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说起全球的液晶面板行业,让我想起了中国歌手那英在那首《雾里看花》唱的那样:“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重重迷雾的液晶面板行业,就需要借一双慧眼。
慧眼看: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迷雾
自从2010年5月开始到如今,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价格迷雾重重,超记录地连续下跌16个月,让人犹如半空中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也让那些以准确预估液晶面板价格走势而自居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屡屡失言,自打嘴巴,再次发布所谓的传统旺季或者金九银十的说辞时,便开始玩起了文字游戏,似似而非,模凌两可。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如泄闸的洪水,一落千丈,不但跌掉了业界人士的眼镜,还摔得粉碎。
在此情况下,谣言迭起,所谓“阴谋”的产业链互动降价论横空出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液晶面板价格连续下滑是源于韩国液晶面板企业对同行业的打压,这是一场“阴谋”。作为大陆液晶面板厂商的京东方发言人张宇在公开场所认同了这一观点,并透露这种打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国内企业不拥有技术,韩国企业就提高面板的价格,虽然对国内面板企业伤害不大,但令下游企业成本倍增;第二阶段,韩国企业会努力压低面板价格,国内企业为争夺市场不得不跟进,撑不住的就会遭遇洗牌;第三阶段就是和国内企业贴身肉搏,这种肉搏目前体现在三星、LG近期先后在国内投建面板厂,并和国内企业进行捆绑。他认为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型期。
业界专家沈闻涧分析这种现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产业链互动降价效应引起的,并认为这种产业链互动效应还要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某种角度来看,国产整机厂家一味跟随上游屏的价格变动不断降价,以期借此拉动市场的做法实在是太盲目且操之过急了。国内彩电企业总是很单纯,似乎供应商降价就是在对你好,给你提供了有利空间。但事实上冷静地想一想,液晶面板的持续性降价是否还隐含着上游生产厂家的特殊目的与野心?上游屏生产企业的思维逻辑其实是预备先通过自己降价,来纵容整机企业的跟随降价,以取得市场份额的扩展,但当使用其面板的整机份额扩大到绝对地位时,它却就很可能会把价格人为拉高,以提升自身利润了。”
姑且算是一场阴谋,但这种人为的打压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会损人不利已啊,常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且不说台日及大陆的面板厂商的亏损,就单说阴谋的主使人韩系面板厂商的三星和LG也大亏特亏,三星第一季度面板业务亏损2亿美元,LG 第一季度也亏损1500万美元。三星和LG的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搁浅和推迟,限产和减产以及对液晶面板部门洗牌、裁掉高管,撤销合并研发部门等负面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如果不是人为的阴谋,是不是全球市场饱和造成的呢?我们先分析一下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库存状况,从去年5月份到年底,各大终端整机厂商就开始减少液晶面板的订单,消化库存,到今年第一季度,韩日台液晶面板厂商限产,减少,产能降低措施相继出台,而液晶面板价格还是跌跌不休,难道是市场真的饱和了吗?据WitsView预估,今年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出货成长15%,明年虽下滑,但仍达到10%到12%,明年全球整体液晶电视需求预估成长也仅约7%到10%。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怎么说是市场饱和了呢?
那么是全球经济状况不明朗造成的吗?据WitsView统计,今年全球液晶电视需求量2亿零140万台,整体需求相较去年仅成长大约7%。但是一个中国大陆家电下乡政策就可以造就液晶电视的海量需求,怎么这个会是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