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普遍认为,若 AI 眼镜能突破 “功能丰富度、续航时长、设备重量” 的三角平衡难题,将快速打开消费电子增量空间,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随着 AI 技术向消费终端快速渗透,AI 眼镜正成为继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后的下一代潜力品类。
据 Counterpoint 最新统计,2025 年上半年全球 AI 眼镜出货量同比激增 110%。另据IDC中国预计,2025 年全球AI 眼镜市场出货量为1,280 万副,同比增长26%,中国AI 眼镜市场出货量为280 万副,同比增长107%。
近日,利亚德、歌尔股份、京东方华灿光电、新相微、豪威集团、歌尔股份、聚辰股份、恒玄科技、佳禾智能、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水晶光电、联合光电、深科达、博杰股份、奕东电子等16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机构调研、业绩说明会、中期财报等渠道披露AR眼镜相关业务最新进展。
利亚德AR眼镜进入上市倒计时:Micro LED+AI 双引擎驱动,B 端场景率先落地
利亚德的智能穿戴布局即将迎来关键节点。作为 LED 显示领域的龙头企业,利亚德在 AR 赛道的技术积累正逐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 其融合 Micro LED 显示技术与 AI 大模型的 AR 眼镜已完成研发冲刺,进入最终验证阶段,预计 2025 年 10 月正式推向市场,优先服务于文旅、医疗、企业办公等 B 端行业客户。
据透露,利亚德AR 眼镜实现了 "硬件革新 + 软件智能" 的双重突破。在显示技术层面,利亚德采用自主研发的光波导显示方案,搭配最新研发的 Micro LED 微显示屏,相比传统 Micro OLED 技术,不仅在户外强光环境下保持高亮度清晰显示,更将整机重量控制在 49 克,实现 "全天候佩戴" 的舒适度提升。
智能交互方面,该产品内置微处理器并深度对接 AI 大模型,突破了传统 AR 设备功能单一的局限。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会议记录自动生成、多语言实时翻译、智能提词等功能,而 AI 驱动的图像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更让设备具备物体追踪、内容自适应优化等进阶能力。
利亚德为这款 AR 眼镜制定了清晰的商业化路线图。上市初期将聚焦 B 端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文旅文博领域,结合虚拟动点的空间数据能力打造沉浸式导览体验;在医疗场景中,辅助进行远程诊断与手术培训;企业级市场则瞄准智能会议与远程协作需求。这一策略与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形成协同 —— 此前虚拟动点已为宇树机器人赋能 "云冈舞" 演绎,积累的动作捕捉与空间计算技术可无缝衔接至 AR 眼镜的行业应用。
此外,面向文旅展陈等商用场景,利亚德和Rokid联名款AR眼镜支持显示、拍摄、扩声和AI导览等功能,有望代替传统收音机、耳机等旅游导览设备,带来文旅运营服务体验的升级。
在9月19日举办的以“三十而立正青春,行稳致远永相随”为主题的利亚德三十周年庆典活动现场,准备了这两款AR眼镜的体验产品,为集团海外50余位同事与嘉宾提供多语种实时翻译,带来更好的会议体验。
京东方华灿首款AR解决方案:Micro LED 0.13" 显示模块亮相
京东方华灿光电自主研发的 0.13 英寸 Micro LED 显示模块在 2025 年 9 月京东方全球创新合作伙伴大会上亮相。该产品具有低功耗、高亮度及外观良率、高均匀性等特点,峰值亮度达400W nit。在微显示器件制造方面,模块采用领先的高精度低损伤加工工艺及光型调控技术,不仅实现高品质显示效果,也具备了批量化生产能力,代表京东方华灿Micro LED金湾工厂在技术和工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目前,该产品已可全面满足客户需求,并正式开放供样与送样。
此外,京东方华灿参与开发的6.2寸全彩HUD是展会上又一大亮点,采用自研的Micro RGB HUD显示芯片,显示性能显著提升,实现高清影像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智能车用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方华灿光电通过参股Micro LED厂商JBD,间接成为阿里巴巴夸克 AI 眼镜供应商,为其进阶版 AR 眼镜提供全彩 Micro LED 显示模组,良品率超过 99.99%,显著提升了眼镜的视觉清晰度和色彩表现。阿里夸克 AR 眼镜计划于 2025 年 10 月正式上市(代工厂立讯精密日前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无锡工厂已完成夸克 AR 眼镜产线的三期扩产,目前月产能达 30 万台,完全满足十月上市的首批订单需求。"),华灿光电作为核心供应商将直接受益于订单增长。
