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新年新格局 等离子电视VS液晶电视再开战

来源:成都商报 更新日期:2008-01-11 作者:佚名

等离子电视面临生死一搏

  买液晶还是等离子?自从想买一台平板电视后,很多消费者都面临着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除了价格对比外,还应该多多了解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2007年年初,液晶电视风光无限,“CRT退市论”和“等离子淘汰论”闹得不亦乐乎。一年后,CRT没消失,等离子仍在大卖,液晶电视阵营“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没有成为现实。2008年已经开局,平板电视市场竞争格局还会出现怎样的微妙变化?对于计划买一台平板电视看奥运的消费者来说,不可不知。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名业内专家。

  2008竞争格局

  一家难独大 两大阵营全线开战

  “等离子难做小”似乎成为行业共识,这也长时间造成37英寸以下规格的平板电视市场液晶一家独大的格局。然而2007年7月,长虹、海信、海尔等几乎同时推出32英寸等离子电视,一举打破了这一格局。由于价格上的明显优势,32英寸等离子大受追捧。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32英寸等离子各品牌七天总销量突破3万台。同时,42、50英寸等离子表现也不俗,使等离子销量同比上升128%,达到历史最高峰。而在日前发布的11月份调查报告中,这一上升势头仍在继续。

  反观液晶平板,2007年上游面板经历了历史上最漫长的涨价风潮。目前,在经历连续八个月的持续上涨之后,32英寸液晶面板的采购价格甚至已经超过42英寸高清等离子面板。对于产业下游的液晶整机厂商而言,32英寸产品的微薄利润已经难以为继。但也应该看到,目前,32英寸规格的等离子面板只有LG一家生产,月产能仅5万片左右,如何保证片源供应是等离子目前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长虹等离子生产线能否顺利流出产品,同样值得关注。

  由此,专家表示,等离子阵营将在2008年发起反击,等离子和液晶电视将全线开战。 

  2008市场趋势

  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无疑将成为影响2008年平板电视市场走向的最大变数,这也被视为等离子阵营挑战液晶的绝好良机。

  液晶与等离子在技术上孰优孰劣,一直以来都争执不休。液晶被指责“拖尾”,等离子则饱受清晰度之难。据了解,2007年,等离子阵营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 “动态清晰度”上。前段时间,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牵头,信息产业部旗下的专业电器评介实验室曾组织了一次“高清平板电视盲测对决”,结果显示等离子更好。等离子专业委员会会长滕光胜表示,随着奥运的不断临近,消费者对于平板电视动态清晰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液晶、等离子谁能获得最大机遇,与此有莫大关系。

奥运会助长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战火

    长时间观看比赛,无疑将对眼睛产生影响。眼睛的健康问题又再次让平板电视的“亮度之争”浮出水面。

  液晶电视比等离子更亮一直被看作是其竞争优势。但高亮度又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电视亮度对视力损伤更大。去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中国电子商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一份《2005-2007年中国消费者平板电视使用评价报告》,宣称经过严谨科学测试发现,等离子比液晶电视更有利于保护人眼健康。消费者长时间观看液晶后感觉眼睛不适者比重为8.2%,而等离子相应比例为4.2%。这份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购判断,等离子阵营随即喊出“等离子电视自发光,有利眼健康”的口号,抢走不少分数。

  在即将开始的奥运营销浪潮中,如何应对等离子在“动态清晰度”和“视觉舒适度”两大挑战,也许将成为液晶阵营最头痛的课题。

  2008产业链预测

  缺货或涨价 产业链将更加合理

  在2007年的上半年,不断传出某某厂商将放弃等离子转产液晶的消息。然而到了下半年,风向却开始发生变化。不断有厂商明确表示,由于液晶上游面板价格的不断上涨,将选择转产等离子产品。

  奥维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喻亮星认为,大屏幕等离子电视比重稳步回升,加上液晶面板供应短缺,都将迫使国内彩电厂家开始重新布局等离子电视市场。事实上,面对液晶和等离子的攻守易势,更多的国内整机厂商正在尝试在两派阵营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继传统等离子强势企业长虹、海信之后,海尔、创维、康佳等历来偏重发展液晶的整机厂商也在2007年第三季度分别推出了32英寸等离子产品。国内主要液晶面板供应商LG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证实,海尔、创维、康佳等国内厂商均在加大32英寸等离子屏的采购力度,且有继续布局42英寸乃至50英寸等离子市场的意向。

  平板电视产业整体盈利状况不佳,是不争的事实。由于2005年和2006年国内整机厂商一致押宝液晶,使得这一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利润更为微薄,且给了上游面板厂商更多限产提价的机会。相较而言,坐了两年“冷板凳”的等离子却得到了平稳、均衡发展的环境。

  2007年,相对于液晶上游面板一片“涨声”,等离子上游的利好消息却不断。长虹等离子屏生产线于4月开工,计划形成年产600万片生产能力,进入世界等离子屏生产四强行列;5月底,松下和长虹在供销合作、技术合作、市场流通三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成为等离子行业内产业链深度合作的开端;11月,熊猫电子50英寸等离子面板产业化项目被正式列入“国家2007年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获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资金支持。上述变化,多少有些戏剧性。

  上游产业链的开放进程,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下游的成本。从目前获知的消息看,液晶上游面板供货紧张的态势短时间难以缓解,“至少还需要12~18个月的时间”。缺货或者涨价,都将迫使更多整机厂商转投等离子阵营,用市场压力来制衡上游厂商,要求更为合理的产业链利益分配结构。

  其实,就消费者而言,这些问题似乎太过遥远。但记者想要提醒的是,终端消费绝不是凭空而起,合理的消费方向往往会带来合理的价格、服务。

  本版采写 记者 邓孝政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