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视源股份、利亚德、鸿利智汇、隆利科技、芯瑞达、淳中科技、GQY视讯、勤上股份、矩子科技、劲拓股份、苏大维格、翰博高新、英唐智控、胜利精密、神通科技、岱勒新材、容大感光、广信材料、盛剑科技、双星新材、天禄科技、长阳科技、隆华科技、飞凯材料、康达新材、晶华新材、奕东电子等27家LED屏、交互式平板、LED背光、车载显示、大屏显控、触控显示、显示模组、显示装备与材料等显示相关企业发布2024年财报。
在所汇总的27家企业中,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亿的有4家,视源股份、利亚德、双星新材、英唐智控位居Top4,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的有21家,占比接近八成。归母净利润方面,亏损的有13家,接近半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的仅10家,占比仅37%,整体看行业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视源股份:营收224.01亿元,同增11.0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坚持产品技术创新,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夯实核心竞争力,实现营业收入224.01亿元,同比增长11.05%;实现归母净利润9.71亿元,同比下降29.13%。报告期内,受客户预算收紧、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主要产品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3.69个百分点,按季度呈环比企稳趋势。
在智能控制部件领域,公司通过持续巩固产品竞争力,积极布局海外供应链,在一线大客户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叠加全球电视出货量增长,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实现收入662,855,22万元,同比增长11.82%。同时,公司继续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产品与服务品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推动海内外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家用电器控制器产品实现收入172,223.76万元,同比增长65.64%。汽车电子及电力电子产品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在智能终端及应用领域,分场景看,教育业务方面,希沃交互智能平板行业领先地位稳固,根据迪显《2024全球IFPD整体市场研究报告》,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出货量份额达50.8%,连续13年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希沃教学终端、希沃录播、希沃魔方等软硬件产品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希沃学习机及学习平板的销量同比不断提升。公司加速推进AI与教育融合落地,希沃教学大模型持续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希沃AI备课等一系列AI教育产品迅速落地推广,引领国内教育数智化转型。但受客户采购预算收紧等因素影响,公司教育业务实现收入505,353.59万元,同比下降8.75%。
企业服务方面,公司推出视频会议、培训、接待等六大标准化会议场景的高效会议解决方案,并发布全新一代会议平板、LED一体机及分体式视频会议终端、超融合视频会议平台等软硬件产品,围绕AI能力与多模态感知及反馈能力创新,并联合全球生态战略合作伙伴英特尔发起“智会·领航100计划”,打造沉浸式会议室新标杆,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范本。公司会议交互智能平板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根据迪显《2024全球IFPD整体市场研究报告》,MAXHUB交互智能平板在国内IFPD会议市场销量份额提升至29.6%,连续8年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数字标牌、商用办公终端、会议音视频终端等产品发展态势良好。但受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公司企业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58,232.78万元,同比下降2.60%。
在海外拓展上,公司加速实施全球化战略,ODM业务产品持续强化产品竞争力并不断加强与品牌客户合作,紧抓欧洲部分国家及印度教育信息化设备需求增长机遇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依托全球各子公司与本地化团队,持续完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公司加快推进与微软、英特尔等生态伙伴合作,推动相关产品逐步上市。2025年2月正式发布X Board会议平板、BM45全向拾音麦克风、P30摄像头等经微软Teams Rooms认证的一系列会议产品及解决方案,全方位融入微软生态,打开海外市场增长新空间。得益于上述举措,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434,784.24万元,同比增长16.83%。
此外,公司持续投入LED显示领域,加速推进LED产品在教育、企业服务及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公司继续保持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深入研究机器人关键技术,打造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下一代机器人,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研发设计方面,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年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超过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新增超350件;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超260件,知识产权储备进一步夯实。公司在端侧大模型、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新一代触觉感知和反馈技术以及先进材料技术等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发布希沃教学大模型2.0并完成MTR会议音视频终端及多款软件产品升级。
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交互智能显控产品智能制造基地于年内正式投产。该基地配备顶尖实验室、自动化生产车间、智能仓储物流设备系统、核心制造系统与数字化管理体系,目前已实现“客户需求-产品研发-中试优化-量产出货”的全流程互联、全链路协同、全周期管理,全面构建起“一地试制,全球量产”智能制造能力。
利亚德:营收71.50亿元,净利亏损8.89亿
4月23日晚间,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11%;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8.8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1.26%;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9.3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3.48%。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三大板块营收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各板块营收占比已相对稳定。其中,智能显示营收61.09亿元,占比85.44%,毛利率27.70%,营收比上年同期减少6.03%;文旅夜游7.10亿元,占比9.92%,毛利率17.79%,营收比上年同期减少4.74%;AI 与空间计算3.07亿元,占比4.29%,毛利率57.61%,营收比上年同期减少12.73%。
智能显示板块,2024 年,境内业务受下游需求不振,及公司实施“直渠融合”策略等因素的影响,收入和比重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境外业务因公司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5.64%。毛利率方面,境内“直渠融合”策略执行过程中,原渠道纯硬件批发的业务占比缩小,转而以软硬件结合出货方式为主,提升了盈利能力,毛利略有提升。境外为拓展市场同时加大存货处理而采取促销手段,毛利有所下降。
2024 年,面对欧美市场租赁屏需求的增长,以及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等场景对数字化展示升级的趋势,公司正式启动“双品牌”策略。亚非拉地区采用多品牌运营策略,以中端及下沉市场客户为主。
鸿利智汇:营收42.25亿元,车载业务进展显著
报告期内,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39%;实现利润总额9,050.7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3.55%;归母净利润8,134.9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60%。
本报告期,鸿利智汇LED半导体封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4,807.5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6.88%,毛利率为15.39%,产品综合良率为98.44%。LED汽车照明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917.4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9.15%,毛利率为25.90%,产品综合良率为95.99%。