新相微:AR 眼镜新品逐步导入,为华灿光电Micro LED 模块提供驱动芯片
在新业务布局上,新相微围绕 “高端显示芯片国产化” 的战略目标,积极拓展显示芯片消费新场景、挖掘新增长点。目前,面向智能手机领域的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触控芯片,面向车载显示与电视领域的时序控制芯片,以及面向 AR 眼镜的微显示相关产品已陆续完成开发,并逐步导入市场。
通过持续扩充产品矩阵,新相微将实现从智能穿戴到车载显示的多场景覆盖,产品品类较去年同期增加多个型号。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成功导入多家面板厂商供应链。未来随着新产品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放量,新产品线有望在未来成为推动公司业绩持续提升的核心动力之一。
在MicroLED 芯片产品方面,新相微开发出业界领先的12inch wafer,720*480 分辨率,0.13inch panel,高集成度、低功耗、稳定性好。该产品主要应用AR眼镜领域。据悉,新相微为华灿光电的 Micro LED 模块提供驱动芯片,两者共同解决了光损高、色域窄等行业痛点。
豪威集团:LCoS单片全彩微显示屏供应Meta 首款AR眼镜
豪威集团近日在官微透露,公司LCOS产品获得头戴式智能眼镜设备行业龙头公司的量产导入,加速尖端XR技术的创新和部署。业内人士猜测,应该是Meta 首款AR眼镜Ray-Ban Display供应 LCoS 单片全彩微显示屏(分辨率 648×648),为设备提供全彩显示能力。Meta 在 Connect 2025 大会提及了豪威为 LCoS 供应商。根据天风证券预测,Meta Ray-Ban Display 生命周期内(2 年)出货量预计 15-20 万台,虽规模有限,但作为 Meta 首款全彩 AR 眼镜,其技术路径将为后续产品奠定基础。
据悉,Meta Ray-Ban Display光学系统采用LCoS + 阵列光波导组合:豪威的 LCoS 芯片提供全彩显示能力,Lumus 授权的阵列光波导技术则实现高效光传输(光效超 10%)和低杂散光控制,两者结合解决了传统衍射光波导光效低、彩虹效应明显的问题。
该 LCoS 显示屏分辨率为600×600 像素,采用20° 视场角(FOV)设计,像素密度达 42 PPD(每度像素),可在右眼下方形成类似 “悬浮字幕” 的显示区域,既保证信息密度又减少视觉干扰。其亮度范围为 30-5000 尼特,支持自动亮度调节(含紫外线检测功能),在强光下仍能保持内容可读性,同时通过漏光率 < 2% 的设计确保隐私性。
豪威集团在投资者关系上透露,公司凭借全局曝光技术领先优势,助力终端设备实现精准眼球追踪与同步定位和制图(SLAM)功能。公司图像传感器产品兼具小尺寸与低功耗特性,高度契合智能眼镜设备需求。
此外,公司的LCOS技术,可以为智能眼镜提供整体集成的单芯片显示解决方案,LCOS的相关产品具有高解析度、外形紧凑、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能够较好的满足AR智能眼镜市场对于全彩显示产品的需求,将在使智能眼镜解决方案更加可行和更加经济适配性上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智能眼镜市场,公司推出的图像传感器,实现了CIS中集成NPU的技术路径,通过将感知与AI计算在芯片级紧密融合,为解决智能眼镜在实时性、功耗、隐私和体积等方面的核心挑战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它让智能眼镜的AI处理更快、更省电、更安全,推动公司在“人工智能+”等终端的进一步布局。
豪威集团表示,LCOS产品采用特有的一体化驱动设计,具有体积小、像素密度大、像素间距窄、功耗低和显示效果好等特点,在智能眼镜(AR/XR/MR眼镜)、微型投影、汽车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 HUD)及全光通信传输网的波长选择开关(WSS)中已实现量产供应。
歌尔股份增资4亿:赋能微纳光学布局,巩固 VR/AR 赛道竞争力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241,证券简称:歌尔股份)公告表示拟通过 “换股交易 + 现金增资” 两步走的方式,对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歌尔光学”)实施战略增资,其中公司自身将出资 2 亿元,与宁波舜宇奥来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宁波奥来”)共同为歌尔光学注入 4 亿元资金,以强化其在微纳光学领域的布局,助力虚拟 / 增强现实(VR/AR)、智能眼镜等精密光学业务发展。
