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CES2013:最大黑马友达让OLED“白菜化”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3-01-14 作者:萧萧

LG量产OLED,三星不敌

    1月8日,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召开的美国消费电子展上,索尼公司展示了一款56英寸4K分辨率的OLED电视机。这款产品采用的OLED面板来自于台湾液晶面板大厂友达:这也是友达大尺寸OLED面板首次公开展示。借此,友达也成为了本届展会最大的黑马,友达制造的OLED大尺寸面板成为了展前“最不可能被预测到”的展品。

   

    作为显示界业内公认的液晶显示技术的未来唯一竞争者,最可能的替代者,OLED显示面板已经取代液晶面板成为2012年全球前4大面板巨头最大的投资对象。

    其中,LG在OLED产品上的成就最为突出。2013年CES展上,LG不仅展示了55英寸产品,甚至展示了65英寸产品。LG 55 英寸OLED彩电则会在今年3月正式发布,进入市场,其售价约为12000美元。大约是同尺寸高档液晶电视产品售价的2-3倍。但是,LG认为,OLED技术产品在色彩、黑位、对比度表现上更为出色,虽然其寿命依然不及液晶产品,但也满足一般家庭常规应用频度下10-20年的使用。

    相比LG此次CES依然将OLED作为展示重点,展会第一日三星的重点产品则是智能电视。虽然三星也展示了OLED产品,但是与去年产品阵容并无太大进步。去年CES展会上,三星也曾经展示过OLED电视机,并作出当年上市的陈述——只不过后来这一许诺被“技术原因”等理由所推迟。

    公开的资料表示,三星和LG都在采用将液晶面板8代线升级成OLED生产线的做法,来完成大尺寸OLED面板的供给。但是两者的技术路线图却也有区别:LG采用白光OLED加滤光层的方式实现彩色,三星则直接用三原色OLED发光层;LG采用传统薄膜晶体管电路技术(非晶硅)、或者金属氧化物技术制备OLED面板,三星则倾向采用低温多晶硅技术制造OLED面板。在这两个重大技术差异上,三星面临的难题都超过LG。尤其是低温多晶硅“不适合于大尺寸产品的制备”的观点几乎是业内共识。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OLED这类重量级的产品本身不需要借助CES这种平台来吸引关注的目光:就如同苹果和微软缺席CES一样,三星虽然暂时在OLED展品上落后LG,但是这可能只是一种策略:三星可能在等待适当时机一鸣惊人——至少,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最大的面板企业、最大的小尺寸OLED供应商,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三星在OLED大尺寸化方面的能力和信念。

    另据消息表明,按计划三星LG在完成8代试验线建设后,2013年都将进入8代OLED量产线的建设周期。

   

友达牵手索尼,力顶OLED

    全球最看好OLED电视技术快速成熟的发言不是来自于三星和LG,而是来自于友达:2012年4月,友达高管就曾经表示,“OLED最快两年内就可以与液晶的成本持平”。

    友达何以有如此信心呢?尤其是在友达中小尺寸OLED量产能力尚没有形成的时候,友达的信心是否是在向市场放“烟雾弹”呢!至少CES展上索尼展出的56寸4K oled电视说明,友达已经突破了大尺寸OLED所需要的所有关键技术。

    2012年索尼在与友达就液晶面板采购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密了二者的联盟关系,宣布携手开发OLED电视。此次,CES展出的索尼OLED电视的制程大致是,由友达作背板和OLED材料蒸镀,再交由索尼完成模组封装和彩电组装。其面板最可能来自于友达4.5代OLED生产线,薄膜晶体管可能采用“Oxide金属氧化物”技术(不过友达也掌握低温多晶硅技术)。

    索尼一直是彩电产业界OLED技术最主要的支持者。索尼早在2007年就发表全球首台11寸OLED TV,其后在2011年又接连推出17寸、25寸的OLED显示器。不过受制于索尼的量产能力和当时的多种技术条件限制,索尼的产品并没有在市场上成功。尤其是高昂的价格,吓退了几乎所有的消费者。

    2011年,LG和三星开始加大在大尺寸OLED技术上的投入,着手8代线的改建工作。而在此前,三星借助于量产的OLED小尺寸屏幕,在手机等产品上形成了全球独树一帜的“技术竞争优势”,三星小尺寸OLED面板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LG和三星的表现,使得全球面板产业第三位、四位和六位的友达、奇美、京东方开始发力OLED面板,在2012年分别开工了4.5代和5.5代生产线建设,并在已有高世道液晶面板线上先期引入“Oxide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其中,由于友达和最早力推OLED电视的索尼结成同盟关系,以及索尼品牌在彩电市场和三星的竞争性,导致这组联盟的动作最迅速。此外,2012年与索尼结盟的同时,友达还和日本出光结盟,进一步补充在OLED材料领域的短板。

