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引领未来 分体电视能否革命传统电视

来源:慧聪影音网 更新日期:2011-09-20 作者:赵鹏

    近期财经界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召开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更为备受关注的是民族品牌代表——Pangoo盘古集团的CEO陈文辉先生今年再度现身福布斯论坛,他为何如此受器重?这还得从其主营业务Pangoo盘古分体电视说起。

    海归新贵崭露头角

    Pangoo盘古自2005年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以液晶电视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业研发、制造和服务。它的海外背景相当深厚,在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设立了分公司,承袭国际品牌的高贵血统,并受到国外消费者的一致认可。Pangoo盘古在国外市场的定位十分明确,是走高端路线,面向高端客户,尤其在德国消费者对Pangoo盘古的热衷度十分可观。其中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Pangoo盘古的分体电视在德国最受欢迎,在有着悠久工业历史和精湛制造业的德国尚能取得如此美誉,可见Pangoo盘古的品质的确深入人心。

    2010年7月世博会期间,Pangoo盘古回归中国,一年多的时间,已受到如索尼、夏普等亚裔彩电豪门的关注,他们在本届IFA上推出的新型产品,或多或少地借鉴了Pangoo盘古的产品思路。但Pangoo盘古敢为天下先的开创了分体电视的先河,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与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进行调研,在核心技术、产品细节和服务体系上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分体电视竞争力何在?

    那么分体电视到底长什么样,它与传统电视相比优势何在?相信这在接触了半辈子传统电视的国人心中还是一个疑问。所谓分体电视就是把电视分成显示屏、电视主机、电视听吧三部分,打破了传统电视三者集成一体的模式,从而突破了传统电视发展中遇到的使用寿命短、功能单一、成本高等瓶颈。对消费者来说,能带来看得见的利益才是选择的原动力,而分体电视在性能、使用寿命、成本等方面较于传统电视的突出优势,足以成为购买的新选择。

    随着娱乐工具的多样化,消费者对家庭娱乐的需求越来越来高,单纯的“有线电视节目”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随着中国的三网融合已经进入试点阶段,电视机成为三网融合的终端,它能接受电视信号,网络和通讯信号,从而实现在电视机上观看网络电影、实时比赛直播、财经股票信息等,而简单的外设让电视机玩游戏也成为可能。那么在传统电视上,是不可能享受这么多的精彩内容,甚至错过了一集电视剧,就再也追不回来。更让消费者生厌的是,夹杂其中的广告浪费了太多的休闲时光。因此花一台电视机的钱能随时随地享受诸多的娱乐节目,无疑是分体电视较于传统电视的核心优势所在。

    除了内容上的丰富性以外,低廉划算的成本同样让分体电视充满竞争力。所以家电的成本除了一次性的采购成本,升级成本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花3000元购置一台电视,3年后就会面临升级。而传统电视因其一体式设计,升级就意味着将旧家电折旧处理,再购置一台新的,其高额的成本不仅增加家庭负担,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分体式电视的软件和硬件升级方便且成本低,硬件三者之间可以随意组合,哪个坏了换哪个;软件随时随地升级,以保证与电视的革新同步。

    电视机是家庭的“大件”,除了其价格和必要性外,其体积和安装难度也让“大件”的名号名副其实,深受高房价困扰的中国人可谓是寸土寸金,所以“大件”也需要苗条的身材,轻薄化简洁化是电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巨大的方盒子到超薄的LED电视,传统电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分体电视因为其显示屏、主机和电视听吧是分开的,空间利用上更随意随性,且分体电视主机与显示终端之间只有一根线连接,更简洁更方便,装修的时候不用再为电视机、DVD、机顶盒等布线问题伤脑筋了。

    另外相较于传统的电视,分体式电视采用机盒分离的方式,内部布线更简单,相互干扰减少,电视质量更加稳定,所以电视的使用寿命更长,而上面提到的随时升级的优势,又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可以说分体电视是符合环保、节能等家电发展的大趋势。

分体电视能否革命传统电视

分体电视的安装更简单,相较于传统电视少了很多“线”的困扰

    分体电视引领未来

    分体电视是电视行业的一个新概念,但目前正在被厂家和消费者迅速接收和认可。在刚刚结束的德国IFA电子展上,索尼、LG也展出了分体电视,不过还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而Pangoo盘古已经在这个行业辛勤耕耘一年有余,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产品上市,带领民族品牌走在了电视行业的最前列。

    正如本次福布斯的主题“十字路口”,全球家电行业也正处于向左向右发展的十字路口,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以后,传统电视行业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已经步履维艰,或许Pangoo盘古分体电视代表了未来电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