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广州LGD8.5代线的突破外,昆山龙腾光电7.5代线、南京市液晶谷项目已经分别在9月13日和26日正式动工,而京东方的北京亦庄8代线也将在本月中旬正式动工,中国大陆的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资经过此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涤荡,开始投资建设上实质性的飞跃。
按照现在已经正式公布的4条高世代线的规模来看,其总投资将超过1100亿元,这些生产线于2011-2012年投产后,将有可能缓解甚至改变中国彩电企业“缺屏”的被动局面。
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 search大中华区副总监谢勤益告诉记者,“未来三年全球高世代液晶面板的生产增长速度要超过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增长速度,当然今后将有超过80%的液晶电视面板在7代以上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上切割。”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大规模液晶面板项目蜂拥上马后,一些在目前看来尚属高世代的液晶生产线会不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面临过剩的风险。
按照Display search提供的统计数据,到2009年底,全球第8代及以上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年总产能将达到674万片(每片切割8片46英寸),其中三星电子的第8代线年产能可达到204万片,夏普的第10代线产能有望达到4.5万片。这些还不包括奇美在建的第8代线、LGD计划扩建的第8代线的产能。
更为重要的是,以夏普、三星等为代表的日韩企业正在谋划第11代线、第12代线等更高世代线的建设,到2012年全球高世代液晶面板的出货量也将突破2000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多条生产线的产能也将达到600万片以上。
然而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增长速度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或将面临回落。谢勤益告诉记者,“如果出现产能过剩,高世代面板的价格有可能出现过去几年6代线切割的32英寸、37英寸面板出现的价格雪崩情况。”这无疑是中国大陆这一轮数千亿元液晶投资将要面临的集体风险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