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平板电视领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2012年7月12日,在2012年(第八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不少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均认为中外彩电企业将面临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重新组合。
平板电视“量涨价跌”
“2012年中国彩电市场整体需求将持续平缓增长,预计全年需求量将增至4200万台,但平板电视市场正陷入‘产量增加、单品平均售价快速下降’的怪圈。”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说。
在论坛上发布的《2012年1~6月份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2年1~5月,中国彩电的产量为4865.9万台,同比增长18.2%。彩电出口量为2300万台,同比增长22%。但是出口彩电的单价明显下跌,目前的出口均价由2011年的242美元/台降至192美元/台,下降20.7%。
陆刃波认为彩电均价下降的原因在于:首先,平板电视面板价格急剧下滑,彩电企业依托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的手段愈演愈烈;其次,消费者对高端产品多持观望态度。“量涨价跌”的现状是中国彩电市场严峻形势下的必然产物。
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在大中城市平板电视消费增速下滑的行情中,智能电视、3D电视的表现却非常活跃,消费市场认知度一路攀升,这为未来彩电市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陆刃波说,“高达94%的消费者已对智能电视有所了解,36%的消费者打算近期购买智能电视。”
苏宁电器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侯恩龙指出,2012年上半年,苏宁3D电视、智能电视的销量占比达40%,销售额占比达50%。“同时,消费者对大尺寸平板电视的需求增加。这种产品在一级市场会有所反弹。如果厂商大力推广55英寸以上3D电视、智能电视,下半年彩电销售额将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希望彩电制造商、内容提供商以及3D眼镜制造商,大家一起推广大尺寸3D电视和智能电视。”
《报告》显示,智能电视还存在些许需要改进的问题,32%的消费者感觉在线观看视频、影片及游戏的加载速度较慢,20%的消费者认为人机交互体验感觉不流畅,17%的消费者表示在线片源较少,影片更新率较差,14%的消费者感觉智能电视操作不便捷。陆刃波表示,对传统彩电制造企业来说,虽然软件和应用是其软肋,但智能电视APP开发是一片值得深耕的“沃土”。传统彩电制造企业必须走软件技术开发与硬件升级综合之路。
节能政策推动产品升级
2012年6月,新一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正式实施,这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同时也被认为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一针强心剂。
《报告》显示,此次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政府大力支持与企业的强势推广下,消费者认知度高达75%,但是,实际购买时的关注者较少。政策对于拉动彩电市场的作用并不明显。对彩电市场来讲,节能补贴的真正意义在于催生彩电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彩电企业低功耗产品的研发生产。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工程师孙齐峰认为,为了让消费者买到节能的平板电视,彩电的参照标准不仅是节能指数,更重要的是功耗值。
据了解,目前GB24850-2010《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经实施,市场上的彩电必须强制粘贴能效等级标签。《音视频及相关产品功耗要求及测量方法》是2008年立项的,目前已经完成报批稿,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孙齐峰表示,平板电视能效等级依据平板电视的能效指数进行划分,能效等级主要是平板电视能源转换效率的情况,并不能直接反映产品的实际耗能情况。《音视频及相关产品功耗要求及测量方法》参考IEC62087制定,给出平均功率的测量方法,现在这种测量方法测出的功率和电视机实际开机的情况非常相近。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推出彩电功耗参照表。例如42英寸平板电视,不论能效指数是多少,只要功耗低于115.1W,就达到A级能耗效率。
另外,此次论坛对2012年表现优异的彩电企业予以表彰。TCL获得“2012年十佳平板电视”、“2012年度平板电视节能之星TOP5”及“2012年消费者最喜爱平板电视品牌”3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