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的终极PK 大赛

来源:通信产业报 更新日期:2006-01-20 作者:伊佳

  主角:以电信运营商为主的IPTV产业链、地方广电及旗下的数字电视运作单位

  剧情:2005年,IPTV来势汹汹,较早进入市场的数字电视如临大敌,奋力突围。由于两者的受众和业务几乎一样,全面竞争局面在所难免。

  2005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一份“数字化”发展计划,将在2015年全面停止模拟电视播出,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有线、卫星和无线全国覆盖,并通过电视提供电视政务、电视商务、股票信息、短信彩信等多种资讯信息和服务。与此同时,IPTV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与数字电视相比,IPTV突出了交互式能力,其IP机顶盒不但能接收广播信号,也能实现点播。而且还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随着宽带的增加,媒体文件压缩算法的提高,IPTV将能够提供DVD清晰度的视频节目。

  从2005年5月IPTV牌照发放开始,电信运营商联合牌照持有者上海文广开始在20多个省市积极运作IPTV试商用项目。很多试点省份(如黑龙江、浙江、福建等)与数字电视发生了正面冲突,争夺用户的战役已经打响。

  如果只是简单的市场竞争,数字电视与IPTV这场PK的结果并不会比《无极》的剧情更加难以捉摸。但问题在于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广电,同时参加了这两支相互竞争的队伍,左手打右手的尴尬局面令比赛形成僵局。

  就在2006年元旦前,福建泉州广播电视局发出一纸通告,称未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电信运营商与上海文广合作业务“百视通”IPTV属违规操作,广电行政部门将予以取缔。在IPTV牌照唯一的拥有者上海文广与地方广电的冲突中,数字电视与IPTV的斗争再度升级。

  预告:2006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成熟,IPTV和数字电视的竞争还可能升级。孰重孰轻,广电只有尽快表明态度才能使产业链各方得到最大的好处。否则电信运营商很可能另立门户,与新华社这样的急于进入IPTV市场内容提供商展开更多合作。IPTV也好,数字电视也罢,固网运营商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更多的电视节目受众和高端娱乐用户,只要技术体系成熟,运营成本可控,到底开展哪一种业务,最终还是用户说了算,而最大受益者也将会是最终用户。

  IPTV五大设备厂商的寡头之争

  主角:MPEG2、MPEG4、H.264、WMV、VC-1、AVS

  剧情:2005年,IPTV编解码标准一直是市场演变的核心,想要在IPTV分得一杯羹的厂商都必须站到某个标准旗下,而最终谁将胜出,直到现在仍无定论。中国IPTV标准的制定也是一拖再拖。

  六种标准本身并无恩怨,谁好谁坏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应用环境下,有不同的适用标准。”一位电信技术人员表示。但是一旦牵扯到了市场的利益,六种标准便成为了六种锋利的剑,杀敌于无形。目前被业界看好的IPTV标准有两个:一是电信倾向使用的H.264,该标准被认为是技术先进,代表未来的方向,西门子向上海浦东IPTV商用地区投放的设备系统就全部支持这一标准;而广电则喜好MEPG-4,因为广电现在的电视传输标准用的是MEPG-2,而它能够很好地省的大单,并获得广东佛山和东莞的订单;华为则承建了广东广州、深圳两市的项目;最近重心转向IPTV的UT斯达康拿下了浙江省、福州市以及上海闵行的大单;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西门子则分享了海上电信在闸北和浦东的两个试商用局,并且目前已经放号。如果加上之前网通在哈尔滨与UT斯达康的合作,目前至少有5个省市的十几个城市已经确定了IPTV设备供应商。接下来,网通2006年也将在北京等二十余个省市进行IPTV试点。

  预告:面对着众多的竞争者、高高的政策壁垒和不能预期的大规模商用前景,每一个站在IPTV船上的人都倍感压力。只有那些拥有雄厚资金、技术基础,意志顽强的厂商才有可能品尝最后的胜利果实。2006年IPTV市场将会经历一场从上到下的洗牌风暴,弱小的、陈旧的、不能把握机会的厂商将被淘汰。一个IPTV寡头的时代终将来临。

