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显控行业正面临技术困境与AI机遇的碰撞。拥抱AI技术的视听产业共识下,小鸟科技如何突破既有市场边界,拓展新边界呢?带着这样的问题,PJTIME.COM借助IFC2025展会的机会,专访了小鸟科技销售总监翟南极先生。翟先生以极其深入浅出的方式,向我们勾勒AI时代显控产业的未来面貌,并就一系列行业热点问题与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显控行业变革逻辑:AI正成为新的技术引擎
“AI技术正在成为显控行业的某种‘技术狂热’!”翟南极先生开篇就从显控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切入,向我们阐释了AI技术的持续落地对显控行业的“深刻”影响。
翟先生指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由需求或技术引擎驱动”。传统意义上,显控行业是在信息化、数字化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需求不断增量、技术不断迭代的“双轮驱动结构”。但是,最近几年,技术驱动开始失效。
即,2000年前后显控行业进入高清720P时代,七八年后1080p时代开启,又过了七八年4K超高清开始崛起——按这个节奏,目前应该进入8K技术迭代期。但是,一方面,8K显控的实现的确面临一些技术难题、成本压力,以及内容等生态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抛开技术,从应用角度看,8K是不是一个能普及的标准,还是一个很小众的应用,或者现在提的8K乃至16K只是一种技术“秀”式的想象,行业还没有“底”。同时,如果只是很小众的需求用到8K,用4K设备通过工程设计的优化组合,也能完全满足8K、16K的应用。
因此,未来有没有一个显控的8K时代,存在不确定性。现在市场需求的主体就是2K/4K。即便在具体的实现技术上,有了很多进步,但是从客户角度看“供给同质化”了。这也是这两年行业慨叹内卷,价格竞争压力加大的原因。——因为,技术驱动轮停转了,剩下的竞争更多围绕有限的增量和存量展开。
在这样的背景下,AI技术来了!一个不同于分辨率或者带宽、集成规模的新技术“路线”,一个新的“显控创新维度”出现了。“大家看到了崭新的技术引擎,这种久违的激情迅速驱动了一个新的属于AI时代的行业行动潮”。不过,翟先生进一步指出,AI应用在显控行业,正处于探索与落地的转折之中,其中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
“确定的是,AI一定会带来工程视听应用的变革;不确定的是AI如何融入AV、如何改变视听、改变显控,能创造哪些新价值和新应用……”后者也是小鸟科技正在持续探索的问题。
AI落地方法论:从效率工具到场景革命的持续探索
新技术真空期,AI一声炮响为行业送来了新“引擎”,这是一个重大行业机遇。但是,翟先生指出,抓住这一机遇,还需要深刻的理解AI和持续的将AI融入具体的产品、方案之中。
从对AI的理解角度看,翟先生认为AI的本质是一个效率工具,是一个提升“速度”的利器。例如,一个控制室,不用说几万路视频进来,不可能找几万个人来监控;即便是几十路信号进来,也不可能找几十个人三班倒7*24小时监控——这是无法承受的人力成本。那么,这些内容和数据怎么处理呢?AI技术是最好的帮手。
“AI能做的事情,人都能做。但是AI能达到的效率,在很多岗位远超过人。”翟先生指出,这就是所谓“效率工具”的本质。显控行业拥抱AI,也是要围绕如何“提升效率”来进行部署和研发。对此,翟先生分成了“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向我们进行了介绍。
一方面,AI是显控企业对内提效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重构研发与服务的智能化过程。例如,小鸟科技通过十余年的项目库数据训练专属AI模型,可以帮助研发和设计人员为客户高效提供项目设计方案,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准性。再例如,通过AI运维助手,能够实现98%故障预警准确率,极大降低人力巡检成本,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维护效率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AI技术也帮助小鸟科技对外赋能,重新定义用户价值。在IFC2025上,小鸟科技已经推出融合了AI监控的屏幕解决方案;未来小鸟科技还将结合显控技术与用户场景持续深入探索AI的更多应用逻辑和价值落地点。
对AI在视听产业的应用,翟先生进一步指出,以上两个方面都是从“供给侧”出发的分析,而从需求侧看,AI技术也会极大的活跃“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极大推升数字视听内容的创作与应用水平。这等于从需求侧的效率和增量空间上,为AV专显、显控行业提供了发展基础。未来基于AI的显控产品、显控服务和数智社会的显控需求必然形成重重共振、滚动迭代的加速发展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关注甲方的真实价值”!翟先生提到,要避免为了AI而AI、避免AI成为空洞的口号或者炫技。必须从用户实际出发、从用户价值出发,结合新技术、传统供给、新场景与业务升级,实现AI真实落地,以切实的应用价值提升,驱动行业健康升级。
技术迷思与市场真相:持续的价值战博弈
“不要在风口,让风把自己吹晕!”翟先生认为,一方面要看到AI的机会,主动融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AI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要对技术和市场有所敬畏,始终将中心点放在可持续的价值战上。
后者更多的则是在强调,AI作为效率加速器,其也对显控企业的硬件、软件设计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在更多的技术层面协同突破、实现真正友好的应用体验。这方面,小鸟科技始终践行点滴改良与全新技术融入并举,通过每一个细节的精致打磨,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易用好用的显控产品的理念。
例如,小鸟科技分布式架构与浅压缩技术——在保障4K画质前提下,将带宽需求降低60%,解决用户既有技术条件下画质和传输之间的痛点;再例如,小鸟科技通过FPGA堆叠算法使信号同步精度达0.1帧,远超行业1帧标准、针对XR虚拟拍摄研发的多图层渲染引擎,时延控制在8ms以内,满足真正的高品质实时制作级应用需求。
“没有代差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就要躺平同质化。我们的选择是极致化,做到更好!”——这是小鸟科技的品质主义。
在介绍小鸟科技创新原则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同时,翟先生也对行业生态格局进行了剖析。他指出,从生态体系看,国内的大市场、大应用条件最好,但是供给侧的传统链路,如欧美供应链的“惯性”还在。“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可以在国产、欧美等供应链中优中选优、自由选配,满足更多差异化的需求。同时,也不用担心被卡脖子——我国内供应链的差距主要在‘惯性’上,而不是能力上”。
"即使美国断供芯片,我们也能100%国产化生产",翟先生自信的表示。目前小鸟科技专研的显控专用芯片,集成度提升30%;分布式系统硬件国产化率已达100%;其采用"系统架构简化"策略的二合一处理器更能减少40%节点数,对冲海外材料涨价压力。——“自主化,多元化的技术生态双重加厚,是产业安全保障、也是供给侧持续创新的底蕴”。翟先生表示,高度关注创新,研发投入占比保持20%以上,持续寻找新赛道,孵化更多大量级产品线,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显控需求,是小鸟科技一直努力的方向。
后记:AI的热度,是一个必须关注的焦点,但不是创新的全部。翟先生眼中,小鸟科技正在AI浪潮中展现出一条独特路径:拒绝概念炒作,专注用AI这个效率工具解决真问题;并将AI创新与国产替代、场景升级、极致体验的打磨等结合,突破当前行业的"技术焦虑"、“成长困境”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和生态能力的持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