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小尺寸液晶面板吃紧 疑为外资从中作梗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日期:2009-04-08 作者:佚名

    奥维咨询(AVC)的一组调查数据引起了国内整机厂商的关注,从2009年1月开始整机企业的液晶模组缺货现象就已经比较严重,到3月各家企业的缺货比例已经达到20%—40%不等。奥维咨询(AVC)常务副总经理文建平认为,造成当前国内面板供不应求的状况是当前各方面因素综合使然。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板行业在2008年下半年整体出现了不景气状况,促使面板企业和更上游的原材料企业都在尽量控制库存,降低开工率。这使得行业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很多小型的厂商资金压力很大,有些已经撑不下去,比如最近就有家日系的多摩光电倒闭。而幸存的也纷纷调低2009年的销售预期,这导致CCFL背光模组、芯片、玻璃等上游产业的原材料短缺,已经处于缺货状态。

    文建平表示,整机企业反馈给上游面板企业的订货预期与实际市场需求有比较大的偏差,也影响了面板企业在对开工率的控制。2009年1月开始终端市场的旺销局面,打破了整机企业和上游企业的保守预期。原本在终端需求萎缩时期,闲置的产线和产能,从备料、机台rampup到人员准备都需要一定的Leadtime。如IC和PC鄄BA的Leadtime达2个月。而且淡季裁员和人员流失也使得恢复供应的周期变得更长。

    文建平透露,友达和奇美在3月的产能利用率才爬升到不足80%。此前业内盛传台湾的面板企业把大量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卖给日韩企业,导致大陆小尺寸面板短缺加剧。为什么日韩企业要在此时大幅度采购台湾面板呢?

    文建平分析认为,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是主因,奥维咨询(AVC)的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月外资占比不足三成。其中三星、索尼等品牌的占有率已经下滑到5%%以下。外资彩电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面临最困难的时期。

    外资品牌也希望借助台湾的小尺寸面板,试水推行“三星式”或“夏普式”的平板下乡模式。2008年夏普年也在全国建立了28个分公司,基本把触角覆盖到全国的城市范围,下一步的策略就是要把渠道和产品下沉。2009年初家电下乡政策释放出对农村市场的巨大拉动效应,夏普、三星、索尼等外资企业,也在加速对中国的农村市场进行调研。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品牌对中国的农村市场已经虎视眈眈。

    文建平预测,外资彩电和本土彩电的新一轮针对农村市场的较量,即将在新阶段下展开,大量收购台湾小尺寸只是这场大战的序幕而已。

    文建平指出,透过当前的面板荒,我们既看到了本土彩电企业面临面板荒的无奈,也看到了台湾面板企业在夹缝中,极力满足各方面需求的艰辛,还看到了日韩彩电企业的长远布局和一箭三雕。

    文建平建议,整机企业应调整供应链策略,避免唯价格论的短期采购行为,应与上游业者建立长期深入的策略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培养本土技术人才,下决心不断积累核心技术,在上游资源上有所作为。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