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平板电视潜伏危机
据相关报道,2007年3月1日之后,凡是进入美国市场的电视机,必须符合ATSC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制定的技术规范。因为该技术规范后面捆绑着的是美国技术专利,因此,该规定意味着美国最大的彩电供应国——中国,将继2004年春“反倾销”之后,再次遭遇巨大的“美国麻烦”。和2004年的反倾销相比,这次中国彩电企业遭遇的风险显然要大很多:要么交纳高额专利费取得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要么再次告别美国市场打道回府。美国对中国电视这种做法无疑是“337调查”的变相行动,中国电视业,无论是CRT或是平板将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在2006年里,中国平板电视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的较量中,中国平板电视占了上风。然而,在占上风的背后,中国平板电视企业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国内品牌之所以能在2006年占得上风,主要原因是价格战。
![]() |
平板降格不断下降 |
中国任何一个市场都少不了价格战,而犹为厉害的是平板电视市场。当索尼一台32英寸KLV-32T200A液晶电视卖到12990元时,而厦华32英寸LC-32U25、长虹LT3212、夏新LC-32HWT1P等国内品牌仅卖4999元。“这是厂家把费用和成本抛尽了,亏着卖”长虹电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陈桂青说,“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目前已不是理性的市场,如今家电企业的利润很低,卖得越多,彩电厂家亏本的机会也就越多”。据中国电子商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城市平板电视消费需求状况调查结果看到,由于激烈的竞争,今年我国前三季度平板电视产品的价格下滑已经达到30%,行业整体利润远低于信息产业平均水平。与2005年相比,国产品牌的市场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有机构预测,2007年中国彩电仍然是全行业亏损。在决定平板电视产业生死命运的最关键是中国平板电视企业始终不能建立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这是给了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人一个很好的借口,于是“337调查”来了,“反倾销”来了,中国平板电视已经退无可退了。中国平板电视应该如何迎接明天的到来呢?自主创新是不是必经之路呢?这是一个2007年中国平板厂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论:俗语说,温故而知新。回顾即将过去的2006年平板电视市场,我们看到优点与不足;展望来临的2007年,我们寄予希望。2007年的平板电视,危机与机遇并存,而作为消费者最期待的是一个健康的平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