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分析:液晶、等离子博弈难填彩电业绩黑洞

受制于上游供应商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日期:2006-07-21 作者:杨振华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受制于上游供应商

  事实上,目前国内平板电视生产厂商采用的LCD和PDP面板都是日韩以及台湾面板制造商提供。

  尽管平板生产企业一直以行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面板对最终利润的影响,但据TCL内部人透露称,显示屏占到整个平板电视80%以上的成本。而且,国内平板彩电制造商在平板上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源头面板。

  目前国际上在平板电视方面拥有市场优势的是夏普、三星、LG和索尼,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于可以生产屏幕等关键部件,而中国内地企业面对的是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牢牢掌握屏资源的残酷现实。

  尽管国内上广电、京东方、聚龙光电已经投产第五代和第5.5代LCD生产线,但目前要实现37英寸以上的平板量产,至少要实现第七代LCD生产线。但这意味着一旦投产更新的生产线,随着大平板需求增加,之前的五代、5.5代生产线将不得不面临淘汰,巨额投入也将血本无归。但对于上广电等国内面板商来说,现在已经形成了骑虎难下的态势,尽管亏损严重,其还不得不花费数百亿元巨资继续投资更新一代的面板生产线。

  而与LCD面板相比,PDP面板因为物理性能上的不同,加上物理技术的相对成熟,并不存在生产线上的更新换代。据专家介绍,只要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PDP面板原则上可以实现足够大的屏幕切割。

  国家数字电视标准组组长刘全恩指出,PDP比较容易实现大屏幕(65英寸-80英寸)和超大屏幕(80英寸以上),而即便是现在已经开始投产的第八代LCD生产线依然只能量产50英寸左右的面板,“即便是到2012年,第十代LCD生产线量产,依然达不到65英寸。”

  此外,PDP生产线在初始资金投入上要相对少很多,这也是决心从上游入手的长虹选择等离子生产线作为突破口的主要原因。长虹方面称,其刚刚动工的国内第一条等离子生产线总投资仅3亿美元。而据TTE副总裁韩青介绍,一条LCD生产线初始投资就在12亿-15亿美元,而从目前海外LCD面板生产的经验看,往往一条LCD生产线尚未完全实现饱和量产就面临淘汰,对国内企业而言投入产出比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不过,刘全恩认为,屏幕也并不是平板电视最核心的技术,它也只是核心专利技术的集成。事实上,三星、LG、飞利浦、松下这样的企业也要受到上游(如康宁、电气销子等玻璃基板商,以及偏光片垄断企业等)企业的技术和价格的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要想把握住利润控制权,就应该先从终端制造做起。
 标签:
本文导航
  • 第2页:受制于上游供应商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