报告期内,鸿利智汇及时优化市场策略,着力开拓高端封装市场,集中优势资源攻坚,在高端品类的研发推广与销售突破上屡获佳绩,一方面推出PCT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高压系列产品以及高功率窄光束角陶瓷LED光源等前沿新品;全新品类LED车规级支架已通过多个重点客户审厂,超额完成全年订单目标。另一方面,公司在灯丝产品领域持续深耕,目前灯丝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行业前列,大功率灯丝接单量更是一举突破历史峰值;植物照明亦斩获单笔千万级订单,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为公司业务版图扩张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公司在半导体封装板块内试点推行重要原材料集中竞标采购,实现了良好开局,首批竞标集采原材料预计可实现降本幅度5%~8%。
报告期内,在汽车照明及电子板块,鸿利智汇在乘用车灯、商用车灯、车用LED客户拓展与技术研发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在乘用车灯领域,公司2024年共获得多个新项目定点,并实现新项目量产,成功打入多家国内知名车企的供应商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在乘用车灯市场的根基,为后续业务的持续拓展搭建了稳固的平台。在商用车灯领域,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精准的客户定位以及卓越的产品服务,成功将国内外优质客户纳入麾下,极大地拓宽了商用车灯业务版图,为该领域业务的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车规级LED领域,公司与战略客户紧密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预计于2025 年将步入批量生产阶段,有望大幅提升公司产品在高端车规级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公司致力于加强板块研发资源共享与协同,提升前瞻性技术研发效率,已完成ADB大灯、Mini LED尾灯的样件制作,其中ADB大灯项目已与两轮车客户精准选定开发车型,双方携手联合开发摩托车ADB大灯,有望在2025年实现项目落地。
报告期内,鸿利智汇致力于提升销售转化率、积极推动技术革新,对销售及研发管理体系进行了诊断、重塑,实现了重点客户的订单增长与量产突破,Mini LED显示订单及产出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同时,公司持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了鸿翼系列大尺寸模组P1.25产品和鸿屏P0.78 超小间距产品的量产出货。在Mini LED背光领域,公司巩固了在VR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积极拓展笔记本、航空航海、手持游戏机、无人机控制器等诸多新场景应用,2024年新开案多个项目。车用领域,推动车载显示技术发展,公司获得多家客户供应商代码,新开多个车载背光项目,实现了首款车载背光模组的量产。
隆利科技:营收13.2亿元,同增28.64%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在“1+2+N”多元化布局下,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实现营业收入约 13.2亿元,同比增长28.64%;归母净利润 10,637.62万元,同比增长132.9%;扣非净利润 9357.73万元,同比增长1,813.63%。
2024年是“1+2+N”多元化布局初见成效的一年,主要聚焦于消费电子和车载显示领域,2024年手机/平板/NB背光模组等消费电子基本业务随着经济的复苏稳步恢复,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车载显示随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不断渗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Mini-LED车载显示技术得到了更多客户的认可;OLED显示相关的LIPO技术经过不断地验证也将进入成果转化阶段。
报告期内,随着宏观经济和消费需求逐步恢复,消费电子延续了复苏的态势,公司的手机/平板/NB等消费电子业务也处于逐步恢复阶段,凭借出色的品质和技术能力,公司获得了京东方、TCL华星、长信德普特等客户的高度认可,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同时,2024年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智能手机业务占比持续降低,中大尺寸业务(平板/NB/PC)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消费电子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稳步向好。
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的逐步加速,车载显示智能化、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交互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以Mini-LED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因极具亮眼的显示效果和节能特点,满足了车载显示屏对新型显示的需求。公司作为Mini-LED车载背光显示技术的头部企业,在技术储备、专利权利及量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公司充分利用Mini-LED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不断加大拓展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和小鹏、吉利、极氪、蔚来、理想等知名车企合作的多款新车型案子顺利量产交付。凭借全面的智能座舱显示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赢得了更多业务机遇,车载显示业务快速增长。
在VR领域,隆利科技布局的Mini-LED背光显示技术产品获得了Meta、Pico等客户的高度认可;同时,公司还布局了AR显示关键的技术路径Micro-LED显示技术。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隆利科技累计申请专利543 项(含发明专利155项),已获授权417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国际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1项,商标7项,PCT 2项;在Mini-LED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167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已获得的专利共115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在Micro-LED 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26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已获得的专利共13项。
芯瑞达:营收11.83亿元,净利1.18亿
2024年度,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显示模组类产品出库11,729.99 万件,同比增加5.59%;全部营业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加0.62%;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减少28.83%;扣非净利润1.0亿元,同比减少31.64%。
芯瑞达扣非净利润减少的主要因素有:(1)显示终端业务海外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布局进度慢于预期、费用投入加大、应收账款账期延长等,(2)按会计政策计提的坏账准备等减值损失影响。
2024 年4 月,芯瑞达独资设立芜湖芯瑞达,经营范围有显示器件制造;显示器件销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随后,公司加大其研发、业务与生产管理人员投入(或培训)。截至报告期末,在公司参股公司瑞龙电子顺利实现品牌厂商智能座舱产品科技日展示及后续定点的业务战略协同下,通过自身努力,公司车载显示模组产品研发与送样进展顺利,定点产品陆续进入出货阶段。
报告期内全面加速Mini LED 显示技术多领域、多维度合作项目推进,在实现量产的基础上,加大Mini LED 产能配置与提升。重点推进多个MicroLED、MiniRGB 等新前沿创新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芯瑞达拥有研发人员136 人,占公司员工人员的11.29%;拥有核心技术人员3 人,其中:创始人彭友先生为正高级工程师。公司拥有各项专利270 项(件),其中:进入实审的发明专利53 项(件)。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1 项,外观设计6 项。其中: 通过授权发明7 项。
报告期内,芯瑞达募集资金已使用金额30,454.71 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71.51%。
淳中科技:营收4.95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2024年度,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5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虚拟现实系列产品和海外业务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已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经过多年前瞻性布局和持续研发投入,公司已成功构建起涵盖专业视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专业芯片四大核心领域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形成了相互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
报告期内,淳中科技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80.00 万元,较上年同比增加390.75%。2024 年度,公司产品品类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产品、专业芯片产品实现从0 到1 的突破;公司注重提高签约合同质量,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大幅回升;同时,公司对内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本增效,期间费用同比有所下降;“淳中转债”于2024 年4 月完成转股和赎回,相应减少了债券利息费用。在对外业务拓展及向内挖潜双重措施下,公司年度经营业绩明显改善。