    除了在CES展上正式亮相的索尼OLED电视外,友达部分6代、8.5代线的部分产能改变为金属氧化物技术:短期内可以供应4K甚至更高级别的液晶电视面板,长期内只要采用新的蒸镀或者印刷技术,可以再几个月内迅速的转变为OLED面板生产线。

   

2013年,OLED或开始白菜化

    2012年在OLED产品线的投入上,三星和LG的小尺寸线是有“成功市场化”先例的,毫无悬念。LG 和三星8代线的推进虽然不如人意,但是没能拖住LG大尺寸电视上市的步伐。日本企业方面,由于面临金融危机和巨额亏损的影响,索尼选择与台系友达结盟、夏普暂时未提OLED、只是权利完成了液晶面板线金属氧化物技术的升级、松下则表示建设6代试验线的愿望、新成立的日本显示更多的是口头上表示对OLED项目的兴趣。

    台湾地区,友达和奇美则在全力推动小尺寸(4.5代)线OLED的建设:有韩国企业成功先例,和自身资金紧张背景下的日本企业的支持,技术风险不大;同时台系企业也在推动大尺寸线上金属氧化物和低温多晶硅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这有利于以后OLED产品的普及。

    国内大陆地区,大型面板企业京东方则开工了鄂尔多斯5.5代OLED线,并在成都和北京的其它液晶线上实验相应的技术,其新开工的合肥8.5代线也采用金属氧化物技术,为进一步的技术演近做好了准备。华星光电也据传在深圳8.5代线旁建设4.5代OLED实验项目。此外,大陆地区还有多条家小型面板企业,拥有多条小尺寸OLED面板线的规划,部分项目已经开工。

    按照2012年OLED项目的推进计划,2013年开始,小尺寸OLED供给方面将全面开花,三星一家独大的局面将显着改观。而在大尺寸方面则依然拥有悬念:三星技术演进是否顺利、LG能够成功扩大产品规模——这两家的成功程度也间接影响其它行业同仁的“热情”和时间表。

    但是,另一个角度来看,金属盐化物技术,作为OLED的前导技术和4K液晶的最佳搭档,已经普及化。因此接下来大尺寸OLED项目的技术难题仅停留在“蒸镀”工艺上。

    三星小尺寸OLED线,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蒸镀工艺演进方式:例如5代线,先采用四分之一蒸镀方式——不影响小尺寸切割,但是不能做整体大尺寸切割;然后在逐步导入整体蒸镀设备,进行升级。而5代或者5.5代线的整体蒸镀设备恰能满足8代或者8.5代线的四分之一蒸镀:虽然也不能切割100寸的大屏幕,但是60英寸的常规屏幕则完全够用。

    OLED材料在背板上的分布采用蒸镀技术的关键难点在于:尺寸面积越大,均匀性越难以控制,次品率越高。但是,业界也在演进另一种工艺:印刷。理论上,印刷型OLED涂覆工艺如若成熟,OLED面板成本、成品率、大尺寸化的关键难题就会被全面突破。

    2012年,三星新的代号为A3的5.5代线的关键新设备就是一次性蒸镀设备:该设备也是8代线的四分之一蒸镀工艺的关键设备。三星原计划2013年第一季度A3线量产。如果也切顺利,这或许将成为大尺寸OLED电视普及和白菜花的真正开端。——实际上,这条生产线自身就可以经济切割55-60寸的一块大尺寸OLED屏幕,甚至4块30寸的屏幕。

    此外,本届CES展会上一直执迷于等离子电视机的松下也加入到了OLED产品阵营。松下展示了56英寸4K分辨率OLED电视。最为重要的信息是,该款产品可能是由3D打印技术制造的。对比于蒸镀技术在大尺寸上成本的增加,以及不均匀性问题导致的成品率难题,印刷技术可以在成本、大尺寸化、制造效率三个方面占据有。如果松下及其合作伙伴成功解决OLED材料涂覆的打印工艺问题,那么OLED电视面临的成本、大型化和成品率三大难题就离迎刃而解不远了。另据资料表明,日本国内在OLED材料涂覆打印技术研发,甚至整个3D打印技术开发上都暂居世界领先水平。

    因此,不仅是在CES展会上,甚至是在整个2013年,OLED彩电市场都将从2012年主要闻其声不见其形,转变成新产品逐步开始真正的推向市场。也许,友达的2年时间OLED成本与液晶相似有些激进,但是LG的到2018年OLED比较液晶有成本优势却已经显得毫无悬念。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