在换股交易阶段,歌尔光学将通过增发 52,951.15 万元注册资本的方式,收购舜宇奥来微纳光学(上海)有限公司与舜宇奥来微纳光电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合称 “上海奥来”)100% 股权。交易完成后,歌尔股份对歌尔光学的持股比例将从原 56.6560% 降至 37.7707%,虽仍为第一大股东。
现金增资环节,歌尔股份与宁波奥来将分别向歌尔光学增资 2 亿元,合计增资 4 亿元,用于认购歌尔光学新增注册资本 11,128.12 万元(双方各认购 5,564.06 万元),剩余资金计入资本公积。值得注意的是,歌尔光学其他股东均已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本次增资完成后,歌尔股份对歌尔光学的持股比例将回升至 38.5713%,进一步巩固第一大股东地位,歌尔光学注册资本也将增至 169,981.57 万元。
歌尔股份在公告中明确,本次交易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歌尔光学在微纳光学领域的竞争力升级。上海奥来作为微纳光学领域的重要标的,其 100% 股权的注入将为歌尔光学补充光波导器件等关键技术能力,而光波导器件正是 VR/AR、智能眼镜等下一代智能终端的核心光学组件,此举将直接助力歌尔光学在精密光学赛道的市场拓展。
另据了解,歌尔股份承担Meta 9月正式发布首款AR眼镜Ray-Ban Display的整机代工任务,负责从零部件组装到成品质量管控的全流程,同时为设备供应麦克风等声学组件,实现 “制造 + 核心部件” 双重参与,是产品规模化量产的核心保障。
产品方面,在近日CIOE深圳光博会上,歌尔光学推出多款光波导方案。首发碳化硅刻蚀全彩衍射光波导,作为高性能光学材料,碳化硅可减少光波导色光差异且更轻薄。该新品采用全贴合技术消除镜片间空气层,仅有0.65mm厚、3.5g重,在 30° FOV可视范围内画面颜色均匀且无彩虹纹(波导片中常见因光线传导偏差形成的彩色干扰),大幅提升佩戴舒适度与视觉体验。
全新推出的超高光效Micro LED全彩压印光波导显示模组,搭载自研0.2立方厘米/重0.5g、仅黄豆粒大小的业内最小彩色Micro LED光机,峰值入眼亮度高达6000nits,颜色偏差肉眼几乎不可见且画面清晰,基于成熟的工艺可快速量产具备成本优势。
另外,歌尔光学还发布升级版全彩刻蚀光波导模组,支持双目显示,光栅区透过率超92%,画面在白天也能清晰显示;优化后的Micro LED单绿色树脂衍射光波导模组,透过率更高,彩虹纹几乎不可见,全面升级AR视觉体验。
聚辰股份:成功切入市场主流品牌 AI 眼镜的供应链
聚辰股份透露,其自主研发的WLCSP EEPROM 芯片凭借低功耗、高静电防护能力的核心性能优势,成功切入市场主流品牌 AI 眼镜的供应链,并实现大规模应用,成为支撑 AI 眼镜小型化、长续航设计的关键元器件之一。
为进一步抢占 AI 终端市场红利,公司还通过 “内生研发 + 外延拓展” 双路径完善存储产品矩阵:一方面基于 NORD 工艺平台,构建了覆盖 512Kb-64Mb 容量的 NOR Flash 产品组合;另一方面基于 ETOX 工艺平台,储备了 32Mb-512Mb 容量的 NOR Flash 产品,可全面满足 AI 眼镜、AI PC 等终端设备对不同存储容量的需求,为后续市场放量筑牢产品基础。
未来,聚辰股份将持续聚焦 AI 智能终端与汽车电子两大高增长赛道,一方面深化 AI 眼镜等消费电子领域的芯片应用与产品迭代,另一方面加快汽车级芯片的全球市场拓展与技术升级,凭借稀缺的技术优势与先发的客户资源,把握行业红利期,巩固公司在细分领域的核心地位。
恒玄科技: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在AI眼镜等终端得到广泛应用
恒玄科技在中期财报透露,公司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BES2800 在客户TWS 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终端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BES2800 采用6nmFinFET 工艺,单芯片集成多核CPU/GPU、NPU、大容量存储、低功耗Wi-Fi 和双模蓝牙,在性能、功耗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大幅提升,能够为可穿戴设备,特别是TWS 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助听器等产品提供强大的算力和高品质的无缝连接体验。新芯片的量产落地,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同时,恒玄科技BES2700等芯片已在客户智能眼镜和无线麦克风项目中量产落地,芯片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逐步向低功耗无线计算SoC 领域的平台型芯片公司发展。据悉Meta Ray - Ban 系列就是采用了恒玄科技的BES2700芯片,其在功耗控制与音频 AI 处理效率上表现突出,处理效率较高通同类产品高 30%。