报告期内,淳中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46.25 万元,现金流状况保持稳健。公司持续完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客户信用分级机制、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强化回款考核激励等措施,显著提升了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同时,公司通过加强预算管控、优化付款周期、深化业财融合等举措,进一步巩固了现金流管理优势,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有效支撑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报告期内,淳中科技研发投入7,638.24 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43%。公司新增专利申请20 项,累计已获授权专利116 项,其中发明专利65 项,持续巩固技术壁垒。在专业音视频显示控制领域,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已形成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矩阵。通过保持业内领先的研发投入强度,公司在超高清4K/8K 应用、巨量数据处理、图像同步优化、超低延时处理、高保真视听传输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行业客户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协同解决方案。基于安全可靠的发展理念,公司深度融合AI 智能视觉分析、XR 数字交互等前沿技术,针对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持续深耕。通过技术创新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公司已成功打造多个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技术解决方案,持续引领专业视听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GQY视讯:营收1.41亿元,同增4.23%
2024年度,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增加4.23%。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5670.08万元,同比下降180.81%;扣非净利润亏损6711.73万元,同比下降101.10%。
GQY视讯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拼接显示产品领域,以专业音视频和高分可视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智能拼接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涵盖MiniLED/Micro LED拼接、DLP拼接以及液晶拼接等全系列产品。作为信息显示终端的有效载体和可视化应用的终端硬件设备,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4年,GQY视讯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以“大显示多场景应用”为核心,持续提升显示硬件、云服务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市场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多元化、多场景、AI智能化等创新类显示产品,深度拓展以智能显示为核心的大场景专业视讯应用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24年,公司聚焦年度目标,统筹推进业务提质、数智转型等重点任务,强化数智驱动与创新引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质效,在复杂环境中稳中求进,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
勤上股份:营收3.78亿元,同升14.99%
报告期内,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亿元,同比上升14.99%,公司整体实现营业利润亏损2.46亿元,同比下降295.33%;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2.48亿元,同比下降284.2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49亿元,同比下降322.12%。
勤上股份2024年度营业收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销售订单有所增加所致。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公司对报告期末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其中在建工程计提金额为6,798.69万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计提金额为3,627.35万元、存货跌价损失计提金额为1,253.92万元,预计信用损失计提金额为2,712.52万元,合计减少本期利润14,392.48万元;②报告期内,公司与东莞威亮电器有限公司涉及诉讼的标的被司法处置导致资产处置损失2,584.74万元,减少公司本期利润。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勤上股份资产总额为 25.73 亿元,流动资产为 14.64亿元,负债总额为 3.34 亿元,流动负债为 2. 88亿元,流动比率 5.09,资产负债率 12.99%,其中货币资金为 1.94 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7.08亿 元,公司资产流动性较强 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从主营业务经营情况来看,公司在技术积累、品牌知名度、国内外销售网络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矩子科技:营收6.6亿元,同增18.04%
2024年度,上海矩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6.6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04%;归母净利润为6,630.2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57%;扣非净利润为5,510.1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17%。
报告期内,矩子科技聚焦主营业务,持续对重点产品在软件、硬件、生产工艺上进行了优化、升级和迭代,全面导入AI算法,在降本增效的同时,积极把握市场机遇,重点开拓半导体封测、点胶应用行业客户,积极探索更多机器视觉应用领域;同时,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开始批量出货,产能稳步提升,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客户效率,有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
矩子科技的新产品半导体封测AOI、高速高精度点胶机均在行业头部客户实现销售,部分机型产品取得了复购订单;并且伴随着半导体行业去库存周期结束、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控制线缆组件业务也取得了来自前后道知名设备生产商的订单,业绩显著增长。未来公司也将持续深耕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现有业务的同时,聚焦产品研发与创新,不断拓展机器视觉设备的应用领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以创新领先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矩子科技立足现有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积极推进AI等前沿技术的探索及应用,以实现产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目前公司已全面将AI算法应用于多种场景的外观缺陷及内部缺陷检测、缺陷复判、元器件自动编程等任务,应用领域包括表面贴装技术(SMT)、微型LED(Mini LED)、半导体生产工艺及点胶检测等,成功解决了IC定位、气泡检测、鱼尾检测、焊点及裂纹检测等检测难点,以数据为驱动,不断提升产品检测性能,提高检测效率,增强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
劲拓股份:营收7.29亿元,同增1.19%
报告期内,深圳市劲拓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实现母净利润8,317.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98%。
报告期内,劲拓股份电子热工设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3,335.24万元,周边设备销售收入448.52万元,合计较上年同期增长15.12%。公司基本盘业务系公司长远发展的压舱石,其稳健发展显示了公司主营业务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抗周期属性;公司在研发端的开拓创新,为继续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增加国内外销售规模打下稳固的基础。
报告期内,除电子装联设备外,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行业竞争形势,基于瞄准高附加值市场和业务、增厚经营性利润的原则对订单进行战略取舍;2024年度,除电子装联设备外的其他设备产品合计实现销售收入9,090.89万元。
