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昨天对手今日联盟三星索尼搅乱HDTV一池春水

来源:IT时代周刊 更新日期:2006-05-11 作者:靳生玺
    针锋相对的敌人走在一起,化干戈为玉帛的推动力是否能辅助新势力称霸HDTV市场?本就一团混战的显示器面板在踏入2006年之际,又将冲突不断

    2006年4月中旬,三星和索尼正式宣布,将联合投资20亿美元新建第7代LCD工厂,生产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LCD电视面板。此前,夏浦、日立和LG飞利浦3大公司也宣布联手开发高清晰电视(HDTV)面板。 

    近年来,由于产品价格的优势明显,索尼电视的品牌地位迅速由业内第四跃升到第一,而三星也跨入全球5大电视品牌之列。DisplaySearch组织认为,三星、索尼联手打造新工厂会对竞争对手造成更大的压力。竞争对手要么扩大投资,要么退出市场。 

    “我们无法准确地说这是铁板钉钉的事。但是,这肯定会对那些在苦苦维持成本费用的竞争对手构成极大的挑战。”

    由此可见,三星、索尼的举措标志着业内新一轮血腥竞争的开始,也是三星、索尼欲称霸HDTV市场的强烈信号,2006年将是HDTV市场重新洗盘、格局初现的一年。

    两强联手 各取所需 

    在电子市场,三星和索尼真可谓一对欢喜冤家。过去,索尼与三星长期对抗。一个是电子消费业的先驱,树大根深;一个是后起之秀,势如破竹。

    电视市场曾经是索尼称霸的舞台,但如今风光不再,在其他对手的蚕食下地位岌岌可危。2005年6月,斯丁格履新伊始,就围绕电视业务展开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美林证券的分析师Hitoshi Kuriyama称:“斯丁格需要比计划更快地调整电视业务”。在HDTV的宣传攻势中,索尼与IBM和东芝联合开发Cell芯片,图像质量大为改善。但是,在日本国内市场,索尼在松下、夏普等强大对手的紧逼下,HDTV销售并不乐观。在美国市场,索尼地位相对稳定,但价格竞争压力加剧。 

    在这种情形下,索尼如果不对电视业务进行“外科手术”,单独依靠自身力量,恐怕很难在四面楚歌的市场竞争中甩开对手,保持应有的份额。此时,电视业内的后起之秀三星自然进入了索尼的合作视野。索尼意识到,与其与三星死磕下去,还不如化干戈为玉帛,或许还能帮助自己重新找回电视业内的王者光环。 

    同样,处在上升势头的三星也希望借助索尼的影响进一步巩固自己的LCD实力,实现问鼎王者宝座的夙愿。一个想急于脱困,重振雄风;一个想乘势而起,再创新高。合作是大势所趋,是形势逼人。 

    索尼负责知识产权部门的副总裁Yoshihide Nakamura称:“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数码时代,有些事情你无法单独完成。我们感到必须与三星建立某种合作关系,否则我们会面临极为严重的后果。” 当然,三星与索尼在HDTV市场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对外竞争。双方结盟,在与其他对手的较量中就能充分体现规模效益,在技术和价格上压倒对手,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双方由对抗走向合作,由敌人变为盟友,意味深长。

    两大阵营 尖锋对垒 

    随着市场对HDTV需求的不断升温,围绕HDTV的生产,业内泾渭分明,全球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垒,即以三星、索尼为首的阵营,对垒以夏浦、日立和LG飞利浦为首的阵营。其他的生产厂商,或自成一体,或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可以说,未来HDTV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大阵营的较量。

    人们不仅要问,为何众多巨头都不约而同地青睐HDTV?这是因为,随着数字电视逐步取代模拟电视,HDTV将大行其道,成为未来的主流。据Parks协会做的最新调查显示,2004年,全球HDTV市场收入达210亿美元。到2009年HDTV的销售会超过650亿美元,届时,美国政府将立法规定各大电视台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数码电视消费国,在美国的引领下,全球电视业向高清电视转型正在风起云涌,渐行渐近。

