至今,先后有多家公司推出激光电视概念样机。根据美国专业媒体《激光世界》预测,2010年前后,激光显示技术将在全球形成每年57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从技术方面分析,激光显示是以红、绿、蓝(RGB)三基色激光为光源的显示技术,可以最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丰富、艳丽的色彩,提供更具震撼的表现力。激光显示色域覆盖率可达90%,而传统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因此激光显示被称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
激光全色显示产品的最大的优点:第一,色域空间大、色彩丰富、色饱和度高,其颜色表现力是目前传统电视的2倍以上;第二,光源寿命长、维护费用总体使用成本低,激光光源完全打破传统光源的电光转换模式,寿命可长达10年,是传统光源寿命的10倍~20倍;第三,生产装备投资规模小,激光显示产品生产装备的投资,可以从几千万美元到几十亿美元分期投入;第四,环保节能,功耗仅是传统电视的1/3,非常符合节能减排的国策,另外激光光源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对环境有威胁的重金属材料,属环境友好型光源;第五,成本下降潜力大,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的采用,将对激光显示系统设计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在提升显示器件品质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
从近两年研究状况来看,激光显示技术研究与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概念阶段、研发阶段、产业化前期阶段和规模产业化阶段。
激光显示概念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尝试将激光技术运用于显示光源的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首先在国内提出激光显示概念,并展开初步研究。但由于当时激光器发展水平的限制,研究项目进展缓慢。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固态激光器关键材料的研制成功,大大推动了激光显示技术研究,2003年激光显示技术研究获得历史性突破,通过RGB三基色可见光激光器成功混合成白光,并推出一系列工程样机。
2005年至2010年,是激光显示产业化前期阶段,此时中国与世界知名企业相继推出了激光投影、激光电视等原理样机,激光显示产业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前期,在此阶段各国都在加紧建设完整的技术产业链、加速产业示范与专利及技术标准的制定。
为了推动激光显示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于2006年联合民间资本成立了“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实现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公司由多名院士、行业专家担当技术及战略顾问,为激光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激光全色显示技术领域,我国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链,具备在该领域实现产业化重大突破的良好基础。中视中科是国内唯一致力于激光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在激光显示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视中科自有核心专利20项,获科学院核心专利授权10余项。
在国家持续的支持下,在北京市中关村高新科技园管委会支持与领导下,中视中科正在积极筹备组建激光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联盟,共同打造一个知识产权联盟、产业标准联盟和市场推广联盟,通过不懈努力与广泛合作,确保我国在激光显示技术领域创建的“技术领先”优势顺利转化为“市场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