根据销售地区区分,劲拓股份境外销售收入8,351.87万元,同比增长32.33%。公司作为细分行业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企业,当前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低,境外销售收入规模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公司将积极把握电子制造产业新机遇,在前瞻性地布局规避外部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力争在全球化竞争形势中快速卡位、抢占市场先机、增厚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劲拓股份销售费用7,563.8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06%;不考虑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管理费用(即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的金额)5,563.8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同口径数据下降14.17%。
2024年度,劲拓股份坚持研发创新、练好内功,在剥离至元和思立康的情况下,报告期内合并报表口径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同口径数据增加,对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因提前终止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确认股份支付加速行权费用892.15万元;公司根据应收项目等资产实际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损失1,354.91万元;上述因素影响本报告期利润成果。
2024年度,劲拓股份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提升电子装联设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开发海外业务、布局和整合海外资源。公司立足于基本盘业务,在服务好现有主要客户的基础上,努力将产品应用领域向Mini LED、新能源IGBT模块、储能产品、充电桩大功率电源主板、车载控制板及LED、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等多个市场不断延展和深入,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力争扩大该品类营业收入、增厚经营业绩。
截至2024年12月,劲拓股份及子公司共拥有9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129项专利,其中:中国发明专利4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德国发明专利1项。
苏大维格:营收18.41亿元,亏损有所增加
4月23日晚间,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5%;营业利润亏损6,890.39万元;利润总额亏损6,214.99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80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06%;公司通过各项措施积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约20,46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21,585.04万元。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增长,亏损有所增加。
苏大维格及子公司深耕高端微纳光学材料及反光材料制品多年,已发展形成了公共安全和新型3D印材、消费电子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反光材料四大事业群,并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在纳米波导光场镜片(AR/AR-HUD)、虚实融合透明显示、裸眼3D显示、光栅及光栅尺、无掩膜光刻等领域持续研发,进行技术与专利布局,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
报告期内,苏大维格微纳光学材料相关收入维持稳定增长,其中:①公共安全与新型3D印材产品领域,公司积极拓展相关绿色环保材料在证卡、包装等领域的应用,积极推动与卡游头部企业等在卡牌方面的合作,带动相关业务收入持续稳定增长;②在导光材料领域,公司凭借高光效超薄导光板、前光导光板等强竞争力的产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报告期收入虽略有下滑,但盈利能力有所改善;③透明导电膜业务积极拓展海内外头部客户,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亏损幅度进一步收窄,并实现了息税折旧摊销前的利润转正;④纳米纹理材料在某国际头部品牌产品中开始量产应用,带动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并实现利润转正。
报告期内,苏大维格反光材料产品受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相关业务板块子公司华日升收入同比下滑28.89%,净利润亏损约7,648.29万元;同时,由于该板块经营状况不及预期,本年度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3,138.38万元。上述因素合计影响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786.66万元,系公司2024年度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针对公司亏损现状,苏大维格已采取优化产品工艺、加强企业管理、践行降本增效等多种措施积极改善华日升经营状况,同时集中集团优势资源发展微纳光学主业,扩大现有产品销售规模,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并推动储备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包括:①积极拓展微纳光学防伪材料在国家相关证卡和票据领域、卡牌潮玩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②积极拓展直写光刻、纳米压印光刻和投影扫描光刻技术和产品在光电子、光通信和泛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积极研发高制程掩膜的相关光刻技术;③继续推动基于偏光片的触控集成技术在头部屏厂产线上的大规模量产,推动相关材料在AI大模型智慧触控终端上的应用;④持续推动纳米纹理材料与更多头部汽车品牌的量产合作,积极开发国内新能源汽车等其他车企用户,推进相关隐藏显示材料在车载显示领域的产业化;⑤积极拓展光波导等衍射光学材料在AR眼镜、AR-HUD、光场屏和光场空间成像领域的应用,努力推动与国内外头部企业的合作。
导光材料方面,2024年,经历底部周期后下游显示面板行业有所回暖,子公司维旺科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及行业发展趋势,主动放弃部分低附加值产品业务,大力提升高亮导光板、前光导光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48,789.25万元,同比小幅下降6.91%,得益于产品结构的持续改善,亏损幅度收窄97.72%,基本扭转了近几年的亏损状态。此外,维旺科技反射式液晶前置导光板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发进展顺利;Mini LED匀光板及量子点复合板等产品也在与下游客户积极对接。
中大尺寸电容触控产品方面,子公司维业达已基本形成自身产业规模并实现对下游主要面板及终端厂商客户的覆盖,包括iiyama、Bosch、Hisense、Z**m、Cisco、科大讯飞、鸿合、欧帝、华星光电等优质客户。报告期内,随着显示面板行业的逐步回暖,维业达持续加大国内外客户的推广力度,努力提升电容触控在中大尺寸智能终端设备领域的渗透率,实现营业收入18,580.03万元,并通过积极践行降本增效措施,亏损幅度进一步收窄,同比减亏38.48%。维业达将继续深度配合下游客户及终端设备厂商进行中大尺寸智能触控终端包括智能教育、会议平板、认知大模型等终端设备的推广,积极开拓出海业务,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的中大尺寸电容触控解决方案。
翰博高新:营收23.47亿元,同增8.49%
2024年度,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7亿元,同比增长8.49%。归母净利润亏损2.14亿元,同比下降505.70%。扣非净利润亏损2.37亿元,同比下降273.94%。
翰博高新主要产品包括背光显示模组及导光板、精密结构件、光学材料等零部件,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桌面显示、车载显示、医疗显示器及工控显示器、VR 等终端产品领域,在多个细分市场都有涉足,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翰博高新重点开发拓展车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公司车载背光显示模组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基于现有车载市场对显示屏的需求及要求提高,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完成防窥、曲面、超薄、超窄、异形等各式车载应用背光产品。公司车用Mini-LED背光产品已经成功与众多Tier1供应商及整车厂展开合作,车载类产品覆盖了BOE、航盛电子、Marelli、海微科技、诺博汽车、华星光电等知名企业,蔚来、奇瑞、一汽、广汽、吉利、福特、阿斯顿马丁等汽车生产企业。
2024年,翰博高新在车载TLCM及车载Mini-LED领域先后实现了突破,先后开案了奇瑞、东风岚图、开沃、吉利等数家汽车整机厂TLCM项目,相关产品运用在蔚来、长城等车型。目前,公司正全力投入新项目开发中,与各大车企同保持紧密沟通,深度参与方案设计与制定,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公司也积极与面板厂商及终端生产企业就笔记本电脑和VR等消费电子领域用的Mini-LED背光产品开展合作开发。
英唐智控:营收53.46亿元,同增7.83%
报告期内,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3%;归母净利润6,027.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84%;扣非净利润为4,254.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60%。
