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的这波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消费市场就成为全球经济受到波及最大的方面之一,尤其在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市场,消费者信心指数大涨。中国13亿人口构筑的庞大的消费市场,由于自身巨大的内需潜力,因此金融危机的水波荡过之后,并没有留下太深的痕迹,于是在这场危机的“推动”下,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肥肉”,从快速消费品,到奢侈品,到消费电子产品,等等,各种领域的无数企业都想要抢先在这块“肥肉”上咬下一大口。
平板电视企业就是拥挤的人群中赶得最起劲的几个之一。
此前有消息称中国彩电市场将在明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电视最大单一市场。的确,前所未有的升级扩容机遇,正摆在中国彩电企业的面前:有统计数据显示,未来的5-10年中,有超过4亿台的CRT电视面临升级换代需要。此外,上个月初确定了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让业界看到了实现的希望,业界预计中国彩电市场的规模将实现翻倍的增长。
这样的机遇摆在国内品牌的面前,也摆在了外资上游企业,尤其是索尼、三星、夏普、LG等外资平板巨头面前。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它们喘了口气,又把战略重点从欧美市场移向了更有潜力的中国市场,而且来势汹汹,很是令国内企业感到压力。
最近去家电卖场逛逛,就会发现以前价格居高不下的外资品牌纷纷调整价格策略,大打降价牌,不少品牌的市场价格已经与国产品牌的价格相差不大了,甚至多款32寸的外资品牌液晶电视两千多就可以搬回家,国产品牌以往的终端价格优势几乎不再了。我就遇到几个原本秉持“价格第一”原则的消费者,最后抱走了外资品牌,他们认为“反正就差了几百块而已”。
2005年到2010年间平板电视需求比重由21%增长到60%以上的三、四线市场以及农村市场,此前几乎被认为是国内品牌的“福地”以及“后花园”。现如今也不是铁板一块。今年初“家电下乡”彩电零售限价从原来的3500元提升到7000元,为外资品牌拉开了一道进入农村市场的口子。虽然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品牌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逐渐有先富裕起来、不差钱的农村消费者投入了洋品牌的怀抱。
一二线市场价格优势不再,农村市场被慢慢渗入,本就面临激烈“内斗”的国内平板品牌再受外资品牌的如此夹攻,更是腹背受敌,更不要说国内品牌头上还悬着一把库存压力的大刀,此前TCL的预亏半年报已经给市场提了个醒,这把大刀正摇摇欲坠呢。
想要突破险境,难道又要走回降价的老路?但分析人士也说了,死扛着不降价只会增加成本负担,负担加重需要清出库存,还是逃不出降价的命运,而且陷入被动的境地,处境只会更艰难。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外因的作用是通过内因发挥出来的。那国内平板品牌陷入如今这样尴尬境地,是不是应该先从自身找找原因,看能不能琢磨出什么更好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