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平板电视在与外资品牌的“血拼”中正逐渐赢得自己的未来。
在效仿“IT速度”将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周期大幅缩短后,目前本土平板巨头与三星、索尼等国外巨头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已相差无几;而振兴规划对重点家电技术项目的关注又使本土平板电视最大的“短板”——核心技术得以弥补。
“每次金融危机都是大浪淘沙的过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三星电子超越日资巨头的开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是成就中国消费电子跨国品牌的绝佳机会。”3月23日,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总经理韩青表示。与外资平板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品牌形象、价格和核心技术上,如今在这三点上的巨大进步让韩青他们看到了希望。
“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在平板时代首次取得了决赛资格。”TCL多媒体CEO梁耀荣表示。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则表示,“三星电子的优势主要在技术和品牌,而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能力上则已经开始被中国企业超越。”
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表示:“在欧洲、北美两大市场因为专利、关税等壁垒,中国企业2004年后基本失去了自己在CRT时代的地位。然而在规模最大的中国市场,经过2004年开始长达5年的努力,TCL、长虹等中国品牌已经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有望以中国市场为开端逐步将优势延伸到海外市场。”
韩青认为,“本土品牌无论在工业设计还是品牌形象上都与外资平板不相上下,而且在产品的可靠性上中国平板甚至超过了外资。”
在价格和渠道方面中国平板的优势更为明显,据悉,在2008年11月TCL、创维等中国平板将大屏幕平板电视的价格大幅拉低30%后,外资平板则无力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这使中外平板在42英寸以上的产品价差已经拉大到2000元以上。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平板与外资平板最主要的差距还是在核心技术上。而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颁布的电子产业振兴规划却给中国平板带来了福音,其中提到的6项重大工程中有3项主要是围绕着彩电行业展开的。记者了解到,这份振兴计划的总投资额将达到6000亿元,其中在平面显示产业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表示:“随着这9条生产线在未来二三年内完成,中国平板电视行业最大的‘短板’核心部件将彻底得到弥补,即便日韩企业几年后走出金融危机,中国平板巨头也将具备战胜外资巨头的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以AVS为基础的数字电视专利池的建设和完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专利互换等方式彻底摆脱专利费的困扰,并重新进入欧美市场,这或许是中国彩电夺取全球主流市场和价值“权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