2024年度,凭借强大的渠道服务能力和与上下游客户的稳定合作关系,公司分销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为 488,176.54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58%。
公司全资子公司英唐微技术专注于光电转换和图像处理的模拟IC和数字IC产品的研发生产,在MEMS微振镜相关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并拥有6英寸晶圆器件产线。英唐微技术员工合计247人,其中生产及技术人员合计占比近7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与全资子公司日本英唐微技术联合研发的MEMS微振镜,φ4mm规格已成功通过类车规验证,φ8mm规格则已步入客户送样阶段。公司就MEMS微振镜项目,已与激光雷达、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医疗器械、智慧交通等领域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并对多家客户进行送样。截至报告披露日,φ4mm规格的MEMS微振镜即将步入批量生产阶段,其他规格的MEMS微振镜产品开发亦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对MEMS振镜技术的研发与制造投入,致力于进一步拓宽MEMS振镜技术的应用场景,携手业界伙伴,共同推动该行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以巩固我们的技术领先地位,并持续提升长期经济效益。
在车载显示芯片产品方面,公司2023年内与美国新思(Synaptics)签订了合作协议,新思将应用于车载显示领域的DDIC及TDDI(触控与显示驱动芯片)两款产品的特许经营权授权给公司,公司得以机会正式进入了车载显示领域。公司首款DDIC产品、首款TDDI产品分别于2024年8月、12月实现批量交付。同时,DDIC与TDDI的后续改进型版本也已步入研发快车道,旨在适应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的车载显示需求和HUD(抬头显示)等新兴市场需求,强化产品竞争优势,部分改进型产品有望在2025年度内实现批量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芯片设计制造业务获得营业收入 43,542.25万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总规模的8.14%,较上年同期增长25.12%。
同时旨在更好地适应大屏化、多屏化以及高清化的车载显示需求,并满足HUD(抬头显示)以及消费电子领域等市场的迫切需求,公司持续加大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车载DDIC与TDDI的后续改进型版本步入研发快车道,新款车载DDIC产品已经完成流片并通过客户验证,新款车载TDDI产品及消费电子领域的DDIC产品也即将完成研发并开启流片,上述新款产品有望在2025年度内实现批量交付。在此背景下,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9,944.84万元,较上年同期3,884.92万元增幅为155.99%。
胜利精密:营收33.23亿元,同降3.73%
报告期内,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23亿元,同比下降3.73%;公司在消费电子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持续开拓新产品和新业务,并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业务,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使得消费电子和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率和经营质量逐步改善,因整体业绩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8亿元,但较2023年同比减亏。公司本年度总负债由41.32亿降低至40.90亿元。
消费电子产品业务现有主要产品包括精密金属结构件及结构模组、塑胶结构件及结构模组等,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电视、智能手机等3C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近千亩,主要位于江苏苏州和安徽舒城。消费电子行业复苏缓慢且行业竞争激烈,但公司力争稳固市场份额,保持消费电子业务稳步发展,同时持续开拓新产品和新业务。报告期内,消费电子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59亿元,同比下降15.46%;受益于消费电子业务产品结构优化,消费电子产品毛利率14.55%,较上年同期增长6.43%。
汽车零部件业务以光学玻璃盖板、复合材料显示盖板和镁合金结构件为主要产品,主要包括玻璃加工、复合板加工、AG/AR/AF 镀膜、干法 AG/AR/AF Film制造及贴膜、3D热弯玻璃、镁合金组件,以及全贴合等业务,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厂商及其核心供应商提供车载中控屏、仪表盘结构件等产品,可应用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功能多样化,车内显示屏幕大屏化、多屏化的趋势,对显示器需求量的增加,该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重点对象。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53.97%;汽车零部件产品毛利率32.41%,比上年同期增长6.59%。
神通科技:营收13.89亿元,同降15.22%
2024年度,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9亿元,较上年下降15.22%;归母净利润亏损3,197.97 万元,同比下降158.38%;扣非净利润为-3,608.02 万元,同比下降167.23%。
报告期内,神通科技发挥注塑工艺优势,切入车规级光学镜片领域实现产品横向应用的拓展,专注于汽车下游智能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有关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抬头显示(HUD)产品,光学镜片产品已获取下游客户订单。公司同时供应汽车后装市场由合作方提供光场引擎技术的神通光场屏。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丰富产品线,能够满足汽车智能化市场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化需求,有利于落实公司深入参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战略,加速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全新利润增长点,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考虑到客户集中度高、国产化渗透率逐步提高及自身市场增长情况,公司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巩固。
神通科技也战略性切入消费电子领域,推出吉光品牌系列产品(如光场显示智能机、裸眼3D 平板),完成从B 端到C 端的业务拓展。当前产品处于市场导入期,公司正通过线上渠道(如京东平台)积极触达终端用户,积累消费端数据与反馈,同步优化产品体验及品牌认知。该布局是公司探索技术横向应用、培育创新业务的关键举措,未来将结合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策略,逐步释放消费电子业务的长期价值。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共拥有专利623 项,其中发明专利109 项、实用新型专利498 项,外观设计专利16 项。
岱勒新材:营收3.59亿元,同降57.63%
报告期,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63%;实现归母净利润-24,361.5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6.63%;实现扣非净利润-24,671.55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5.16%。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金刚石线因行业需求不足,产能利用率较去年大幅下降,同时产品价格下降至较低水平,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公司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2,771.57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1%。
公司是国内一家专业从事金刚石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金刚石线,主要用于晶体硅、蓝宝石、磁性材料、石材、玉石等硬脆材料的切割。硅片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产业;蓝宝石薄片主要用作LED 照明设备衬底、消费电子等产业。公司是国内较早掌握金刚石线研发、生产技术并大规模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国内重要的金刚石线制造商,是我国替代进口金刚石线产品的代表企业。
在半导体及电子消费品领域,除了公司金刚石线应用在其切割领域外,公司子公司长沙岱华围绕该领域客户上下游来进行辅材布局,主要产品为电子化学品及功能性材料,目前产品主要围绕玻璃盖板做集成工艺及材料解决方案,应用领域主要为3C(手机、平板、电脑等)、穿戴(AI 智能眼镜、手表等)、车载(中控、仪表盘、B、C 柱)、工控显示(机器人屏幕),其市场应用范围广泛。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广AF 抗指纹剂,已实现小批量供应在3C 及半导体主流制造商,销售情况逐步上升。
容大感光:营收9.49亿元,同增18.77%
