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IFC2025开幕当天,美国关税战再次升级:245%的对华关税,虽然其新增部分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但是依然引发了业内人士关注。借助展会之际,诸多业内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底气充沛,不惧威胁
对于美股关税壁垒,有业内企业领导人表示,一方面我国显示产业基础雄厚、全球市场份额优势突出,至少中短期看具有“产能和创新力”上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我国显示企业的全球布局日益多元化,海外市场中对美依赖大多在1成左右,最高不超2成,尚属于无论如何都不会伤筋动骨的范围内。
另有行业人士表示,从进口角度看,美国市场对我国显示产业链的供给“大多具有明确的可替代性”。尤其是成熟工艺为主的显示用IC产品、微处理、模拟IC等我国企业都有替代产品。同时也可选择我国台湾省或者欧洲、日本等产地产品。结合2018年贸易战以来的 “国产替代”准备,这块的整体影响不会超过5%。
风险来自于对美国的担忧
相对于我国显示企业的自信,IFC2025上更多的行业人士担忧“美国衰退”,进而引发一定的全球“衰退”问题。
即完全不符合国际市场规则、市场经济规律的美国关税壁垒,大概率会对美国自身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带来消费能力下滑。从显示终端看,基于美元的溢价购买力,美国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一直比较大,而且是高利润市场。这方面,业内企业多数承认“确有比较显著的预期性影响”。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担忧关税等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会全球扩散。那必然将进一步损害全球经济的成长性和全球人民福祉,也对国内产能巨大的显示行业有所负面影响。
“不是我们打不过,而是他们先衰退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总结,显示行业对美国关税的担忧。
投影行业对DLP等芯片进口关税看法不一
对于国内显示行业而言,投影产业的DLP芯片等,是极少数对美国企业有高度依赖的核心零部件。对此,不同投影企业看法有所不同:
比较侧重工程和高端应用的品牌多数表示,高亮投影的核心技术不仅集中在光阀芯片上。光阀等芯片在高亮投影成本中的占比只有10%,甚至更低。这些产品应用的后期工程设计、适配,以及整机技术都是显著的消费成本构成层面。这使得高端和工程投影应用中,供给侧对于光阀等芯片关税导致的成本提高,有很强的消纳能力。
但是,涉足消费投影和零售商务投影的厂商表示,这类市场中光阀在整机和应用中的成本占比更高,比例至高可达3成。同时,消费投影和零售商务产品,利润率比较低,一般在1成左右。因此行业对关税可能导致的成本变化,比较敏感。
不过,在进口依赖之外,本土投影产业并非没有其他选择。一些国内主要工程投影品牌指出,行业企业多数也布局了3LCD投影显示技术;本土3LCOS显示技术也已经得到全面发展。这让光阀产品上,本土投影企业也有“后手”。
例如,据某投影企业人士介绍成,国内LCOS显示虽然目前主要专注于车载HUD,但并非不可以用于投影仪显示。且由于市场认为未来AR-HUD会占据市场需求主导,并走向普及化应用,所以LCOS行业的上游投资一直在扩大。目前,保守估计国内LCOS产能可以满足100-200万台HUD或者LCOS投影需求。
此外,对于出口和代工业务而言,DLP光阀产品还会涉及保税政策或者出口退税政策,行业人士认为这块市场目前几乎不会有影响。
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关键
“完全不顾国际规则、传统习惯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税战,就是‘胡搞’!”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关税壁垒不会让美国“赢”,反而会在制造混乱后,不得不主动收拾烂摊子。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显示产业,液晶、OLED、LED和激光投影的优势,主要建立在产业生态布局的全面和庞大、企业技术创新,应用升级的领先之上。这是“我们自己奋斗的结果——不是谁的恩赐”。
恰是来路是自我奋斗的结果,国际市场优势由实打实的竞争力拼搏出来,决定了IFC2025上本土显示厂商们的底气。同时,基于历史奋斗的经验,行业人士认为,只要持续驱动我国显示产业竞争力创新升级,“这个战、那个战,我们都不怕”!历史证明2018年贸易战后,我国显示产业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持续增强了战斗力”;未来也将证明,我国显示产业只会在压力下迸发更多能力,更为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