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迅速进入彩电市场的同时,其售后服务问题日渐突出
经历了数轮“降价”,平板电视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平板电视总销量188万台,较上一年增379.3%,占彩电市场总量的16.7%。但其售后服务问题日渐突出,“维修贵”正成为平板电视“平民化”亟待跨越的一道门槛。
“花2.3万元买的液晶电视,修一次要1.1万元!”济南市市中区刘先生2004年初购买的一台平板电视,日前出现了屏幕颜色不均、图像质量下降现象。经检查,是信息处理板损坏,需更换显示屏。厂家维修人员告诉刘先生,由于电视过了一年的保修期,不能免费维修,换屏要支付1.1万元的维修费用。修还是不修?刘先生左右为难:“修一次的费用几乎可以买一台新的,不修吧,花大价钱买的电视用了三年不到,就等同于整机报废。”
眼下,感叹“买得起,修不起”的平板电视用户越来越多。国美电器济南八一路店一位姓李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平板电视是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统称,属非显象管显示,一般来说,液晶电视使用3万小时就须更换荧光灯管,费用约数千元;而等离子电视一旦出现问题,维修时常见的做法是更换显示屏,导致维修费用动辄上万元,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早在1995年国家就颁布了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明确规定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享受保修“整机一年,显像管、行输出变压器、高频头和集成电路等主要部件三年”的“三包”有效期。但其时,大众尚不知等离子、液晶电视为何物,平板电视未被纳入“三包”规定的范畴。
“三包”缺位导致目前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厂家和商家“各司其政”。记者分别致电TCL、康佳、海尔等家电制造商济南客服中心,得到的答复却惊人一致:平板电视售后“三包”一般为“整机一年、主要零配件三年”,但显示屏等价格昂贵的大件却不在“主要零配件”范围之列。
从2003年开始,我国平板电视消费进入高速增长期,如今随着第一批平板电视产品陆续超过“三包”期,保修时间短、维修费用高的问题开始凸显。
济南市消协秘书长都明基坦言,近一年多来,济南有关平板电视维修服务的投诉明显上升,投诉重点一是昂贵的维修费用,二是“三包”时间只有一年,远不如普通电视的三年。
“平板电视‘三包’时间短,不是哪一家厂商能够决定的,而是由行业因素决定的。”康佳彩电济南维修站负责人田民说。
何谓行业因素?记者采访中发现,众多厂家人士将矛头直指上游供应商,即等离子屏、液晶屏提供商。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几乎没有具备生产等离子、液晶显示屏能力的厂家,其制造技术基本控制在三星、索尼等日韩企业手中,国内彩电制造商多从这些厂家买屏。
正是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得国内平板电视制造商在“三包”问题上有苦难言。“不是我们不想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实在是因为显示屏价格太高,我们承受不起。”某品牌家电制造商济南分公司负责人坦言:“对于显示屏供应商而言,我们也是消费者,但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范,他们一般只实行一年的保修时间,因此我们向消费者承诺的保修期也是一年,不可能过长。”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不同意见。济南市质量监督局质量处一位姓徐的官员说:“缺乏统一的‘三包’标准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彩电制造商持观望态度的充分理由。”他认为,作为新兴产品,平板电视的“三包”标准,要考虑技术研发、行业发展等诸多因素,其出台需要一个过程。而在“三包”真空期内,彩电厂商从提升品牌、信誉的角度出发,应在现有规定基础上,制定更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售后服务规范。这位官员表示,政府部门支持并鼓励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出台高于目前“三包”标准的规定。
与广大消费者的呼声相契合,欲在平板电视领域掀起“掘金风暴”的彩电厂商,也希望修改现行的“三包”规定。
近日在济南举行的平板电视售后服务论坛上,国内主流彩电厂商有关人士悉数到场,包括康佳、海尔、创维等在内的16家厂商发出倡议书,“希望国家尽快在‘三包’规定中推出关于平板电视的售后服务规范,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事实上,“僵局”正在悄然打破。去年12月,上海已率先将平板电视纳入“三包”的“补丁”方案中,明确指出,等离子、液晶电视“三包”有效期为一年,其主要部件(显示屏、数字信号处理板、IC电路集成块)“三包”有效期为两年。
“即使短时间内厂家难以统一延长‘三包’服务,但区域性、阶段性的售后服务促销将会经常出现。”
山东省社科院专家冯群力说,“这些由局部推动的‘售后承诺’率先打破‘行规’,最终会推动国家相关法规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