另外,恒玄科技在研项目“智能眼镜SoC 芯片项目”,聚焦单芯片集成低功耗显示技术、图像传感技术及方位加速度传感器技术等,同时升级多协议多标准的无线传输技术。
佳禾智能:收购德国拜雅,为 AR/AI 眼镜业务注入新动能
佳禾智能收购德国拜雅案近日获得股东大会批准。佳禾智能全资子公司佳禾国际(Cosonic International Pte. Ltd.)拟出资约10 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 beyerdynamic GmbH & Co. KG(简称 “拜雅 / BD KG”)100% 有限合伙权益、其母公司 BD Verwaltungs-GmbH 100% 股权,及股东借款。
正在推进中的德国拜雅收购案为 AR/AI 眼镜业务注入新动能。拜雅在高端专业音频领域的百年技术积淀,有望与佳禾智能的 AR 硬件形成协同效应,特别是在空间音频、降噪算法等关键技术上的融合,将显著提升 AR 眼镜的沉浸感和交互体验。公司计划在完成收购后,推动双方在研发、生产、渠道端的全链条协同。
产业链投资布局成效初显。佳禾智能通过参股工业级 AR 眼镜龙头瑞欧威尔、消费级 AR 核心部件厂商珑璟光电等企业,构建起覆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产业生态。这种生态布局不仅保障了供应链稳定性,更促进了技术交流与创新,使公司能快速吸收行业前沿技术成果。
从财务表现看,智能穿戴设备已成为佳禾智能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2025 年上半年,该板块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6.4% 提升至 10.08%,对应营收 1.01 亿元,同比增幅超 28.76%,且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声学产品。随着 AR/AI 眼镜出货量的持续增长,这一比例有望在未来 2-3 年进一步提升至 20% 以上。
立讯精密:新一代全彩 AR 眼镜亮相,PVG 单绿 AR 眼镜量产落地
立讯精密在 2025 年 9 月举办的第 26 届深圳光博会上展示了新一代全彩 AR 眼镜,采用双芯片架构(高通 AR1 + 恒玄 BES2800),支持 Andriod 和 RTOS 双系统协同工作,在保障 AI 算力的同时将续航延长至 12 小时以上。该产品搭载索尼 IMX681 图像传感器,支持 EIS 防抖与秒级抓拍功能,配合全彩 Micro LED + 全彩 SRG 刻蚀衍射光波导方案,实现双目异显效果,峰值亮度达 6000 尼特,光通透率 99%,重量控制在 60 克以内。声学方面,采用大单元双扬声器与 5 阵列麦克风,自研降噪算法可在嘈杂环境中保持语音清晰度。
与东南大学、平行视界联合开发的PVG 偏振体全息光波导 AR 眼镜已进入量产阶段。该产品专为户外场景设计,通过偏振复用技术将光效提升 200%,前向漏光降低 80%,制备成本仅为传统 SRG 技术的 1/3。实测数据显示,其重量仅 45 克,支持实时翻译、智能提词等功能,适用于工业巡检、远程协作等专业领域。
作为阿里夸克 AR 眼镜核心代工厂,立讯精密无锡工厂已启动 50 万台产能爬坡,采用全自动化产线实现 98.7% 的整机组装良率,配套华灿光电 Micro LED 模组供样周期缩短至 7 天。通过参与 Meta Quest 3 交互场景开发积累的技术经验,立讯精密切入 Meta 新一代消费级 AR 眼镜 Celeste 的供应链,负责传感器集成与部分光学组件组装,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开始批量供货。承接星纪魅族 StarV Air AR 眼镜整机组装业务,2025 年出货量预计突破 10 万台,单机价值量超 2000 元。
蓝思科技:AI眼镜下半年量产加速
近日,蓝思科技(证券代码:300433)在 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公司围绕 AI 时代智能硬件制造战略,在AI 眼镜等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智能汽车与座舱等核心领域均取得关键进展,多项业务将在下半年进入量产加速期,为公司整体盈利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 AI 硬件赛道的核心布局方向,蓝思科技在 AI 眼镜领域已实现 “核心供应商 + 整机组装” 双重卡位。据披露,公司不仅是北美大客户第一代智能头显的外观结构件核心供应商,还为其他北美头部 AI 眼镜客户提供导光模组、Mic 模组、蓝宝石摄像头盖板等高精度功能模组及精密结构件,深度参与全球高端 AI 眼镜供应链。
