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创维主动进军上游产业取得骄人业绩

来源:深圳特区报 更新日期:2009-07-27 作者:吴德群

    从全球金融危机浓云密布,到如今的拨开阴霾见阳光,深圳本土自主品牌企业经历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危机洗礼”。包括创维在内的深圳企业,通过积极应对,不仅经历了风雨,而且还看到了彩虹,公司得到了发展。在创维刚刚发布的2008财年(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业绩公告中,营业额达153亿港元,同比增长12.5%。

    在充分竞争的电子信息领域,作为民族家电品牌的创维能够在三星、索尼等国际巨头和国内众多家电巨头的夹击下,依然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业绩,足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硬度、深度和软实力。

    “创维借助金融危机创造出的市场机遇,加大自主创新和公司治理,从而在市场上尤其是内需市场上获得了更大拓展。”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学斌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如过去的从容淡定。他说,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散去,而创维已做好充分准备,并不断向市场发动猛烈进攻。“今年将是创维的拐点之年,创维有望实现电视机总销量820万台、国内市场液晶电视480万台的销售成绩。”

    加强产业布局进军上游

    “在行业整体销量增长出现停滞的情况下,创维能够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单。”事实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生产消费电子产品的创维率先感到了来自市场的逼人寒意。张学斌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受原材料上涨和新劳动法的实施,就让创维的制造成本上涨30%左右。人员压力和费用压力让创维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企业一时间陷入困惑当中,不敢轻易招人,更不敢轻易裁员,任何一项选择都很痛苦。”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出现低迷,市场需求尤其是新增需求出现萎缩。

    创维没有畏缩。张学斌表示,越是在经济寒冬时节,有竞争力的企业就要在其他企业冬眠时,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准确研判和积极的市场策略,加大自主创新,加强产业布局,从而赢得未来竞争优势。

    创维主动出击,发力产能布局、研发投入、创新设计、新品开发,推动产业从传统CRT彩电向平面液晶彩电转型。据透露,创维去年改造了公明生产基地3条生产线,液晶产能可达100万台,石岩生产基地的平板产能达300万台左右,广州生产基地的平板产能达100万台。

    与此同时,创维主动进军上游产业,以减少成本压力。去年,创维与韩国LGD公司合作,进军液晶模组,同时配合液晶模组厂就近在广州建设了一个产能100万台的平板整机厂。“液晶模组和整机生产线对接,降低了物流成本。”

    主打高档实现转型

    “产业转型关系一个企业的成败。”张学斌透露,在传统CRT彩电产业向平板彩电产业迈进过程中,创维坚定的选择了转型,并坚持走高档路线,平板液晶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据统计,2008年,国内CRT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LCD迅速扩张。从2008年11月起,创维LCD电视销量全国第一,2009年4月销售量和销售额同比上升17.6%和15.3%,在业界创维排名第一。

    “创维坚持的平板战略,得到了市场回报。”张学斌说,2008财年创维平板电视销量增加了1.15倍。目前,创维将利用“以旧换新”政策,加大向城市用户销售LCD产品;而利用“家电下乡”政策,在农村市场推进CRT的市场。

    “市场永远追求品质和时尚。”创维通过技术开发生产差异化产品,来争夺市场主动。创维最新推出的酷开系列电视,由于加载了3C融合技术,将自助KTV和电影院“搬到”了客厅,从而让消费者“大快个性娱乐之朵颐”。其用于提供内容的酷开网站会员突破100万,酷开电视的销售也因此占到创维电视总销量的3成多。

    张学斌说,创维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有两大重要原因,一是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推陈出新,二是产品工艺水平的大幅提升。他特别提到,创维一直将消费者需求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基础,创维酷开电视经过三次更新换代,K歌及上网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产品工艺和产品工业设计方面,创维特邀国际设计大师邱丰顺担任彩电事业本部创新设计中心设计总监,经过设计团队的共同努力,创维产品工艺更加科技精细,外观更加美观时尚、引领新潮,在市场表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欧美市场需求萎缩的国际市场里,创维的海外市场销售创出了新高,国际知名彩电巨头投来了巨额OEM订单。“金融危机下,国际巨头常常会将订单投向研发生产能力强的企业,而不像过去那样为了节省成本,而投向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

    公司治理良好现金流充裕

    “创维目前的公司治理、制度化管理良好,这是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的关键。”张学斌说,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创维目前形成了良好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拥有一批职业经理人团队。“现在的创维,任何一个人离开,比如我离开或者换一个人,也不会影响公司运营。”

