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互联网电视市占比提高 同质化竞争显现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日期:2010-04-29 作者:佚名

    2010年第一季度彩电销售实现开门红,销量同比增长近五成。其中,互联网电视销售占比大幅提高。根据奥维咨询(AVC)的最新调查,一季度网络电视的零售占比已经达到了9.5%。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产品限价提高等利好政策,推动了平板电视的普及,带有网络增值服务功能的平板电视更是点亮了一季度彩电消费市场。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业界看好互联网电视的巨大商机。同时,同质化竞争渐趋恶化现象也日益显现。

    “互联网”功能渐成电视的标准配置

    在中国市场上,互联网环境渐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至去年11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6亿,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截至去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并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有近61%的电视用户渴望能接入互联网,74.69%网民更愿意使用电视看网络视频,86%网民盼望通过电视视频聊天。

    多年来,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电视一直保持着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态度。今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有关分析更认为,互联网电视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硬软件环境、国家政策支持与鼓励、主流企业的响应参与”等方面获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利好因素推动。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彩电企业都推出了“互联网电视”产品。其中,TCL、长虹、康佳早在去年就宣布停产部分非互联网电视,明确将“互联网”功能定为电视的标准配置。TCL在年初发布了“家庭互联网”战略,率先整合“技术、创意、营销”多个环节进行产业链创新,在打造全新商业模式方面迈开重要一步。“从今天起,康佳推出的所有平板电视将具有网络功能。”3月29日,康佳集团副总裁、多媒体营销事业部总裁穆刚表示,基于网络电视标配化、LED低端化和节能环保普及化的趋势,康佳全面停产不带网络功能的电视。

    据奥维咨询(AVC)预测:2010年新增平板市场中,将有超过35%的平板电视具备网络功能,网络电视的市场规模将在300亿元以上,零售量将达777万台,增量将超500%。

    同质化竞争显现

    尽管新品集中上市使互联网电视的销售量大为提升,但目前厂家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有关分析认为认为,厂商在电视产品中植入的网络功能能够提升产品在竞争中的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因为目前多数新推出的电视厂品都具有互联网功能,随着该功能渐渐成为未来彩电产品的标准配置,互联网电视在推出之初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弱化。此外,企业还面临上游原材料紧缺、后台支持不足等问题。

    奥维公司研究总监李影认为,2010年将是彩电厂商在网络电视领域集体发力与展开全面竞争的一年,网络电视成为平板电视标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五一”前后,彩电厂商将会围绕互联网电视掀起新一轮促销高潮。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同质化竞争”实际上并非只有弊没有利。任何产业在开创之初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同质化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作为一种低成本的竞争策略被初创型企业所广泛采用。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的同质化实际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竞争。

    构建“全开放式平台技术”成为行内共识

    专业人士指出,在网络时代,企业的竞争重点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个开放而兼容的平台模式已经取代产品、技术的单一开发模式,成为引领企业未来发展和竞争的关键。从全球范围来看,从英特尔、思科,谷歌、苹果到中国的腾讯和淘宝,无一不是通过构建领先的平台模式,才成就了在商业竞争中的利润最大化。

    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互联网电视市场,最大的弊病就是功能单一,缺乏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拓展性不够。因此,各大多媒体销售企业都在力争整合各自现有的技术资源,尤其是软件提供商来打造全开放式的平台,使互联网电视在至少在内容上更加充实。

    “在国家推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电视发展前景巨大,未来互联网电视机将有望达到每年1千万台的销量。”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学东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电视发展所带来的最大产业机会应该还是在终端领域。”“在超竞争的彩电行业,不能只局限于功能点的对抗,更要注重体系的搭建,平台竞争的较量。”

    在网络电视即将成为标配的背景下,全开放式平台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电视平台实现开放式才能让内容得到更大的拓展,从而为用户的需要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