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国际化运营沉浮的TCL集团已成为全球前五大彩电制造商之一。已经成为国内彩电行业领军品牌的TCL多媒体,在从彩电行业“后来者”到“领军者”的18年发展历程中,一直保持着领先行业的战略思维,在营销渠道改革、国际化运营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三方面都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最新出台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不仅对彩电制造企业的渠道提出了考验,而且对企业新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提出了考验。“以旧换新”是一种传统的营销手段,但是通过政府给补贴的方式来拉动消费却不多见。该政策将对扩大内需、刺激城市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意愿、扩大增量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外资品牌更有渠道优势
在家电“以旧换新”方面,国内品牌比外资品牌更有优势。今年“五一”期间TCL彩电整体销售业绩同比增长了120%以上,今年3月TCL上市的互联网电视等差异化产品也持续热销,这些都是国产彩电过去一年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五一”期间,国内彩电品牌进入了发展的谷底,当时三星、夏普等外资平板巨头在一、二级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在此后的一年中,以TCL为首的国内彩电企业阵营开始了绝地反击,并于2009年4月成功占据彩电销售市场的前5名,其中TCL彩电2009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5倍。
国内品牌之所以能够超越外资品牌,其多年来积累的健全渠道成为最重要的原因。国产彩电在CRT电视时代打造的覆盖率极高的自有渠道,在CRT时代帮助国产彩电阵营打退了日立、东芝、松下等日资品牌。在平板电视时代,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实施,国内品牌的渠道优势开始日益显现,而TCL也是较早建立这种渠道优势的企业之一。
1991年TCL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分公司,随后在哈尔滨、武汉、成都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为配合彩电产品在全国市场销售,1993年TCL正式组建了TCL电器销售公司,成为国内最早建立和拥有自己独立营销网络的电子企业之一。销售公司成立后,TCL按照大区——— 分公司——— 经营部——— 分销商的组织结构,精耕细作,把网络一直建立到农村的城乡接合部。这样的渠道建设让TCL避免了受经销商制约被动局面的出现。
2000年,TCL的营销渠道基本建设完毕,销售网点达到25000个。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对TCL彩电市场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TCL彩电由此跻身国内市场三强之列。此外,TCL通过率先引入激励机制建立了一支国内最有竞争力的营销队伍。在此期间,以长虹、康佳为代表的国内彩电企业都积极跟进,渠道成为国内彩电企业的营销优势。
TCL完善的渠道使TCL多媒体的中国业务在2000年以后保持了相当高的赢利水平,即便是在TCL因为跨国并购陷入困境的时期,多媒体业务每年依然能保证5亿-6亿元的利润。TCL多媒体的中国业务成为TCL国际化运营的牢固基石。
有这样的渠道基础,在家电“以旧换新”方面,短期来看,外资品牌似乎有一定的机会,但从长远来看,国内品牌的优势更为明显。
差异化协助家电“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政策可加快电视产业升级转型的速度,加速平板电视产业发展,同时也使得CRT电视退市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8年TCL液晶电视销量超过400万台,排名从全球第13位上升到第8位。预计2009年在中国市场TCL液晶电视的销量将全面超越CRT电视的销量。
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和超前的自有渠道建设,TCL多媒体在2001年就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彩电企业,并且成功进军移动通信、电脑、白电等领域。
与此同时,TCL集团自身的财务条件也不错。通过在销售渠道建立电子实时汇划和收支两条线以及依靠强大、高效的物流系统,TCL最大限度降低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带来的压力。
当然,要保障家电“以旧换新”顺利在本品牌内部实施,保持本品牌新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就相当重要,这也是吸引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方面。在平板电视领域,要想赶超控制上游核心部件并形成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三星、索尼等外资品牌,TCL、长虹等国内企业除了投入巨资进军液晶模组、等离子屏、背光模组等领域外,还必须建立起在全新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
2007年平板电视在经历了从高清向全高清的物理技术升级后,接下来彩电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将围绕着什么来展开?2009年3月,TCL、海尔等品牌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电视,其中TCL在3月底推出的“MiTV互联网电视”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这款产品找到了互联网和电视的最佳共享资源——— 高清影视。
在过去18年中,TCL在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国际化运营能力和营销渠道领导力等方面都站在了国内彩电行业的最前沿,在与外资彩电巨头的竞争中也不落下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加速了旧家电的淘汰更新速度,加速了家电回收产业这一颇具前景的新兴产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对于资源有效利用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