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812)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04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58 亿元大幅增长 9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96.56 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较上年同期的 - 3400 万元增长 189.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860.11 万元,同比增长 184.55%,业绩呈现全面爆发式增长态势。
作为专业从事平板显示专用设备及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易天股份在报告期内凭借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双重驱动,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根本性好转。公司销售毛利率从 2024 年底的 30.62% 提升至 2025 年一季度的 34.64%,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标志着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与技术竞争力提升已初见成效。
在平板显示专用设备领域,公司核心业务多点开花。其中,柔性 OLED 显示设备业务表现尤为突出,报告期内成功获得京东方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订单,且柔性 OLED 覆膜设备已在合肥维信诺相关产线完成验证。依托在面板贴附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公司已成为国内柔性面板制造厂商的首选合作厂商之一,充分体现了在柔性显示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车载显示相关设备出货量加速增长。点胶穿孔背光组装设备、异形双联屏真空全贴合设备等特色产品获得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武汉海微、华安鑫创等主流车载显示厂商的订单,成为驱动营收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新兴的 VR/AR/MR 显示设备领域,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报告期内推出的膜材制造覆膜设备获得三利谱、歌尔股份、宁波诚美、芜湖微显、梦显科技等客户的认可并展开合作。同时,公司与视涯科技共同推进 OTP 自动化设备、检测贴合设备等项目,成功获得京东方、眉山微显等客户订单。在配套自动化检测设备技术工艺上的显著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
半导体专用设备业务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另一重要引擎。公司控股子公司微组半导体和易天半导体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先进封装设备领域,微组半导体以倒装贴片技术为核心开发的 AMH 系列微组装设备,已获得华工正源、索尔思、芯视界、长电科技等客户订单;开发的真空贴膜机成功与高通、日月新半导体等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标志着公司半导体设备已进入高端市场供应链。
在 Mini/Micro LED 设备领域,微组半导体自主研发的 AM-10HB 贴片机作为 Micro LED 微显示屏生产的主要封装设备,已与上海显耀建立合作关系。公司开发的 Mini LED 固晶后修复技术、回流焊接后修复技术等系列核心技术,以及全自动点亮检测及返修设备,可广泛应用于直显、背光的 Mini LED 显示模组生产制造。易天半导体专注于 Mini LED 巨量转移整线设备的研发,已与多家头部客户共同进行玻璃基和 PCB 基的芯片巨量转移工艺验证,为后续规模化订单落地奠定基础。
传统封装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同样表现稳健。微组半导体开发的 X 射线探测器模块微组装生产线,在医疗器械断层扫描 CT 机生产中实现国产化替代,获得航卫通用、联影医疗、同方威视、奕瑞影像科技、东软医疗等医疗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在 IGBT 设备方面,微组半导体推出的专用贴片机已取得峻凌电子订单,成功切入功率半导体设备市场。
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的持续投入,推动了核心业务的全面复苏与增长。通过构建平板显示和半导体两大行业业务主线,易天股份已形成覆盖 LCD、OLED、VR/AR、Mini/Micro LED 等显示技术领域,以及传统封装、先进封装、功率半导体等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多元化产品矩阵,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进口替代进程不断加速。在 LCD 显示设备领域,已实现后道模组段全覆盖,具备 130 寸以下整线组装能力,部分设备类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半导体设备领域,易天半导体对晶圆减薄相关设备进行优化升级,加工精度和速度向行业龙头看齐,实现部分进口替代,彰显了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产替代实力。
从财务数据看,公司经营质量显著改善。2024 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 - 23.96%,而 2025 年一季度已提升至 14.45%,上半年整体净利润率达到 9.25%,盈利能力实现根本性逆转。资产结构保持稳定,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总计 14.50 亿元,负债合计 6.62 亿元,资产负债结构合理,为后续发展提供了稳健的财务基础。
展望未来,易天股份将继续深化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战略布局,以贴附、清洗、绑定等核心工艺技术为基础,不断推进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拓展平板显示和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随着下游显示面板行业技术升级与半导体产业自主化进程的加速,公司凭借在核心技术与客户资源上的积累,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