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推进,车载显示技术正迎来革命性升级,下半年以来又有一系列汽车品牌选择Mini 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方案,其凭借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势,正加速渗透至车载领域,成为豪牌与新能源车企竞相布局的焦点。
Mini LED从实验室到“豪牌”的跨越
Mini LED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微米级发光单元的密集排布。相比传统LCD屏幕,其局部调光分区可达数千个,实现百万级对比度与1000nits以上的峰值亮度,完美解决车载场景中阳光直射下的可视性难题。
2025年9月29日,林肯航海家启航版正式上市,其搭载的11.1英寸Mini LED中控触摸屏由天马微电子供货,再次印证了这一技术趋势的迅猛发展。事实上,林肯仅是这场技术变革中的一员——从德系豪华品牌到中国造车新势力,Mini LED正在重塑全球汽车座舱的交互体验。
除此之外,还有雪佛兰探界者PLUS采用了天马11英寸液晶仪表和11.3英寸中控悬浮式双联屏、全新极氪001采用了天马HUD显示技术、全新别克GL8陆尊PHEV采用了天马15.6英寸吸顶屏和9.3英寸内后视镜显示屏、新款魏牌蓝山更是搭载了天马的12.3英寸仪表、15.6英寸中控、15.6英寸副驾以及HUD显示技术。
天马车载显示还与长城、长安、比亚迪、吉利、东风、北汽、广汽、小鹏、理想、大众、福特、本田等众多品牌系列车型合作,从传统的仪表、中控、抬头显示,后座娱乐再到副驾、扶手、后视镜、吸顶显示等新型应用场景,全面展现了天马在车载细分应用、品牌覆盖等方面的全覆盖。
奥迪在9月推出的E5 Sportback上首创"奥迪智慧岛"概念,奥迪智慧岛位于中央扶手的位置,设计上融合了触控条和物理旋钮,屏幕尺寸为2.43英寸。屏幕采用瑞丰光电Mini COB白光Local Dimming技术,通过面光源发光实现更小像素间距,达到更高亮度与更高分辨率,为其“自然交互,触手可及” 的人机交互理念奠定了底层技术基础。
奥迪智慧岛采用 “双滚轮 + 触控条” 的模块化设计,其触控条依托瑞丰Mini LED技术的高亮度与高对比度的显示特性,屏幕亮度达1000nit,强光下的屏幕明暗显示对比清晰可见,通过触控条滑动可快速切换中控屏的显示内容,同时支持滑动、按压等快捷功能操作。
Mini LED技术助力“新势力”车企备赛
在成都车展亮相的极氪9X,配备了16英寸3.5K Mini LED中控屏,采用隆利科技的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屏幕分辨率高达3.5K,PPI为236,1,000,000:1的超高对比度以及900nit的超高亮度,90%的超高屏占比。而极氪7X搭载的量子点膜Mini LED屏同样采用了隆利科技的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
资料显示,隆利科技的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与小鹏、吉利、极氪、蔚来、理想多个汽车品牌的均有合作。
蔚来全新ES8则重新定义"第三空间"的显示标准,其SKYLine双24英寸屏横贯整个仪表台,采用隆利科技的Mini LED技术,实现10万:1对比度与HDR标准。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排上方还首次加入了吸顶娱乐屏,解锁影院级的二排观影体验。中控手箱处还配备了二排显示屏幕,可对车辆进行全车交互。21.4英寸吸顶娱乐屏,通过抗蓝光涂层与自适应亮度调节,使后排乘客在行驶中观看视频时的眩晕感降低72%。这些创新使得车载屏幕从信息载体进化为"情感化数字座舱"的核心组件。
智己LS6车型全系标配Mini LED车载屏,瑞丰光电为新一代LS6的车载屏幕性能与量产交付提供了可靠的Mini LED背光技术保障。全新⼀代IM AIOS智能座舱,创新配备27.1英寸5K Mini LED中控双联屏,该屏幕采用了Mini LED COB背光灯板方案,拥有分辨率可达5120×1440,800nit亮度、100000:1超高对比度。
27.1英⼨5K臻彩驾舱屏,瑞丰光电为其提供AM-Mini LED超薄灯板,通过分区控制技术支持更多分区排布与精细化控光,显著提升屏幕的亮度和色彩对比度,以出色的屏幕素质带来了出色观影体验。
小米汽车第二款量产车型YU7搭载的全景曲面投影天际屏及16.1英寸中控显示屏,均由TCL华星独家供应。显示方案包含一块16.1英寸中控屏(与德赛西威合作)和三块11.98英寸天际屏(与华阳集团合作)。
小米YU7则通过TCL华星定制的四屏系统,实现中控、副驾、后排的全域交互——天际屏采用微棱镜导光技术,侧视亮度衰减控制在15%以内,解决多角度观看的亮度均衡问题。
TCL华星表示将与小米深化战略合作,在柔性显示、低功耗、高分辨率等领域持续深耕,双方将携手推动智能终端与车载显示生态的迭代升级。
全球供应链的竞合新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9月国内上市的新能源车型中,已有38%搭载Mini LED屏幕,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红旗E202概念车甚至展示出全透明Mini LED车窗的方案,将显示与车身结构融为一体。分析师指出,这轮技术迭代已形成"硬件升级→软件生态→用户付费"的闭环,例如蔚来吸顶屏开通会员后可观看专属4D影片,单车型年内容营收预计超2亿元。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供应链企业已经成为引领者,隆利科技曾在过去宣布拟与德国博世签署4.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27亿元)的采购合同,将为德国博世的BMW(宝马汽车)项目提供2025-2033年所需的车载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产品;京东方通过创新技术如Mini LED、In-Cell、9K分辨率、柔性超声指纹传感器模组等提升车载显示的交互体验。京东方还为凯迪拉克、红旗国雅、蔚来ET7等提供MiniLED车载显示方案;聚飞光电为理想L8、理想L7打造MiniLED交互屏;
据数据显示,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5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9%,未来市场机遇还将持续,不过挑战依然存在。行业人士指出,当前车载Mini LED的散热以及SDR环境下存在的偏色和刺眼问题、光晕现象;Mini LED背光模组生产成本较高。此外,驾驶场景对屏幕反射率要求严苛。预计2026年Micro LED技术商业化后,或将引发新一轮替代浪潮。
后记:从林肯航海家到极氪9X再到小米YU7,Mini LED正在重新书写人车交互的规则。当屏幕不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能感知环境、联动场景的"数字神经",汽车座舱的进化才刚刚开始。随着5G+技术的普及,未来车载显示或将承担起车路协同可视化、全息交互等更前沿的使命,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出行革命,终将改变人们与汽车对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