在国内市场,蓝思科技是 Rokid 全系 AI 眼镜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覆盖从光学镜片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服务。尽管湘潭蓝思此前为 Rokid AI 眼镜投入较多研发费用,短期对利润略有影响,但随着 AI 眼镜下半年加速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叠加客户旗舰手机新品发布与备货需求,湘潭园区当前在手订单充足,盈利状况将持续改善。
据了解,蓝思科技为Meta 首款AR眼镜Ray-Ban Display的独家核心光学部件供应商,提供三大关键产品:自由曲面光波导支架、0.7mm 超薄微晶玻璃盖板、镜腿复合结构件,直接影响设备的光学性能与轻薄化设计。
水晶光电上半年:汽车电子AR + 营收激增79%,锚定下一代终端赛道
汽车电子 AR + 成为水晶光电上半年最亮眼的增长极:实现收入 2.41 亿元,同比激增 79%;毛利率大幅提升 16.79 个百分点至 25.24% ,主要受激光雷达视窗片等高毛利车载元件拉动。
水晶光电透露,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 “反内卷” 趋势显现,有望缓解车载业务价格压力;同时海外布局成效初显 ——2023 年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办事处后,已与多家海外主流车厂达成合作,合作范围从 HUD(抬头显示)延伸至光学全品类。
随着明年海外客户及 Lcos 方案 AR-HUD 量产,该板块中长期收入与利润增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此外,公司 AR-HUD 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前三,上半年增长主要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
董事兼副总经理刘风雷指出,AR当前正迎来 AI 驱动的爆发拐点,而 AR 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 “下一代移动终端”。
从技术路线看,当前 AR 光学主流技术为反射光波导(GWG)与表面浮雕光栅(SRG):GWG 凭借大视场角、低漏光、高能量效率及适配近视用户的优势领先,但面临规模化制造瓶颈;SRG 则在色彩均匀性、半导体工艺难度上挑战较大,大视场角场景量产仍存障碍。水晶光电认为,AR 眼镜引爆市场需满足 “轻薄设计、全天候使用、低消费者门槛” 三大要素,行业正加速推进高性能、低成本量产方案。
水晶光电在 AR 领域已深耕十余年:2011 年与 Lumus 合作,2019 年携手 Digilens 布局体全息光波导,目前体全息光波导已实现北美商用小批量量产;业务覆盖显示系统(光波导片)、投影单元(光机光学元件)及摄像头等光学零组件,核心优势集中在全球领先的镀膜技术、突出的冷加工与自动化量产能力,以及端到端的光学设计与测试能力。
联合光电:明确AR眼镜发展路径,锁定逸文科技深化AR合作
在 AR 眼镜业务发展路径上,联合光电清晰规划了技术与产能布局方向:公司将重点构建涵盖 AR 光机、光波导片贴合等整机组装关键环节的工艺体系与设备能力,通过自主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为下游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性能的 AR 眼镜相关产品支持,致力于在快速增长的 AR 光学赛道中占据有利位置。
针对 “为何选择逸文科技作为 AR 眼镜领域合作对象” 的疑问,联合光电从双重维度给出解答:一方面,双方在 AR 相关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上高度契合,具备战略协同与技术互补的核心优势,为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以有限合伙人(LP)身份参与的投资基金,已持有逸文科技部分股权,这一股权纽带进一步强化了双方的合作黏性与战略一致性,确保合作高效推进。
深科达:多维度技术闭环构筑壁垒,赋能智能眼镜行业高精度发展
深科达在近日调研中重点披露了其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马里斯曲线拟合与异常数据筛选技术矫正干扰数据,结合Mark To Mark 6-Dof 对位技术、高精密六轴闭环控制技术、MTF 主动对位技术,成功构建起多维度高精度控制体系,为设备精度提供坚实保障。
在温控与成型环节,深科达依托卤素红外灯加热系统实现均匀温控,搭配超精密模具加工技术与曲面膜材预 / 热成型技术,形成了从数据处理、材料成型到光学校准的全流程技术闭环。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为智能眼镜制造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更有效推动智能眼镜行业向更高精度、更优性能方向发展。目前,公司已凭借核心技术优势,与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业务持续扩张奠定基础。
