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正在告别百花齐放的时代,一个“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四屏”联动的“四屏时代”已经来临。
3100家参展商带来的20000款产品,摆满了2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展区。1月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的2012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被主办方宣称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
然而,在这么多的参展产品中,最酷的是什么?
是屏幕可360度旋转的联想IdeaPadYOGA,还是采用超薄面板的LG55EM9600OLEDTV,或者是可在8小时内测出人体基因组序列的DNA测序仪?
事实上,在那20000款产品中,可供选择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并不太多。当创新的光环在CES中逐年减退,消费电子产业正在趋于平淡。
这种平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各大厂商对于产品的看法和理解越来越趋同。在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车轮的碾压下,消费电子产品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变化,任何产品都不再以单一形态存在,而是互相融合与跨界的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消费电子正在告别百花齐放的时代,一个“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四屏”联动的“四屏时代”已经来临。
虽然这种趋势在前几年的CES上就已显现,但是都没有2012年的CES来得这么热烈。经过前几年的预热,包括智能电视、个人电脑、平板和智能手机在内的四屏战略,已经被诸多主流厂商明确提出。
随着四屏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以功能划分这4类产品的做法正逐渐被摒弃——事实上,四类产品的功能越来越趋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屏幕的尺寸。不同尺寸的屏幕,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在联想集团,其内部的电视、电脑、平板等产业线的划分,就是以屏幕尺寸以划分标准。这四块屏幕就是消费者通过“移动互联网”进入“云计算”战略要地的入口,谁缺了一块屏幕,就相当于少开了一扇门。这就是为什么在已经趋于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不断有家电和PC厂商加入红海竞争的原因——在真正的行业巨头尚未形成之时,他们无不希望将产品线扩充到四屏,并背水一搏。
一定程度上,今天的消费电子产业很像十多年前的企业级IT市场。那时候的企业级市场,存在着很多分别专注于安全、存储、网络、服务器等不同领域的厂商,但随着后来的不断兼并重组,整个行业形成了今天的IBM、Oracle和HP的“三驾马车”之势。企业级市场选择供应商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供应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有理由相信,企业级IT市场的这些变化,很可能在消费级市场重演。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四屏联动模式的确立,消费级市场也将会重新洗牌,形成几家能提供整体消费级市场解决方案的行业巨头,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2012年的CES,是四屏大战的起跑线,联想、三星、LG、索尼、HP等已经在四屏战略上完成布局的厂商,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线上,争夺行业的甲乙丙丁,而他们的背后,Google、英特尔、微软、高通等则扮演着“武器供应商”的角色。
具体来看,2012年的CES虽然鲜有可圈可点的创新产品,但是一些微创新的产品仍然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