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平板驱动 2006消费电子迎来“升级”大考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日期:2006-03-06 作者:樊哲高

  2月28日,首届中国消费电子年会在北京仲春的一场瑞雪中拉开帷幕。来自平板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等领域的精英会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对策和未来。与会者认为,目前我国已成为消费电子大国,2006年面临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

  “三架马车”驱动

  记者从年会现场深切感受到,以平板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三大产品为动力的“三架马车”拉动我国消费电子快速发展。2005年,我国消费电子规模达到600亿美元,多项产品产量名列世界第一,如彩电8283万台,手机突破3亿部。预计今年我国消费电子规模将突破700亿美元。

  2004年启动“平板元年”,两年来,平板电视“平步青云”。据中怡康的数据,2005年我国平板电视销售量达到170万台,是2004年的4倍;预计2006年平板电视销售量将达到478万台,占全国彩电总需求量的13%;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去年我国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增长425.4%;更有市场调查公司统计,从去年5月份起,我国平板电视销售金额已经超过CRT电视。海信集团张培峰表示,平板的爆发增长给消费电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2006年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005年,对我国手机厂商来说是严峻考验的一年,但我国手机出口和产销形势依然看好。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手机出口2.28亿部,比2004年增长56%,实现出口顺差194.42亿美元,占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中的近20%。在出口手机中,国产品牌的份额越来越大,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5年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出口首次超过1000万部,达1321万部,同比增长106.2%。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手机制造基地。据海外咨询机构统计,2005年全球手机产量为7.6亿~7.8亿部,而根据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刚刚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共生产手机3.0367亿部,从这两个数字看,我国生产的手机已占全球手机产量的40%。波导公司市场总监上官艳军认为,手机产业仍处在持续发展期,蛋糕还会越做越大,国产品牌依然充满信心。

  在移动时代,笔记本市场越来越火爆。有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内地笔记本市场的整体销量为271.1万台,比2004年增长了52.64%,增长势头高于年初的预期。而据慧聪研究预测,经过2005年的铺垫,2006年内地笔记本市场依然会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总体销量将会达到390万台左右,增长率将达到43.86%。

  跨越创新这道坎

  娄勤俭副部长在年会讲话中指出,"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部将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消费电子行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并着重抓好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几项工作。

  娄勤俭强调,要提高自主专利的拥有数量和质量,集中力量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销结合的创新体系,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殿甫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了创新的必要性和难点。他说,现在我国的液晶电视厂家都是进口人家的模组,每年要花几百亿美元外汇。比如创维的成本80%是花在进口上,自主成本只有20%。没有核心的东西,如何去赚钱。

  他同时认为,我国的电子产业的基础产业包括原材料、元器件的高端产品还很落后,这几年国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着重抓了IC产业,我国的IC产业发展虽然很快,但是我们现在用的IC 60%是进口的。

  在大会现场,有国产笔记本电脑厂商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厂商较少有前瞻性的技术研究,技术实力弱,很容易在技术竞争中失去先机。另外国内品牌缺少规模采购的优势,只有压缩利润空间来保持产品的价格优势,也是许多企业增量不增收的原因之一。

  海信张培峰认为,从资源的情况来看,在没有掌握上游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彩电企业受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渠道商两端的挤压,平板彩电价格走低速度持续超过其成本下降速度,使收入和利润呈下降趋势,国内彩电制造商"靠亏损赌明天"的营运模式可能导致平板彩电业再现全行业亏损。新的竞争态势要求彩电制造业必须向上游资源渗透,掌握核心技术。"由此看来,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向上游的核心部件技术发展;二是在电视产业数字化后,融合3C以拓展新的增值服务的空间。这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张培峰说。

  康佳集团数字平板事业部总经理刘丹对平板产业的"三乱"---价格乱、技术乱、营销乱提出批评,他希望业界尽快克服"价格战升级、降幅惊人,国产与洋品牌产品价格悬殊;标准始终未统一,技术参数标志含糊;炒作概念有价无货,产品型号花样百出,各自为政的售后服务体系"等弊端。"中国的家电企业要走出困境,就一定要在产品的差异化上下功夫。"刘丹说。

  渠道面临创新考验

  年会上大家还有一个共识,即中国消费电子的迅猛发展与渠道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专家认为,中国家电连锁渠道,从原来经营连锁家电扩充到消费电子类产品的销售,包括手机、IT、数码产品,使它们成为家电连锁大卖场最主流的消费产品,造成真正的全民消费"消费电子"的局面。

  国美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监何阳青应邀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他说,与生产企业一样,渠道商也面临创新的考验。2005年以后,中国家电连锁渠道加大了在管理上面的创新,比如国美提出忠诚度管理,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当前,关键是脱离简单的依靠价格的管理手段,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有特色的、有内涵的综合管理上面来。

  创新是中国连锁企业正在整合多种资源优势,为拓展连锁事业,在这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家电连锁也开创了各种国内外优秀社会经营资源的战略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国美、苏宁、永乐,有的在国内上市,有的在国外上市,上市以后,对国美来讲并不是要融资,更重要的是借助这种监督机构使我们的管理更加公开化、透明化,运营商能积累更多的经验,为未来的连锁和国际竞争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平台。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