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液晶面板垄断“迷案”
说起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价格一路下滑,有人说欧美国家对国际面板巨头厂商的打击造成的,真是如此吗?那我们来讲讲液晶面板行业的那些事,但液晶面板垄断案件自身来讲,也是“迷案”重重。
说起液晶面板价格垄断案,是源自于2006年,包括当时欧盟、美国、韩国以及日本等地的司法单位,分别接获检举,指称液晶面板供应商涉嫌进行价格垄断。美国司法部展开调查后,于2008年11月宣布,包括LG Display、华映和夏普(Sharp)等面板厂对操纵面板价格案认罪,合计这些认罪的厂商将支付5.85亿美元罚金,3家厂商的罚金依序为4亿美元、6,500万美元、1.2亿美元,其中,LG Display高达4亿美元的罚金,不但令人吒舌,同时也创下反托拉斯司法史上第二高的罚金纪录。据指出,韩国三星最先转为污点证人,获得赦免。
依据法律规定,因为联合垄断价格而受害的厂商,可采采取集体诉讼,亦可以个别要求赔偿,由于先前已有多家面板厂俯首认罪,因此,终端大厂开始援引案例提出诉讼。先是在2009年下半,包括美国电信龙头AT&T、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Nokia),分别各在10月与11月时,向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递状,控告面板厂商涉嫌联手垄断液晶面板价格。
尔后,包括美国纽约州、伊利诺州、奥勒冈州、佛罗里达州、阿肯色州、密西根州、密苏里州、西维吉尼亚州、威斯康辛州等美国数大州的首席检察官,也纷纷在2010年下半,控告亚洲面板厂涉嫌垄断价格。
在台系面板厂的动向方面,以华映认罪时间最早,奇美则于2009年12月期间,宣布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同意支付2.2亿美元罚金,彩晶则在2010年6月30日宣布与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罚金达3,000万美元。
关于美国司法部这一案件,美国司法部迄今已对台、日、韩等8家高科技面板厂及19名公司高层提出诉讼,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多名面板厂高层主管前往美国坐牢,而认罪企业及主管的罚金更是已经高达8.9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面板厂一面倒的认罪声浪中,唯有友达坚持“没做错事,为何要认罪”的想法,不向美国司法部妥协,选择打官司一途。
国际巨头液晶面板厂商刚喘口气,欧盟执委会的反垄断调查接踵而至,去年底,欧盟委员会对韩国、台湾五大面板厂开出了6.489亿欧元(约8.58亿美元)罚单,以处罚他们在2001年10月-2006年2月期间串谋操纵欧洲市场的电视、显示器、笔记本液晶面板。其中奇美损失最大,被罚3亿欧元,几乎占据总罚金的一半;LG被罚2.15亿欧元;友达1.168亿欧元;中华映管900万欧元;瀚宇彩晶810万欧元。虽然三星也参与了这个卡塔尔企业联合组织,但是由于其首先披露了该组织的活动信息而免遭罚金,欧盟只是对其发出了警告。
欧盟委员会表示,这六家公司在深知违反欧盟法律的前提下还多次在台湾宾馆进行多方会谈,设定液晶面板最低价和波动范围,并在未来生产计划、产能利用率、价格以及其它商业决定上交换信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对七大液晶面板巨头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其中台湾四大液晶面板生产商奇美电子(CMI)、友达光电(AUO)、瀚宇彩晶和中华映管(CPT)均接到来自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就连韩国本土两巨头三星电子和LG下属的LG Display,以及日本的夏普也接到了该报告。KFTC称这些液晶面板生产商存在操纵价格等违法行为,具体罚款数额尚未决定。
从美国,到欧盟,再到韩国的反垄断案件看出,韩国的三星是最讨巧的企业,从污点证人到最先披露垄断活动信息,到本国的反垄断调查,三星可以说最大的受益者,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三星暗使阴谋,借刀杀人,打击台日液晶面板厂商对手。从市场来讲,台湾液晶面板厂商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三星却是最大的受益者。接二连三的液晶面板垄断案是否与大尺寸液晶面板连续16个月下滑有关呢?很多业内人士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拿垄断案最为受益的三星来说,今年第一季度的液晶面板部门也亏损2亿美元,其他面板厂商更不用说了,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对行业来说依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