深圳市容大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按照经营计划,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发展。公司的营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9.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7%;营业利润14,178.46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00%;归母净利润为12,235.26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3%;基本每股收益为0.41 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3.89%。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5,180.21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46%。
报告期内,公司PCB 光刻胶(液态)销量增加约12%,销售单价同比基本持平;显示用和半导体光刻胶销量增加幅度较大,约为40%,但其销售单价同比下降稍大,下降幅度约为13%;特种油墨销量增加较大,达到48%,但其销售单价略有下降,同比约下降6%;光伏类产品,在去年实现销售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其销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销售额同比增加约15 倍;感光干膜为公司重点推出的新产品,在报告期内,其销售势头良好,销售额同比增长约为80%。尽管光伏类产品、感光干膜、特种油墨在报告期内销售增长很好,但是,公司目前的主要营业额还是来自PCB 光刻胶(液态),光伏类产品、感光干膜、特种油墨及显示用/半导体光刻胶的销售额占比还是比较小,合计约只占公司总销售额14%左右。公司将会在稳固PCB 光刻胶(液态)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显示用/半导体光刻胶、感光干膜、特种油墨及光伏类产品市场的开拓力度,尤其是显示用/半导体光刻胶和感光干膜,将是公司未来重点拓展的领域。公司将会在新产品的配合下,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跟进重点客户,不断开发潜力的客户;公司还会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动态,并通过展会等各种方式加强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为公司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让公司最终成为一家国际一流的感光化学材料制造企业。
2024 年珠海容大生产基地全面进入内部装修、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为下一步产品投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公司珠海生产基地建成后,将会新增2.4 亿平米感光干膜的产能,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系列;同时也将会增加1.53 万吨显示用光刻胶及半导体光刻胶的产能,可以彻底缓解目前公司唯一生产基地---
大亚湾工厂的产能压力。珠海项目如果能够顺利投产并达产,将会给公司带来20 亿元左右的新增营业收入。
广信材料:营收5.18亿元,同增1.63%
报告期内,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综合产品毛利率38.02%,较上年同期增长2.25%;营业利润916.3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3.58%,归母净利润亏损3,206.92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64.96%;期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75,232.04 万元,较期初减少3.04%;期末资产负债率为35.38%,较期初减少2.8%;全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21.69 万元。
报告期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需求波动、上游原材料供应波动及市场竞争激烈现状后,公司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水平,在围绕龙南基地集中入园的生产整合战略框架下陆续减少历史零散受限产能的优化处置,减少多基地运营带来的资源重复投资、人力多重配置、管理成本及物流成本高等历史原因造成的成本开支,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低毛利产品的比重,并积极拓展光伏胶、功能膜材及金属包装涂料、重防腐涂料等新产品收入。
报告期内,子公司江西广臻3000 多平方的研发实验室已开始投入使用;同期对江苏江阴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为高端化人才提供更具行业竞争力的实验环境。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光伏绝缘胶、光伏感光胶、光伏封装胶、AG 涂料、功能膜材涂料、重防腐涂料等产品研发投入,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费用支出等举措,积极巩固公司目前主营产品,深耕具有传统优势的PCB 光刻胶、3C 消费电子涂料等电子材料。此外,公司基于原有产品与技术,持续向显示面板、光伏、工业重防腐、新能源车等高附加值新应用领域进行技术开发,将更有效地拓宽公司产品市场空间。公司在扩大功能膜材及金属包装涂料等穿越周期的刚需市场的同时,未来将重点深入客户场景开发,关注多重需求的重防腐涂料解决方案,开拓更广阔的工业高端装备及设施防护市场。
盛剑科技:营收14.51亿元,同降20.54%
2024 年,上海盛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4.51亿元,同比下降20.54%;营业利润为13,715.28 万元,利润总额为13,561.17万元,归母净利润为11,989.52 万元,同比下降27.53%。
报告期内,推动或完成数款半导体显示剥离液、蚀刻液、清洗液产品的开发和专利布局,推进相关产品在客户端测试验证,取得多家半导体显示头部客户批量订单;与长濑化成株式会社就半导体先进封装RDL 光刻胶剥离液达成进一步合作,启动目标客户的技术沟通交流及生产规划;合肥“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制造及相关资源化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加速上海、合肥电子化学品材料两翼联动格局构建,为该板块业务发展提供充足产能、产业集群等支持;同时,该项目已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为周边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新材料+循环再生一体化解决方案奠定更坚实基础,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电子化学品材料业务实现收入2,872.85 万元,同比增长104.43%。同时,通过对废液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实现废液再生与新液制造两种业务共生,助力客户降低成本,达到绿色制造目标。
双星新材:营收59.08亿元,同增11.7%
2024年度,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9.08亿元,同比增长 11.7%,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分季度来看,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连续保持同环比增长,增长动能稳健。受行业产能集中大量释放、产品价格内卷、周期性波动影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亏损3.98亿元,同比下降137.49%。
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业务实现总销量为65.83 万吨,同比增长 16.58%,其中,光学材料销售量为 25.33 万吨,同比增长 1.98% 。
双星新材坚持高 端化与全球化驱动发展,充分发挥新材料优势,推动细分市场市占率稳步提升。光学膜领域,公司依托技术优势、全产业链布局及优质的服务,由单一的产品供应商转型为光学膜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
2024 年双星新材进一步聚焦光学膜创新开发应用,深化与头部品牌合作,光学膜业务持续增长,其中光学膜片业务同比增长 40%,国内外客户拓展持续提速;公司发挥在线离型优势,推动实现高端离保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与此同时,双星新材积极把握海外市场发展机遇,推进海外大客户定制化项目落地,积极开发空白市场,加强海外市场的深度拓 展,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出口业务销量和销售额均实现稳健增长,其中实现销售收入 119,688.74 万元,同比增长 44.62% 。
报告期内,双星新材研发投入为23,883.77 万元,同比增加 4.6%,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 4.04% 。围绕聚酯薄膜材料产品,公司构建了涵盖理论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参数等全方位的专利研发生态,形成了从原料端到产品端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构筑了坚实的专利与研发护城河。 2024 年,公司落实技术创新产品开发 20 项实现量产,新增专利申请 75 件,授权发明专利 15 件;落实科技创新目标 5 项,其中:列入市级课题攻关项目 2 项,省级绿色制造 绿色化改造项目 1 项。
报告期内,双星新材重点项目产线建设有序推进,其中:高平滑MLCC 离型膜项目、偏光片离保膜项目,环保型PETG 热收缩项目部分产线顺利投产。同时,完善全球供应链体系,为国际化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天禄科技:营收6.54亿元,同增9.67%
4月23日晚间,苏州天禄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4亿元,较2023年上升9.6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11.60万元,较2023年上升206.84%。
天禄科技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①收入方面:受需求回暖因素提振,台式显示器类、笔记本电脑类、液晶电视类导光板业务收入分别较2023年增加约400万元、1,200万元及4,800万元,各主要细分产品收入均有所增长。②毛利率方面:2024年公司的毛利率为19.21%,较2023年增长1.71个百分点,主要受面板行业需求复苏,稼动率有所提升影响。③研发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3,508.16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20%,随着公司TAC光学膜新业务的开展,研发费用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年利润。