  编解码标准的江湖恩怨

  主角:UT斯达康、华为、中兴、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剧情:2005年中国电信在IPTV领域的一系列试商用局招标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是运营商第一次大规模的IPTV设备阅兵和商用准备。尽管只是几万到几十万的小型试商用网络,但是各大IPTV厂商仍然趋之若鹜。先发制人,划定版图,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有18家以上的设备商声称有全线的IPTV产品。而真正进入中国电信选择范围的只有UT斯达康、华为、中兴、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五家实力雄厚的厂商。其他的中小厂商只能充当陪练或靠与大厂商合作谋生。

  2005年末,5省17市的招标结果陆续出台。在目前已开标的中国电信IPTV项目中,中兴无疑成为最大的赢家,独享了陕西和江苏两过渡到MEPG-4。但是,无论是MPEG-4还是H.264都要收取高额的专利费,而不收取专利费用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AVS标准仍面临着终端缺乏等问题,迟迟没有商用。

  预告:究竟选择哪种标准,不仅关系到IPTV解决方案的选型,更左右了IPTV承载网的优化方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电信运营商在标准选择上表现得相对保守。虽然他们在相关的产品测试中硬性规定了对H.264的支持,但在后续的实验局中并未落到实处,多数仍采用了MPEG4标准(只有上海电信浦东区采用了西门子的H.264技术)。究其原因,他认为并非外界猜测的专利费用问题,而是目前H.264过高的价格阻碍了其商用进程。如何将H.264终端压低到与MPEG4持平的水平,是目前H.264阵营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张牌照的是是非非

  主角:上海文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剧情:2005年最大的收获就是IPTV牌照的下发,虽然只发了一张,还给了广电嫡系——上海文广,但对于产业的发展却是一个莫大的推进,IPTV终于开始登上舞台,向着规模商用的目标前进。

  电信运营商没有拿到牌照是意料之中的事,在两网还未统一的今天,广电需要用一定的政策手段保护自身利益。但与初期的预测不同,最被看好的央视网络却没有第一批拿到IPTV牌照,这给雄心勃勃的央视网络带来不小的打击。业内分析,央视内部的权力争夺是牌照旁落的主要原因。

  而作为这个唯一的幸运儿,上海文广的路也并不好走,除了要与运营商洽谈合作、寻找商业模式外,还要应付来自广电内部的压力,抚平兄弟单位的怒气。没有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兄弟的上海文广只能自己左突右创,摸着石头过河。

  预告:2006年,IPTV牌照一定还会继续发放,只有将产业做大,大家才有赚钱的机会。有人预测还会再出现2张牌照,央视必得其中之一。但这牌照只是给IPTV的发展许可,IPTV的发展还将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

  打造共赢产业链

  主角:IPTV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剧情:面对一项融合的技术和业务,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只有合作才能走向共赢。

  IPTV产业链由六部分组成:内容制作商(拥有IPTV牌照的广电企业)、内容集成商(负责内容再加工,适合网络观看)、网络运营商(负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平台运营商(面向用户提供平台,类似SP)、设备供应商(提供IPTV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最终用户。它们之间能否形成合纵连横的局面是IPTV开启商用之门的关键所在。

  2005年最令人期待的合作是中国电信与上海文广的合作,而设备提供商作为电信运营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在产业链中早已找到了位置,接下来中国电信将直接面对终端和渠道。2005年11月,中国电信正式宣布与四川长虹联合在北京、上海和西安三地启动的“电视上网暨千店营销活动”,一场电视终端革命在两家巨头的带动下拉开帷幕。

  与终端厂商联系最紧密的系统设备商也不甘寂寞,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就紧随中国电信与四川长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扩大其合作厂商的名单。

  预告:IPTV能否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技术因素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让上下游的玩家都能赚到合理的利润,同时给观众带来不错的享受,IPTV将必定成为2006年的宠儿。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