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智能电视:寿命“值“多少

看重“软寿命”,智能电视必须重视智能规格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03-28 作者:萧萧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看重“软寿命”,智能电视必须重视智能规格

    智能电视的“软寿命”什么时候到期?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智能电视的软寿命首先与消费者的具体应用有关:有些应用已经很成熟,未来不存在较大的升级空间,这种应用的软寿命就会足够长。但是有些应用还没有扩张到智能电视上,例如大型3D游戏,而一旦这种应用出现在智能电视上,消费者也许会发现一些刚刚购买的电视已经过时;此外,即便是崭新的应用让老电视不在流畅,但是如果消费者可以“容忍”这种应用中的不愉快,那么这款产品也可以看做软寿命尚未到期……

    不过,无论软寿命的计算如何困难,这都不应该成为阻碍消费者关注智能电视软寿命的障碍。一个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尽量为未来储备更强大的智能能力。

    为未来储备更强大的智能能力的本质,是选个更高规格的智能电视产品:CPU主频、内存大小、CPU内核数量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主要因素。由于电视机处于家庭大型电器,不需要像手机那样拿着跑。因此选择更强大的处理计算能力的配置,不需要在乎手机必须在乎的“移动供电”能力。智能电视选择,消费者可以再多核心、高主频、大内存,以及更好的图形能力上“尽兴”选择更高档的产品。

看重“软寿命”,智能电视必须重视智能规格

    然而,就目前的智能电视而言,大多数的“智能规格”配置并不理想:低主频、单核心、低内存、一般的图形处理能力的廉价配置占据了大多数产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彩电企业似乎不愿意在“智能规格”上尽量的透明,而是选择了一些具体功能作为智能彩电营销的切入点。这种做法与实实在在的智能应用的需求相差甚远,是一种典型“愚民主义思维”。

    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电视现有的“智能”架构选择多数脱胎于“智能手机”平台。这样平台下的智能架构产品的计算能力具有智能手机的遗传特质:必须考虑待机时间,更多的只是考虑一些移动应用的简单计算需求,同时对未来的规划设计多数不存在较长时间的性能冗余概念。

    事实上的另一方面是,彩电拥有比PC电脑还要大的屏幕,未来其应用模式绝非智能手机类型,而会更接近电脑的应用类型:大型游戏、大型软件和程序、复杂的计算应用都可以出现在智能彩电上,甚至可以出现家庭多人配合的超大型应用——这是大屏幕的真正优势。而与这些可能的应用一起配合,与大屏幕的优势匹配,高端智能电视自然需要“更高端”的“智能”规格。

    如果用讲求“物美价廉”的观点来看,智能电视智能规格的超前性、智能计算性能的冗余程度直接决定了产品实际可以使用的年限,也就是产品最基本的“耐用性”因素。在智能时代,消费者对彩电的选择必须告别单纯硬件成本概念,进而拥有“软性寿命”的概念;厂商对产品的设计和宣传也必须认真考虑市场对智能电视的“软性寿命”的敏感性,而不要让智能电视成为“智慧不起来”的纯概念忽悠产品!   

上一页 1 2 3 
本文导航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