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于9月26日颁布了《平板电视机售后服务实施意见》,规定自今年12月1日起,平板电视行业实施整机保修1年、主要部件保修2年的售后服务标准。但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该《意见》仅为行业自律措施,业内人士认为其对厂家的约束力有限,真正实现平板电视“三包”仍有待时日。
保修期混乱是厂家钻法规空子?
随着平板电视不断占据各大商场的主要位置,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存在维修收费和保修期限两大难题,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从市消委会近几年接到的平板电视消费投诉来看,对于显示屏幕的保修期限争议最大。1995年“三包”政策制定时,平板电视还未上市,因此平板电视的售后维修没有列入相关规定。2002年家用计算机“三包”规定对显示器保修一年,平板电视既非传统电视又非电脑,造成了彩电厂家按照自身情况来确定显示屏的保修政策的局面。
据彩电厂家人士介绍,目前的平板电视售后服务跟不上,主要的原因包括维修配件缺货,维修成本高,使消费者无法接受。由于平板电视的产品性质、原理、构造都与传统彩电有较大差别,主要零部件大多依靠进口,价格相对偏高,从而提高了售后维修的成本,因而厂商尽量缩短保修时间。一般来说,液晶电视使用3万小时就须更换荧光灯管,费用约数千元;而等离子电视出现屏幕问题,整块屏幕都需要更换,而更换一块屏幕的价钱差不多可以买到一台新的等离子电视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平板电视如果显示模块出了问题,只能回厂修理,这又涉及上游厂家与整机厂家之间的协调问题等。
消委会有关人士认为,平板电视显示屏保修期混乱是生产厂家在钻法规的空子。“三包”法规明确规定,彩色电视整机包修1年,主要部件包修3年。但有些平板电视企业擅自降低服务标准,主要借口就是平板电视是高科技的产物,是新型产品。目前不少平板电视厂家除了遵守整机包修1年外,对主要部件的包修规定却不愿遵守,而其真正原因,是因为作为主要部件之一的显示屏的成本过高,约占整机成本的6成以上。
厂家不遵守主要部件包修3年规定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成本风险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当显示屏出现故障时,厂家就会堂而皇之地要求消费者埋单。这也直接导致现在平板电视行业显示屏故障只换不修等成为潜规则。其实显示屏作为电视的部件之一,同其他部件一样,大多故障都是能够修理的,只是修理起来比较麻烦。反正不用厂家掏腰包,干脆找各种借口让消费者直接更换显示屏,如此一来,厂家还能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