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英寸高地无人应战?
按照惯例,元旦春节后的彩电市场通常会进入一段平静期,休养生息以备“五一”,而每家企业固定的春季新品发布会犹如阅兵仪式,展示武力却鲜有大战。
2009年的这个春天,“惯例”突变。2月25日,创维开始在北京少数市场悄然布局,将37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从3999元直接拉到2999元。一周后,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销售公司开始跟进,至3月6日,其全国范围内的大跳水全面登场。
在创维内部,直落千元的价格被称为“37英寸液晶电视史上最低销售价”。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刘棠枝向记者表示,抢出此招目标很明确:促使彩电行业价格更趋合理,企业自身可趁势攻城略地。创维集团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黄心仲更直言,37英寸液晶为当前国内市场主流尺寸,牵一发而动全身。
事实上,在当前彩电业内,37英寸通称“黄金尺寸”,在平板电视总销量中,几乎占到三成左右份额,其与42英寸液晶电视构成城市市场过半壁江山的“平板王”,这正是各彩电品牌极力捍卫的核心领地。在行业人士看来,创维无异于上阵就摆开了最残酷的巷战态势。
刺刀见红的肉搏却迟迟未至。昨日,记者在广州国美、苏宁等多家电器连锁采访发现,目前TCL、长虹等中国品牌的37英寸的液晶低端产品的价格仍在4000元左右,高端机型的价格更是达到5000元-6000元,而夏普、索尼等外资品牌37英寸的主流价格依然保持在6000元以上位置。37英寸高地似乎无人应战?
成本线下无法跟进应战
“这个价格,我们无法跟进应战。”不愿具名的本土彩电企业人士称,2999元的价格降得太狠,怎么计算己方都无法在成本范围内做出来。
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印证,来自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08年12月到今年2月,从26英寸到46英寸的液晶面板价格都保持了稳定,其中高等级37英寸面板的价格一直保持在275美元,最低等级37英寸屏的价格也在250美元。
Displaysearch中国区首席代表张兵也反复称,“即使只按照液晶面板占整机成本50%来计算,目前37英寸液晶电视的成本价应该在500-550美元,即最低也要3400元人民币,2999元的整机价格当在成本之下。”
长虹多媒体中国营销中心总经理苏子欢则直言,“当下利润对于企业是最重要的,长虹不会选择以利润换市场的做法。”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李璐也表示,“37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最近三个月确实都没有变化,TCL也不会跟进在此领域大降价。”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在外资平板遭遇全球性亏损,在中国市场陷入节节败退之际,创维此战或有通过战略性亏损争夺市场份额的考虑;另外,也不排除其或会采取定量或限量发售方式,以控制投入,而用“黄金尺寸”突袭打乱市场节奏,深度搅局。
平板电视市场不再平静
37英寸的战斗并没有预想中的惨烈,然而这个春天,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却不再平静,硝烟四起。
夏普GX50A型号的42英寸液晶电视在春节前曾一度降价1500元,至11490元,2月中后价格又回升500元。索尼一款52英寸液晶电视2月也从19999元降价1000元。苏宁电器彩电事业部总经理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苏宁的策略是携手合资品牌展开攻势,利用他们新品上市前的“盘库行动”拉低价格,最高降幅为30%。
去年11月率先将52英寸液晶电视价格拉入万元区间,带动中国品牌掀起全线反击合资品牌的TCL多媒体,眼下则选择了发动自己的“春季攻势”:将46 E9液晶电视的价格拉至5999元。而目前市面上同尺寸电视价格都多在8000元以上。“‘春季攻势’不会是个别尺寸和机型的降价,我们的目的是真正影响国内液晶市场的格局,但不会放弃自己的利润指标。”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李璐称。
事实上,此前创维还惊人地选择了将55英寸的液晶电视拉到9999元,价格同样是“史无前例”;而长虹、海信等企业不事高调,却各自调兵遣将,应对行业内已然提前启动的变局。一个比较明显的迹象是,在去年国庆打赢翻身仗后,中国液晶电视企业如今似乎按捺不住继续攻城略地的兴奋,以大中尺寸为主导的“平板战争”俨然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