天禄科技成功研究开发的棱镜型网点技术产品在2022年实现量产,2024年该项技术带来的收入持续增长,共实现收入约4,100万元。公司在与同行业的技术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增加了公司在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该产品经超精密机床加工和翻铸工艺得到所需模具,从而使加工完成的导光板产品可以精确控制光线射出方向,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使显示面板亮度提升5%-12%。故该产品可获得较高毛利率,2024 年毛利率约40%,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
2023年3月,天禄科技在安徽滁州中新苏滁高新区投资设立了子公司安徽吉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安徽吉光已引入位于TAC膜产业链下游的天津显智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显智链”)、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利谱”)等外部股东,联合产业各方合力打破国外对TAC膜的垄断,助力我国面板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安徽吉光已取得项目用地,并进入设计、施工阶段。2024年第二季度起,安徽吉光陆续进行产线各段落设备的采购工作,目前主要设备的重点参数已基本确定,采购工作进入重点推进阶段。2024年,安徽吉光搭建了TAC膜相关的实验室,通过简化模拟生产步骤,研究各配方成分的作用机理,针对醋棉的醋化值、黏度,塑化剂析出及对膜拉伸性能的影响,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和分散方法等,测试不同批次来料在不同配方下取得样品的厚度、透光率、雾度值、拉伸性能、抗U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长阳科技:营收13.36亿元,同增6.62%
报告期内,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6亿元,同比增长6.62%,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943.65万元,同比下降130.85%。其中,反射膜销售收入增长,毛利率受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同比下滑,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光学基膜中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毛利率改善。
报告期内,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公司隔膜等项目因处于产能爬升及建设期间,产能尚待释放,存在较大亏损;光伏用胶膜行业竞争加剧,产生较大亏损;合肥及舟山子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存在减值损失;公司财务费用较上期同比增加;此外,公司干法隔膜产品存在客诉,计提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对利润也有影响。
报告期内,长阳科技按照年度经营工作计划,积极应对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外部竞争环境,聚焦客户需求,夯实主业布局战新。基本盘相对稳定,主要产品反射膜收入增长,毛利率受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同比下滑,光学基膜中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毛利率改善;此外,公司围绕战略目标,致力于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依托储备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不断衍生新产品、拓展新领域,持续加大固态及半固态电解质基膜、CPI 薄膜等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力度,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长阳科技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0 件,其中,报告期内新增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 件,新增发明专利申请40 件。公司按照2024 年整体经营计划,持续加强重点项目的研发工作。
长阳科技加快推进CPI 薄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等项目的开发与验证。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柔性OLED 盖板CPI 项目,公司自上游原料供应商采购聚酰亚胺单体,自行完成及开发自单体聚合至加工成膜等关键工艺,开发出具拉伸强度强、断裂伸长率佳、弹性模量高等机械性能突出,同时在光学性能上达到高透、低雾、耐黄变等关键性指标,产品成功后,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CPI薄膜的长期垄断。
隆华科技:营收27.11亿元,同升9.87%
2024年度,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1亿元,同比上升9.8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11.57%。
隆华科技现已形成三大产业板块:以丰联科光电为基础的电子新材料板块,产品应用于显示面板、光伏等领域;以科博思、思维诺、兆恒科技为核心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板块,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行业发挥作用;以装备事业部、中电加美、三诺新材为依托的节能环保板块
丰联科光电拥有金属及合金、陶瓷系列靶材产品组合,研发生产的高纯钼及钼合金靶材、银合金靶材、ITO靶材等科技产品,填补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率先打破长期以来高端靶材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了国内半导体显示产业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丰联科光电主要产品包括TFT-LCD/AMOLED用高纯钼及钼合金靶材、ITO靶材、银合金靶材、高纯钨及钨合金靶材、高纯钛等系列金属靶材产品、半导体IC制造用超高纯溅射靶材,以及系列超高温特种功能材料制品,超高温特种功能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工业、单晶硅及蓝宝石制造、医疗RT/CT设备零部件、大功率IGBT散热部件、高性能磁性材料制备及真空炉设备热场材料。
在显示面板领域,公司的高纯钼及钼合金靶材、银合金靶材已广泛应用于G2.5-G11全世代TFT-LCD、AMOLED等半导体显示面板溅射镀膜生产线,是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维信诺、TCL华星、台湾群创以及韩国LGD等多家全球主流面板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公司的多比例氧化铟锡(ITO)靶材,包括平面靶和旋转靶,已逐步稳定量供于京东方、TCL华星、天马微电子、信利半导体、龙腾等客户的多条高世代TFT面板产线,成为国内首家批量供应G10.5平面ITO靶材的供应商。作为国产ITO靶材的主力供应商,丰联科光电率先打破了国外垄断,解决了国产ITO靶材“卡脖子”问题。
飞凯材料:营收29.18亿元,同升6.92%
2024年度,上海飞凯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18亿元,同比上升6.9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增长119.42%;实现扣非净利润为2.40亿元,同比增长379.65%。
飞凯材料主要从事电子化工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子化工材料作为电子信息与精细化工行业交叉形成的行业,行业专业性强、市场细分程度高,各市场供求以及发展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公司四大主营产品分属半导体材料、屏幕显示材料、紫外固化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四个应用领域。
在显示材料领域,飞凯材料专注于液晶材料、高分辨率正性光刻胶、OLED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等终端显示设备。公司与国内外知名面板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显示材料解决方案,推动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报告期内,飞凯材料持续投入研发,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23%。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获得各类专利证书共734项,其中,发明专利证书708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6项;境内专利证书540项,境外专利证书194项;境外专利证书中,台湾专利116项,美国专利39项,韩国专利17项,日本专利15项,印度专利4项,欧洲专利3项;另外,公司尚有252篇专利正在申请中,有6项专利已拿到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报告期内,公司失效专利7项,新增专利106项;其中,和成显示新增63项、上海飞凯新增22项、和成新材料新增8项、昆山兴凯新增7项、莱霆光电新增3项、安庆飞凯新增1项、晶凯电子新增1项、大瑞科技新增1项。
康达新材:营收31.01亿元,同增11.05%
报告期内,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收31.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05%;归母净利润亏损2.46亿元,同比下降912.05%。