    在这种大趋势下,各大厂商都纷纷调整生产计划,上马新的面板生产线,试图争夺未来市场的制高点。但是,随着业内价格竞争压力的增大,一些生产规模不大的厂商倍感形势之严峻。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在HDTV市场立足,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技术诚可贵,但最重要的是规模效应。只有保持技术领先,大规模地生产高清晰面板,才能在价格战中跟进较量,才能在价格持续走低中保持微利。2005年秋天,索尼推出了Bravia平板电视,40英寸的价格为3000美元。而竞争对手相同产品的价格为3500美元。因此,如果对手不进一步压价,竞争是无法支撑多久的。

    因此,不论是三星索尼联盟,还是夏浦LG飞利浦阵营,联手合作就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市场价格战的严峻挑战。两大阵营都在通过采用新技术,建立新工厂向对方阵地蚕食。2005年,LG飞利浦在韩国的坡州修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工厂,这项工程投资约50亿美元。随着新工厂的建立,LG飞利浦作为全球第一大液晶面板制造商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LG飞利浦计划在未来10年向坡州工厂投入250亿美元,将其生产能力扩大8倍。

    同时,三星电子也表示,要在Tangjeong投资200亿美元建立新的液晶工厂。而夏司耗资14亿美元打造的新的液晶面板工厂,可望于2006年10月投入运营。此外,我国台湾的液晶面板厂商友达广电、奇美光电以及其他厂商也是追加投资,加紧了追赶的步伐。

    从技术水准和生产规模上讲,上述厂商都不分仲伯,咬得很紧。这种针尖对麦芒的对垒,很难说谁优谁劣,博弈的结局恐怕盖棺才能定论。

    两种技术 此消彼长

    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要选择HDTV,仍存在多种可能性,因为市场上还存在LCD、等离子和其他的技术产品。近年来,HDTV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LCD与等离子技术的较量。事实表明,在37英寸以下市场,LCD无疑是王者,因为LCD一开始推出时主要针对PC屏幕而量身定制,小屏幕能使其技术最优化。而在37英寸以上的市场,等离子则更胜一筹。目前,在40英寸以上平板电视机市场,等离子电视占据了88%的份额,而且份额仍在提升。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则价格优势将会进一步加大,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在2007年估计会跌到1150美元。

    37分割线,已成业内厂商竞争的一种约定俗成,各大厂商都在依靠自身优势在各自擅长的区域内努力耕耘。但是,这种市场的划分也非绝对,市场的格局会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迷离状态。

    尽管等离子技术在大屏幕市场的优势明显,但LCD技术决不会固守阵地,把自己局限在小屏幕市场,而是会以小屏幕市场为圆心不断向外扩散。未来,LCD会以低价为契机,向42~60英寸市场发力。 

    LG飞利浦公司的副总裁Duke Koo指出,今后,LCD和等离子电视将在40英寸领域展开激烈较量。美林证券的分析师也认为,通过积极的进攻策略,3年之后液晶电视将取得市场的优势。而等离子所统治的大屏幕市场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占有率会进一步萎缩。在这种情况下,等离子则会以退为进,向更大的面板市场挺进,向家庭、室外广告和其他领域渗透,以弥补中等面板市场的损失。

    过去,在各种家电产品的较量中,中国市场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面对HDTV井喷式的增长,谁能笑到最后,谁能问鼎全球HDTV市场,中国因素仍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诺盛顾问预测,中国HDTV市场到2010年将接近3000万台,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刺激,市场需求会出现激增,行业用户市场将大大增加。 

    几年前,HDTV对广大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还属于“贵族消费”,人们只能望价兴叹。但是,随着HDTV技术的不断成熟,随着价格战的日益升温,HDTV的价格似乎开始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其似乎离平常百姓的生活距离越来越近了。

    专家预测,如果2006年国内平板电视销量超过500万台,HD电视的销售额将占彩电行业的50%以上,如果HD电视亏损,就意味着彩电全行业将陷入亏损。

    令人欣喜的是,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对国外洋品牌的激烈冲击,我国的电视厂商也在自力更生,奋起直追。目前,创维、TCL、康佳、长虹4大巨头已经宣布联手共建LCD面板生产线。

    但愿,我们这些民族企业能在全球HDTV大潮中高举创新的大旗,处惊不乱,从容应对,积极扼制三星、索尼称霸中国HDTV市场的野心,进而在这一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