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新闻13日报导,日本液晶面板龙头夏普(Sharp)计划于2014年度(2014年4月-2015年3月)对旗下8代和10代线两座液晶面板厂,合计投下300亿日圆资金——这较2013年相应投资额度大幅增长50%,也是夏普2011和2012年度,两次历史性亏损之后的首次大幅提升投资额度。那么,夏普的目的何在呢?
从报道来看,夏普300亿日圆的投资主要用于提升“高利润中小尺寸”面板的产能,预计夏普中小尺寸产品产出规模增长一成。目前,夏普8代线已经全面用于中小尺寸面板制造,这条线的新投资将更加侧重制造“更高技术标准”的产品的技改,并提升产能。而10代线,虽然在全球领先完成IGZO(金属氧化物)TFT工艺升级,但是依然集中于大尺寸产品的生产,且过去数年内产能利用情况不甚理想。对该条线的资金投入,预想将进一步支持例如4K等高端产品的制备,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公开报道表明,夏普300亿日圆新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关键词上:8代线为代表的中小尺寸面板,提升品质、提升产能——这部分业务也是夏普液晶面板盈利的核心;10代线则侧重于提升品质和降低成本——10代线的成本问题,是夏普液晶面板业务最难以化解的心病。
对于夏普10代线的成本问题,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首先,10代线建设利用各种融资较多,债务和利息成本较高;第二,全球仅有的10代线,所采用的玻璃基板等上游产品、光刻等制造设备都属于“定制产品”;第三,其位于日本国内的地理位置远离面板最大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同时日本当地的人力、能源、运输等成本较高。
夏普10代线除了自身处于全球面板产业“成本”巅峰之上外,在市场竞争上还具有如下劣势:第一,优势产品是60寸等大尺寸产品,这类产品近年来的热点技术是4K,夏普此前花费更大精力导入IGZO技术,部分占用了4K升级的资源,同时推高了产品成本(相比台湾等地的非晶硅4K面板);第二,夏普10代线设定的产业目标是低成本的、大量制造大尺寸面板,然而,目前8.5代线和10代线在切割产品结构上高度重合,10代线没有特色产品,同时全球主要8.5代线切割成本日趋下降,甚至大部分生产线成本低于夏普10代线;第三,夏普10代线全面开启,产能巨大,夏普自身消化能力严重不足,即便结合了10代线的另一个股东,鸿海的消化能力,吸收和消化如此巨大的大尺寸、高成本产品,也是一个难题。
成本高和缺乏特色产品,以及在4K时代(尤其是低成本4K产品上)脚步落后,这成了夏普10代线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这些方面也是夏普本年度投资的重点方向。
某种意义上,夏普对8代线的投入,可谓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益”;但,对10代线的投入的目的却是“在激烈竞争中保持这个夏普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的稳定运行”。——10代线,对于夏普的“负担”型地位并未随着去年夏普液晶事业部的盈利而改变。事实上,夏普液晶在2013年的盈利主要由中小尺寸面板创造,同时也得以与“安培经济学”日圆贬值对夏普出口市场的积极影响。
10代线是个甩不掉的包袱,这也是业内至今只有一条10代线,而8代和8.5代线仅大陆地区就有6条的原因所在。不过分析也认为,目前随着72、85和98英寸,三个超大尺寸液晶产品型号的市场化,夏普10代线可能迎来崭新的市场机遇。虽然没有消息证实夏普300亿日圆的投资,会被用于10代线新的大尺寸产品项目上,但是,就业界趋势和10代线自身适合制造超大尺寸产品的现实而言,这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投资选项。
不过,无论如何,夏普2014年度300亿日圆的投资,对于液晶面板行业都不是大数字,这个数目的投入,不足以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尤其是不足以改变夏普10代线面临的“传统问题”。当然,事情的另一部分也有好消息,夏普通过强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二线手机品牌市场,夏普8代线在2014年度效益锦上添花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