博杰股份AI眼镜:M客户千万级需求落地,国内客户对接中
在全球 AI 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前夜,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博杰股份(002975)已抢先锁定头部客户订单。最新披露的投资者调研信息显示,公司已向 M 客户(市场普遍指向 Meta)交付多条 AI 眼镜生产线,对应千万级别设备需求,同时 2025 年新增订单规模已接近亿元级别,成为 AI 硬件浪潮中的重要受益者。
公司透露,针对 M 客户的 AI 眼镜产品,已完成射频测试、声学检测、光学性能验证等全流程生产设备的交付,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其新一代智能眼镜的量产环节。得益于多年服务头部科技企业的技术积累,公司能够紧密跟随客户产品迭代节奏,在设备精度、测试效率等关键指标上满足高端 AI 眼镜的制造需求。
财务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博杰股份营收同比增长 17.48%,其中 AI 眼镜相关设备业务成为消费电子板块的重要增长极。公司在投资者互动中强调,通过与 M 客户的深度合作,已形成一套成熟的 AI 眼镜制造检测解决方案,为后续拓展更多客户奠定技术基础。
博杰股份在 AI 眼镜领域的竞争力源自其 "光学 + 射频 + 声学" 的多维度技术储备。公司整合多年积累的自动化测试经验,推出了覆盖 AI 眼镜整机制造全流程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曲面玻璃检测、摄像头模组校准、空间定位精度测试等关键环节。这种整合能力使得其设备能够适配不同品牌 AI 眼镜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在 Micro LED 显示模组、光波导组件等核心部件的检测上具备独特优势。
在巩固海外头部客户合作的同时,博杰股份正积极开拓国内 AI 眼镜市场。公司透露,目前已与多家国内智能硬件厂商展开前期沟通,重点对接文旅、工业等行业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设备需求,但尚未形成实质订单。随着珠海本地智能眼镜产业链的崛起,包括 Rokid、星纪魅族等整机厂商的集聚,公司有望凭借地理优势获得更多本地化合作机会。
奕东电子:AI 眼镜FPC产品批量交付,延伸至多场景终端
在 AI 终端领域,奕东电子 FPC 产品已实现 AI 眼镜场景的批量交付,成为公司服务 AI 硬件生态的重要突破。基于 AI 眼镜场景的成功经验,公司正将 FPC 产品延伸至其他 AI 智能终端领域,持续深化在 AI 硬件供应链中的参与度,受益于 AI 终端设备普及带来的市场红利。
2025 年上半年,奕东电子在 AI 眼镜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为小米 AI 眼镜独家供应的 FPC(柔性电路板)已正式量产,成为其消费电子业务增长的新引擎。据公司披露,该 FPC 产品满足 AI 眼镜转轴 2 万次以上耐弯折要求(对标雷朋等国际品牌标准),同时通过小型化设计优化空间布局,支持多传感器信号高速传输,单台价值量显著高于传统手机 FPC。
据悉,小米不仅是奕东电子的核心客户,更是其战略股东(通过旗下基金持股),双方在 AI 硬件领域的协同持续深化。
结语
随着 AI 技术向消费终端深度渗透,AI 眼镜已从 “概念探索” 迈入 “量产攻坚” 的关键阶段 —— 全球出货量上半年同比激增 110%,中国市场增速更是突破 100%,印证了行业对其 “下一代智能终端” 潜力的判断。
这场千亿赛道的竞逐中,16 家 A 股公司以 “技术破局 + 产业链协同” 构建起核心竞争力 —— 利亚德 45 克 Micro LED 眼镜、京东方华灿 0.13 英寸 400W nit 高亮度模组,直接突破 “重量 - 续航 - 显示效果” 的行业三角平衡;豪威 LCoS 全彩芯片、恒玄 6nm 低功耗 SoC 夯实智能交互根基,聚辰股份、奕东电子则以存储、FPC 等元器件支撑设备小型化与长续航;歌尔光学增资微纳光学补全光波导能力,立讯精密 45 克 PVG 偏振体全息眼镜量产则打通 “核心部件 - 整机组装” 的产业化闭环......
当前,B 端文旅导览、医疗远程协作、工业巡检已成为技术落地的 “试验田”,而阿里夸克、Meta Ray-Ban Display等消费级产品的备货冲刺,更预示着 C 端市场启幕在即。随着 “Micro LED+AI 大模型 + 光波导” 技术融合深化,叠加全产业链从驱动芯片、存储器件到检测设备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升,AI 眼镜不仅将打开千亿级消费电子增量空间,更有望重构智能穿戴价值体系,成为继智能手机后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