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本月起,国家有关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全方位推广家电下乡工程,借此扩大内需,促进农村市场消费升级。这一重大政策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深圳几大家电巨头因动手较早、准备充分、技术和产品储备丰富,不仅在家电下乡的第一、第二期试点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刚刚公布的新一轮产品招标中大获全胜。目前,这些企业正以家电下乡为契机,团结一心保增长,加班加点研发和生产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新产品。在不久的将来,更丰富、更实惠的深圳产品将源源不断进入广大地县农村市场。
【本报讯】(记者 杨勇)“家电下乡工程确实是企业持续增长、做大做强的难得机遇,单是以前的小范围试点,我们就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进入全国推广,机会就更多了。”昨天,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侯松容手捧一摞报表,兴奋地指给记者看。由于在产品、渠道和服务等多方面积极备战,仅2008年12月和今年1月,康佳在地县农村市场的销售收入便接近6亿元,其间生产的40万台下乡彩电已售出36万台。其中,首次下乡的液晶电视更是深受农村消费者欢迎,首批液晶电视下乡一个月内便销售一空。
政策效应显现
下乡收获不菲
侯松容兴奋地拿出康佳济宁分公司、内江分公司、荆州分公司、衡阳分公司等分支机构的最新快报说:“你看,这些分公司平板电视销售的增长幅度,是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甚至更多。看来,我们及早布局地县农村市场这步棋是走对了。”
他进一步透露,截至2008年12月,康佳在最早的第一期试点工程3个省份山东、河南、四川,通过家电下乡指定网点,累计销售中标产品30多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其中,电视机20多万台,销售收入1.9亿多元,在3个试点省份康佳彩电的占比达30%以上;累计销售冰箱8万多台,销售收入1亿多元,在3个省份康佳冰箱占比达60%以上。
而自2008年12月家电下乡推广工程(2008年12月)第二期开展以来,康佳在地县农村市场两个月的销售收入就已接近6亿元,销售量、销售额很大部分来自于家电下乡的贡献。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该公司共生产家电下乡专用彩电(包括平板和CRT电视)40万台,迄今已销售36万台,销售收入接近4亿元。首次下乡的中高端液晶电视深受农村消费者的欢迎,第一批下乡的液晶电视在一个月内便销售一空。
“家电下乡不仅拉动农村市场需求,还将大大强化国内厂商的竞争优势,为国产平板全面反攻推波助澜。”康佳副总裁陈跃华分析认为,家电下乡工程通过限价、限渠道等政策,强化了国内厂商在中小规格上的成本优势,亦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国产平板的渠道优势。通过对流通企业实行筛选招标,家电优势渠道和网点将进一步向康佳、长虹、海尔、TCL、创维等优势企业集中,这有助于加快农村渠道建设进程。
全心全意备战
产品全部中标
就在康佳痛饮“头啖汤”的时候,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又于1月底公布了全国全面推广家电下乡项目的上榜品牌,康佳参与竞逐的彩电、白电、手机共70款产品全部中标,其在19个省市推广地区的流通企业也全部中标。
据悉,在此次大范围推广工程中,康佳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分别中标15款,冷柜中标10款,在各大家电巨头的争夺中再次取得领先优势。康佳多媒体营销事业部总裁穆刚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他们“及早准备、全面部署、用心做事”密不可分。
针对农村市场特点,康佳提前研发、准备了多款下乡专用产品,这些产品的功能特性、包装设计、基地安排都能更好地配合家电下乡工程的需要,而在能耗指标、产品应用功能等方面甚至高出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的要求,特别符合农民需求。根据农民消费习惯及农村家电市场分散、流通成本高等特点,康佳进一步建立健全直营、加盟或授权的销售网点,迄今已对全国2388家终端门店进行了改造,提高销售网络对农村渠道的辐射能力。县城、乡镇客户终端门店升级后,农村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新的家电购物体验。康佳24小时全球呼叫中心还开通了“家电下乡绿色服务专线”,为农村消费者提供贴心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赢得了农民朋友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