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康佳、惠普、长虹等下游厂商负责人从京东方负责人手中接过了其自主生产的第一批大尺寸液晶显示屏。这是中国大陆首条6代线——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正式量产后的首批产品,标志着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国产化实现了重要突破。
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量产不仅填补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国产化的空白,还标志着京东方及中国大陆液晶显示产业在自主建线等核心能力方面真正站上了高世代线的新台阶,标志着中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全球地位和市场话语权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缓解国产彩电“缺屏”之痛
事实上,今年10月,京东方合肥6代线已经实现量产,这距离9月试产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从2009年4月开建到试产也仅有1年5个月的时间。这样的建设速度、产能爬坡速度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产品良品率也已达到90%以上。
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总投资额175亿元,是政府4万亿元投资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宣布后首个大规模投资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年产液晶面板超过1500万片。
目前,京东方合肥6代线已经开始向客户全面供货,与联想、长城、康佳、海信、冠捷、长虹、vestel、三星、惠普等国内外近30家知名客户实现了产品交付。
一直以来,中国大陆液晶显示屏自给率不足10%,大尺寸电视用液晶屏的供应更是空白,需求全部依赖进口。而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成本的75%以上,“缺屏”之痛就如同计算机制造业“缺芯”之痛一样,长期困扰着我国自主品牌的电视机生产企业。作为中国大陆首条自主建设并量产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合肥6代线将主要生产37英寸及以下平板电视和计算机用液晶显示屏,一举打破了海外企业对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的垄断,有效缓解了国产彩电的“缺屏”之痛。
京东方总经理陈炎顺表示,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顺利量产将京东方产品线从电脑和移动产品用显示屏扩展到液晶电视用显示屏,企业全线产品结构得到大大优化。到2011年三季度北京8.5代线投产之后,京东方将全面覆盖大中小各尺寸主流电子产品应用领域,产品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对平板显示产业链的国产化配套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领衔打造合肥平板显示产业集群
在合肥市的街头竖起了这样的广告牌——“建设全国新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这样的气魄很大程度上源于京东方6代线项目的落户。
随着京东方6代线的量产,合肥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也步入新阶段。以京东方合肥6代线为核心,一个拉动投资额近400亿元、拉动就业人数近万人、产值达千亿元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已然显现。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由京东方合肥6代线拉动的投资额将达到800亿-900亿元,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
谈及为何选择合肥建设6代线项目,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说,合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密集,而且有多家下游电视机厂商在合肥聚集,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事实也是如此。京东方合肥第6代线落户合肥,对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及安徽整体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京东方合肥6代线项目已经拥有超过3000名员工,全部达产后员工数将超过4000人。以京东方合肥6代线项目为核心,世界知名企业住友化学、法液空等十多家配套企业已陆续入驻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未来有望形成一个产值近2000亿元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或将改变全球产业格局
自主建线技术是液晶显示产业核心能力之一,关系着企业是否具备这一产业关键的高端制造及研发升级能力。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对我国高世代线的建设和相关技术一直保持封锁态势。
为了降低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的价格,我国曾以十分优惠的政策吸引日韩企业到国内投资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却遭到日韩企业的集体抵制。然而,随着我国自主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相继开建、投产,这种状况发生了逆转。现在,日韩企业想方设法将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引入中国,以抢占国内市场。
近一年来,三星、LG、夏普等全球各大平板显示器厂商纷纷向我国大陆转移高世代生产线,正是因为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新型显示生力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未来,液晶面板的竞争将是本土化竞争。
目前,面板供应商主要包括韩国三星和LG Display、我国台湾地区的友达光电、奇美和日本夏普等几家。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颁布和实施,京东方6代线的量产以及8.5代线即将投产,使得整个液晶显示行业由原来的二国三地格局加速向三国四地的产业格局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