康达新材持续深耕电子产业细分赛道,围绕消费电子组装、微型扬声器、安防电子及动力电池领域,通过头部客户战略牵引产品体系迭代升级。聚焦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UV胶等七大核心产品线,精准实施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消费电子领域,针对笔电行业市场增速趋缓、产能转移等结构性调整,重点突破华硕、三星等品牌主力机型用胶方案,巩固市场占有率;PUR胶产品线借势智能硬件升级浪潮,在TWS耳机、无人机等设备的壳体粘接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步推进进口替代进程,华南区域电机行业磁钢磁瓦粘接领域国产材料渗透率同比提升。
康达新材聚焦国内家电行业头部企业,业务布局取得显著成效,已成功将格力、美的、海尔、惠而浦等头部企业纳入核心客户矩阵。针对家电领域差异化需求,公司针对性开发了覆盖厨热、冰箱、家用空调等多场景的胶粘剂应用解决方案,目前产品已通过严苛的技术验证并实现批量交付。在此基础上,公司正与客户深化合作,联合开发新型应用项目,同步推进进口替代,为家电制造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国产化粘接技术支撑。
电子信息材料板块,控股子公司惟新科技建成30吨高纯度ITO靶材生产线,完成OLED面板头部企业 G6代线ITO靶材的生产验证,下线产品电阻率、致密度、纯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优于行业同等规格;其顺利完成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20mm以上大尺寸高性能ITO平面靶材制备工艺及核心装备的研发》课题验收。同时,公司半导体材料攻关团队聚焦氧化铈(CMP)抛光液核心技术研发,自主把控核心技术的突破、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工艺技术开发与验证,努力实现该类型国产抛光材料的进口替代,为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注入强动能。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康达新材获得授权专利共计275项,其中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
晶华新材:营收18.85亿元,同增20.94%
4月23日晚间,上海晶华胶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5亿元,较上年期增长20.94%;本期毛利率为17.09%,较上年同期增加0.74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为6703.3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50%;2024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619.7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83%。
利润增长的原因主要系:1、公司与大客户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本年度电子级胶粘材料销量进一步扩大,2024 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23 年增长48.75%,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3.35%。2、公司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主要产品工业级胶粘材料2024 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23 年增长13.79%,毛利率同期减少2.32%。3、本年度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0.74%,主要是由于本年度电子级胶粘材料市场应用拓展,满足下游客户需求,产品认可度较高;通过设备改造革新,产能产量提升,生产成本有效控制,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晶华新材的OCA 的产品系列已经覆盖折叠屏OCA、深四曲屏OCA、微四曲屏OCA 等各种手机显示领域的高端应用,部分产品已经被国内手机头部企业运用在折叠手机上,并有多款在产品同步进行新机型的开发验证中,主要的竞争对手为美国3M,日本日东和日本三菱,德国德莎等。针对今年发展迅猛的车载显示领域,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不同胶水体系的OCA 产品,目前正在配合国内头部车企与一级供应商进行开发验证中。为满足显示行业头部客户的新机型开发需求,公司研发了其他包括TPU、硅凝胶等各种材料。
晶华新材与国内面板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多款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是行业内终端厂商本土化的材料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盲孔OCA、全贴合OCA、折叠OCA、UV 光固OCA、折叠胶膜、TPU 麦拉胶带等光学胶膜材料持续放量,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优化。OCA 光学胶是触摸屏与光学膜的关键粘接材料,公司自主研发的OCA 光学胶膜系列产品在屏幕厂商、消费电子厂商、汽车厂商不断实现突破,打破国际巨头垄断,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高端窗膜的开发和天幕新产品的推出,建立了在后车市场的护城河壁垒,并持续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2024 年零售渠道新增了安徽、山东、青甘宁、湖北等新省级渠道;完成50 家形象店,350 家合作店;PDI 渠道贴膜量稳步增长。通过工厂直营+全域营销+创新合作机制,晶华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活力和潜力,更让从业者看到了中国膜品牌的崛起和以价值为驱动的业绩增长新曲线。
奕东电子:营收17.1亿元,同增16.37%
4月23日晚间,奕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7%,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001.44万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4,857.22万元。
报告期内,奕东电子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坚持和深化大客户服务,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创新产品应用场景,拓展新兴应用领域,推动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业务发展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随着下游产业需求回暖向好及公司前瞻性布局,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市场预期持续向好,整体经营呈现稳健向上态势。然而,受募投项目投产固定资产转固折旧费用增加,部分新项目处于投入发展期、产能未能充分释放,原材料价格上涨,研发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公司2024年度业绩亏损。
奕东电子核心业务FPC、连接器及零组件业务板块均实现较快的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公司深度布局AI算力、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高成长赛道。 持续强化垂直整合一体化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为客户提供精密电子零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创新产品应用场景、坚持和深化大客户服务策略,实现业务发展历史性的突破。
报告期内,奕东电子FPC板块整体向上发展,消费电子及新能源应用领域均实现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始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导向,坚定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FPC并深度扩展CCS的产品战略, 深度绑定新能源汽车主机厂。该类产品在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上,同步取得多个新项目/新品牌的量产和定点,客户覆盖新能源电池PACK龙头及头部主机厂(Tier1直供),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发展进入全新的增长周期。在消费电子领域,终端需求在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逐步复苏,公司凭借在消费类电子FPC耕耘多年的技术优势和积累,紧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成功将产品应用拓展至全新形态的消费电子、AI智能终端等创新应用场景,为未来FPC板块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受益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奕东电子在高速连接器产品领域实现产能高效释放,销售业绩显著提升。在光通讯/高速连接器领域,公司配合行业头部客户需求,持续加大QSFP-DD 112G、224G、OSFP-DD及OSFP系列新产品的开发投入,销售获得大幅增长。当前,公司的高速连接器零组件产品已大量应用于高速背板与I/O接口场景,以及铜连接等新的连接方案产品上。其传输速度、抗干扰能力、性能大幅提升,有效满足云计算、AI服务器对低延迟及高稳定性的严苛技术要求。同时,针对GPU服务器与AI数据中心的高热密度场景,研发液冷散热结构件及模组产品,将为公司的发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报告期内,LED背光模组业务整体相对稳定,成功导入多家车载显示模组新客户,终端覆盖行业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未来公司将持续重点围绕车载背光市场进行布局,积极开拓知名终端客户Tier1业务,提升LED背光模组产品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