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影发展的15年历史,在2025年618迎来了可能是“最不佳”的战绩。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618促销期间(5月12日-6月22日),智能投影在中国传统主流电商市场的销量为46.1万台,同比下滑14.6%;销额为8.2亿元,同比下降13.8%。——这也是618智能投影销售量额连续第三年下降。
消费新选择与“尝鲜”期结束
从618购物季期间的智能投影新品数量和促销力度看,行业对今年618市场的格局“非常不看好”。相对保守的新品投入和促销力度,被认为是2025年618购物季市场低迷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进入6月份,此前被寄予厚望的“双补”政策,遭遇了“资金耗尽”的断档。使得智能投影在此购物季的最大“指望”大幅缩水。不过好消息是,7月份国补资金将进一步下放。另有分析称,6月份的资金压力,也与政策面有意控制“成交价”不因为国补+大促的双重原因,背离行业价值基本面有关。
对于618智能投影市场的不景气,另一个公认理由是“尝鲜后遗症”还在继续。按道理,2020-2021年特殊居家期形成的“市场透支”,应该已经基本出清。但是,这一时期,主要增量点是1LCD产品,尤其是千元级产品。这些产品整体上属于“尝鲜”需求,叠加新秀品牌、直播电商新渠道以及行业持续的虚标问题影响,导致尝鲜用户的满意率极低。
所以,市场销量上的“透支”已经出清,但是市场潜能、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透支却还处于深水区。
另一方面,“竞品竞争”的加速成长,也成为这个618智能投影大屏的“市场压力因素”之一。这主要源于大屏液晶电视的加速普及。5000-6000元已经可以购买到85英寸低反射、Mini LED分区背光的大屏液晶电视产品。叠加补贴之后,85英寸的低端产品价格更是下探到2500-3000元,接近理论价格下限。
据集邦Display观察,今年6.18促销期间,国补政策叠加品牌自身的降价,超大尺寸电视的促销价创新低:85吋电视同比降幅24%,98吋电视同比降幅35%,100吋电视同比降幅38%。京东平台数据显示,618大促期间,百吋电视品类销售增速同比高达260%,创下历史新高。
业内专家表示,大尺寸电视的增量中枢已从75英寸上升到85英寸乃至百英寸。这些更大尺寸的液晶产品与中高端智能投影的“竞争可比性”更强烈,成为显著影响智能投影行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且从价格走势看,大屏液晶价格在下降、技术持续升级,而智能投影行业,同等亮度下产品近年来价格下降速度大幅减缓,在分辨率上也难以匹敌4K已全面普及的液晶电视。
总之,多重负面因素叠加,而缺乏真正具有看点的积极因素,这导致智能投影行业2025年618市场的低迷。
行业转折点出现,智能投影寻找差异化价值
虽然2025年618市场,智能投影产品销量连续第三年下降,但是和此前两年比较,却也有显著不同的地方:
那就是2025年销售额降幅低于销量降幅,这意味着同时期内“产品均价”提升了。而618市场智能投影产品均价持续下滑,是过去15年绝大多数时候的“大势”。——虽然,如果和2024年618购物节期间比较,这个均价依然有所下降,但是按照2025年最长周期的618购物季,同时期比较,智能投影均价上涨1%。
不要小看这个1%!这主要得益于2025年能撑起价格的中高端智能投影产品价格变得更便宜。 市场上涌现出如当贝X5S Max(搭载ALPD激光技术,618期间售价4000余元)、坚果投影N1S 4K(国补后价格3175元,激光专利技术加持)等典型质价比产品。据悉,在同等亮度下,中高端智能投影2025年618期间均价下滑超过一成。
所以,业内认为2025年618市场,行业看到了一个新的智能投影需求结构变化:那就是向上升级的趋势。包括激光光源产品(含混光)的销量占比接近两成、4K产品数量达到67个,带动其销量份额达到15.3%;变焦产品在线上市场的销量份额为9.5%等,推动了3000元以上价位产品出货量的持续增长。以上三个细分品类,与2023年比,都至少实现了销量翻番。
高品质产品三年来销量至少翻番,总体市场销售规模三年来下滑3成!两个数据对比,可以折射出行业发展的大势在哪里。那就是,智能投影不能仅靠“千元级尝鲜”撑门面,更多地要靠中高端产品的高品质大屏、靠技术进步对更多中端产品和需求的品质赋能,实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充分认知投影大屏的消费价值所在是关键!
业内专家指出,投影显示的优势是“以小博大”。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产品形态上,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于移动应用、灵活应用、小空间应用,却也能提供百英寸以上大屏。第二是,投影显示提供的大屏,单位画面成本最低,且设备的一次性采购成本优势显著。
但是,以小博大也不是“随便实现”的。业内专家指出,“以小博大”的难点在于,始终需要更高的亮度。投影大屏的入门亮度可能需要千流明,更大的画面、更好的画质则需要更高的亮度。所以,从竞争和普及角度看,高亮度、低价格以及配套光学部件的低成本创新,始终是行业的主旋律。这方面,过去三、四年,行业的主要精力是推动激光,特别是三色激光技术的成熟,而不是“成本变化”;2025年开始,三色激光发展则将进入新阶段,一个技术高度成熟、未来更比拼“成本控制力”的新阶段。
在这样的新时代,激光在发挥亮度优势、提升成本竞争力、展现色彩价值等方面的变化,将构成行业发展的“新节奏”。实际上,2025年618期间,智能投影均价的提升,主要依靠的就是三色激光技术的市场下沉。次要方面则是入门尝鲜产品市场日渐“人气趋淡”。这明确标志着在投影显示差异化价值下,由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调整共同驱动的行业转折点。
三色激光“量能”双驱动下,渴望重构行业增势
2025年新春智能投影新品中,三色激光的数量、技术集中度、技术路线一致性,尤其是在超99%的消散斑能力进步上,行业头部企业,如极米、海信、坚果、当贝等都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路径选择”。这是三色激光产业链,从技术尝试和创新为主,跨入技术成熟期的标志。
特别是在市场端,3000元价位三色激光4K产品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三色激光的“普及性”进入新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量、价”互动的加强,规模优势会加速三色激光的成本成熟性。
除了三色激光DLP机型外,2025年新春3LCD机型也推出“三芯三色”新体制产品。其架构兼容三色LED或三色激光。这一新技术架构不仅结构更为简洁,成本更低,更显著提升了“光效”。其“光能循环系统”通过对P偏振光的循环利用,在同等光通量下带来了30%的亮度提升,为未来低功耗、高安静型、高亮度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国内投影企业新科明亦通过推出2LCD产品,发力高亮度产品线,打造1LCD投影这一廉价品类的升级新路径。
“升性能、降成本”,将亮度提升与价格下降这一看似“不可能闭环”的双重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化得以协同推进。 这种行业变化,预示着智能投影产业正在走出2020-2024年1LCD主导的“低成本普及”性增长方式,进入一个崭新的、更为比拼技术底蕴和品质实力的新时代。特别是,竞品液晶大屏的降价潮应接近尾声,而其普及化则推升了更多消费者对大屏巨幕的渴望:那些不适合液晶大屏“笨重”形态的场景,必将是投影灵活身段的最佳舞台。
因此,尽管2025年618的销量下滑描绘了市场的严峻形势,但以三色激光为核心的技术突破与成本下探,正成为驱动行业走出低谷、重构增长逻辑的核心引擎。特别是均价水平的同比提升,可能正预示着行业转折点的形成。 未来随着新技术产品量(规模扩大)与能(性能提升、成本优化)的双轮驱动,将为智能投影在差异化竞争中开辟新路、重拾升势带来实质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