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等行业振兴计划出台之后,2月18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原则通过。该规划主要涉及集成电路、平板产业、3G、宽带通信等。其中,借鉴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刚刚正式启步4年多的平板产业被各方寄予厚望。
资本市场已经提前反映了这种预期,春节过后,液晶类上市公司的股票普遍表现强劲,其中广电电子(3.91,-0.08,-2.01%)、京东方等面板生产企业的股票,甚至出现多次涨停。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液晶面板企业大力扩大产能,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仅仅回暖一年多的液晶市场再次陡然“变脸”。基于终端需求下滑和对未来市场不确定的忧虑,液晶电视和显示器生产厂商纷纷调减对液晶面板的订货。供需形势逆转,造成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面板厂商的收益锐减进而亏损。这种情况,到2009年后才稍得缓解。
而在10年前,中国台湾地区液晶面板厂商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韩国液晶面板不愿扩大产能的机会,逆市而上奠定了与日本、韩国鼎立的局面。如今,在产业振兴规划的带动下,中国大陆企业正试图复制历史。
年内新增投资逾全球80%
1月初,知情人士向《投资者报》表示,除了已经公开的信息外,包括上广电正计划上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龙腾光电计划上7.5代线等,项目资本金均已经到位,并已将可行性报告交国家发改委审核。
该人士透露,汇总起来有近150亿美元(约1020亿元人民币)的新增投资,并将陆续开工,最晚在2011年之前投产。这些投资中,仅在2009年内就会落实95亿美元,约占当年全球110亿美元新增投资的80%。
“或许这将是历史性机遇。”多位受访人士均对《投资者报》表示相同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平板显示产业是继汽车和计算机产业之后,第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液晶显示在其中占据主流地位,液晶面板制造环节又是液晶产业的中坚环节。
据DisplaySearch统计,2007年全球平面显示器用面板出货金额为1060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液晶显示器占900亿美元、占比近85%,到2015年,将达到近90%的市场份额。而更大的蛋糕来自电视领域,在今后几年,全球将迎来数字电视升级浪潮。其中,美国在2009年、欧洲和日本在2011年、中国在2015年将实现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切换,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将全面取代传统的模拟电视。
但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中国大陆企业显然严重缺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液晶面板属于资金和技术均高度密集型。一条5代线需要上百亿元、6代线至少要150亿元、8代线需要近300亿元;此外,要保持可持续竞争力,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含量、不断上更高世代的生产线。同时,中国大陆液晶产业链不完整、原材料的本土化配套程度差。
1999年,投资13.2亿元的吉林彩晶是中国大陆第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曾作为吉林省“九五”计划的头号重点工程,但最终未能发展起来。2003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公司液晶生产线;当年底上广电与日本NEC公司合资启动在上海新建一条5代线。从2004年10月至今,中国大陆企业共有7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但其中仅有4条5代线,没有一条能生产液晶电视面板的更高世代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