    “创维有好的制度去选拔人才,有好的机制去吸引人才。”据透露,创维目前建立了一套良好的吸引人才和激烈员工的制度,只要有能力就能充分展示;有了良好的业绩,公司就会给予激励。“创维现在有两个非常好的激励机制,一是利润分享,赚了钱有利润,高管可以分享;同时创维还有期权计划,高管持有期权。”目前,创维旗下的产业公司都设置有这样的分享制度。如此优厚的激励制度,让创维管理层和员工非常稳定。

    更重要的是,目前创维现金流非常充裕,这是其可以随时发力的根本所在。据张学斌透露,创维目前的周转率加快,可变现资产非常多。到3月底,创维的银行承兑有24亿港元,比上一年增加了44%。“银行承兑在国内叫现金等价物,与现金一样,这表明了公司的现金流非常充沛。”他特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创维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大概有38亿,只有一个多月的销售额存货量,这是一个非常健全的财务状况。

    “公司目前不需要向外借钱。”张学斌表示,创维现在只有3.4%的负债率,而且在银行还有50多亿的授信额度,这足以保证在遇到好的项目时,创维可以毫不犹豫的进行选择。他表示,去年已经有一些品牌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退出了,外资品牌在与本土品牌的竞争中全面萎缩,这些空出来的市场,将是大品牌的机会。“创维通过产品创新和扩大产能等措施占据更好位置,提高市场占有率。”

    据透露,创维将继续加大产能布局,在完善石岩、广州平板生产基地的同时,加大对公明产业基地产品线的改造。预计7条CRT产品线,将改造出6条既可生产CRT又可生产平板产品的兼容生产线,其平板电视产能将再增100万台。

    同时,在研发方面,创维将增加机芯、电子、结构、工艺造型的研发实力,加大创新设计、外观和工艺等方面的研发力度,从而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有竞争力的新品。与此同时,创维在供应链的改造、与重点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提高物流周转速度方面上,将会有更大力度。此外还将利用“家电下乡”政策,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拓展,从而有效节省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海内外市场业绩大幅提升

    创维业绩年报显示,创维数码营业额再创历史新高,达153亿港元,同比增长12.5%;毛利接近31.07亿港元,增幅为3.5%;纯利为5.03亿港元,同比增长4.8%。股东应占溢利增加0.7%达4.6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增加至20.15港仙。集团董事会全年已派发之股息合共为每股8.0港仙,股息支付率达39.7%。

    内地市场是创维增长的核心动力,2008财年创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总营业额的87.4%,其中彩电产品占92.1%。创维在国内售出约350万台高端彩电产品,比去年同期显著上升28.5%,并占整体电视销量37.9%。创维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认为,金融危机给予了创维国内彩电业高速成长的机会。金融危机出现后,国家陆续出台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拉动内需政策,为创维彩电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到目前为止,创维“家电下乡”产品已销售50多万台,在所有品牌中名列前茅;创维“以旧换新”活动6月份实现两天热销彩电近8万台。

    与此同时,创维国内彩电事业部自身也实现了两大经营突破。其一,去年4月,创维投资参股LGD广州液晶模组工厂,成立联合研发公司,整合产业链,提高系统效率,适应了平板销售的需要;其二,创维实现了CRT电视向平板电视机的华丽转身。创维在国内电视销量中,70%是液晶电视,30%是CRT电视。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旗下数据研究公司北京奥维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在中国312个城市及3308个终端门店发布的统计数据同时显示:创维液晶电视截至2009年3月底的12个月在中国市场包括国内及外资品牌的销售量及金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5%及15.7%,双双保持排名第1位。

    年报显示,创维海外电视事业部也取得了良好经营业绩,营业额占集团总营业额9.5%,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了44.1%。创维海外电视业务总裁及中国彩电业务副总裁匡宇斌说,经过2007财年创维海外事业部的架构重组,公司已能够有效地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加强定位,增强国际主流彩电品牌等长期客户对创维顶尖的原设备及原设计制造服务的认同感。尽管第四季度营业额受金融风暴波及,前三季度累计营业额的大幅增长,令海外电视事业部的整体业绩仍然不错。

    随着数字电视市场在中国内地覆盖范围的扩展,创维数字机顶盒销售再创新高,国内营业额为9.01亿港元,同比增加28.3%,占创维集团国内总销售额的6.7%,毛利率显著增长至34.7%。下半财年虽受金融危机影响海外销售有些放缓,但凭借良好的商誉以及客户对创维产品质量的认同,创维机顶盒海外毛利率却上升2.3个百分点。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