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国内家电企业开始了第一轮、以规模化制造为主题的转型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家电产业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之后,家电企业面临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升级,快速推动了中国在全球家电产业地位的形成。眼下,随着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力量聚焦后,在技术升级、全球布局、价值再造等系统工作推动下,正在摸索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道路。
今年总产值有望突破8200亿元、占国内总耗电量比重达15%的传统家电产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转型重任,而节能减排则成为重要的突破口。借助技术研发与创新体系等手段,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和驱动体系,构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竞争力,成为政府、企业、市场共同发展的目标。
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其实与家电业密切相关。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家电的耗电量已经占在全国总耗电量的15%左右。最近两年以来,全国范围内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电协会等政府职能部门及和行业协会,以及美的、海尔、海信、长虹、TCL、志高等主要家电企业,围绕“节能减排”与“新一轮转型”等目标,正在构建一套了从政策导向到企业举措、从点示范到面辐射的立体化布局。
《中国企业报》记者则注意到,以“节能减排”作为行业发展转型突破口,国家从政策层面相继推出了“节能惠民”、“以旧换新”等多项政策,而企业则围绕“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技术研发与创新手段,全球性的市场营销渠道布局、产业附加值再造,以及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等多个方面,掀起了家电业的第三次转型热潮。
家电产业再谋转型
从此前的资源导向型向未来的技术创新导向型的转变,被认为是这一轮家电企业转型扩张的重要任务。
最近30年以来,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已经从区域性、分散式、无序化,快速发展成为集“规模化、品牌化、集团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强势产业,承担着全球近一半以上的家电产品制造与供应。
不过,对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日前国家发改委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通过科学、合理手段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不能采用盲目的“一刀切”,更不能采取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等错误做法。
今年上半年,工信部专门发布了《加快我国家用电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国内家电产业的相关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同时,《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从一位参与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家电产业发展纲要起草的知情人士处获悉,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将是未来家电业发展的主方向。
追溯到去年,国务院在出台《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时,就曾明显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节材、环保”的家电产品,推动并形成一批中国家电企业的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认为,当前我国家电业在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国际化营销布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及产品附加值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未来家电企业发展与升级的主要方向。
近10多年来,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与成长,依靠的正是外部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内部丰富的资源保有量。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多年来停留于模仿与加工,虽然中国呈现了一大批家电企业产业集群,但整体竞争力较弱,还缺乏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家电企业。
步正发也认为,要改变现有家电企业的增长方式和发展动力,要建立起引导市场、激活市场、创造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