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月中旬以来,苹果已经沉寂一年有余的Mirco-LED显示技术再次掀起起轩然大波——甚至,资本市场,相关股票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波动。Mirco-LED似乎已经“就在弦上”,马上就能威胁“三星OLED”的市场地位。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搜 索

苹果的新武器:Mirco-LED还有多远

更新日期:2018-03-22 作者:萧萧
分享到:
第186期

    三月中旬以来,苹果已经沉寂一年有余的Mirco-LED显示技术再次掀起起轩然大波——甚至,资本市场,相关股票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波动。Mirco-LED似乎已经“就在弦上”,马上就能威胁“三星OLED”的市场地位。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Mirco-LED厂商密集表态

    关于Mirco-LED最新的消息很多:比如,据外媒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在加利福尼亚总部附近秘密经营一家制造工厂,此工厂致力于开发和测试苹果自己的显示屏。业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实验性的生产线”,用来验证苹果掌握的Micro-LED技术。同时,媒体消息还称苹果已经在韩国累积申请了30多个Micro-LED的专利技术。

    韩国方面,三星的消息称Mirco-LED的室内显示产品今年8月正式销售。LG也称8月份会展示基于Mirco-LED技术的LED显示墙产品。另一家日本巨头,索尼则在2016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销售基于Mirco-LED技术的大型室内显示系统。

    同时,专利研究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各国企业在韩国申请的Micro-LED专利数量一共是358个。但是,2017年的新申请量高达120个。即三分之一的相关专利是去年产生的。这意味着Mirco-LED研发已经“加速”。

    国内方面,国星光电刚刚宣布成立Mirco-LED研究中心;国内最大的、亦是全球在建项目投资额最高的显示面板企业,京东方也表示正在对Mirco-LED技术进行研究。三安光电则称积极布局Mirco-LED产业链。台湾省亿光则表示基于Mirco-LED的室内显示和手机背光产品今年会“供货”。

    以上信息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Mirco-LED应用开始在室内显示、背光产品线落地;Mirco-LED研发进入空前的高潮阶段,参与的企业数量快速增多。

    Mirco-LED两种应用形态“步伐”不一

    虽然索尼、三星已经上市了Mirco-LED的室内显示产品,但是对于苹果Mirco-LED显示屏, 摩根大通分析师发布得最新报告称,媒体报道正在进行内部开发的苹果Micro-LED显示技术距离商用还需要3至5年的时间,资本市场更是反应过头。——一个是已经上市,一个是距离商用还有很长时间,为何Mirco-LED技术上有这种“风马牛”的结论呢?因为,Mirco-LED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主要应用形态”。

    首先,索尼、LG、三星等提到的Mirco-LED室内显示产品,是一种采用更小的LED颗粒(5微米-100微米),但是,像素间距依然是毫米或者亚毫米级别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技术,还可以用于液晶显示(比如智能手机)的背光源系统。因为这类产品的像素间距依然达到毫米级别,所以单位面积的器件密度非常有限,这显著降低了产品制造的成本和工艺难度。

苹果的新武器:Mirco-LED还有多远

    室内显示用Mirco-LED产品,不仅得到LED上游企业的关注和支持,也得到了传统液晶、OLED显示阵营的支持。因为,基于玻璃基板技术的液晶、OLED显示产品在100英寸以上显示上具有难以突破的成本瓶颈。而Mirco-LED且可以满足100-200英寸单体显示器,200英寸以上拼接墙实现“高性能”、“低成本”显示的需要。

    第二,Mirco-LED在苹果的规划蓝图中,主要应用于智能穿戴和手机等产品——这是显然的小屏幕、高分辨率应用。在这类应用中,LED的晶体颗粒可能只有5-50微米,甚至更小;像素间距也会只有5-50微米,甚至更小。即在室内显示和背光应用中,毫米级别的LED晶体颗粒间距,被缩小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Mirco-LED在小尺寸屏幕上的“极小像素间距”,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器件数量、工艺精度和缺陷修复难度。这是摩根大通分析认为“苹果Mirco-LED短期无法商用”的原因所在。对此,业内的术语是“巨量转移”技术的难度。即指在一英寸的显示屏上数百颗、乃至于千余颗LED晶体颗粒的转移、分布、“焊接”工艺的难度。

    正是由于巨量转移技术“难度非常高”,Mirco-LED在小尺寸高密度显示领域的市场化前景依然被认为“并不明朗”。而只有这种产品才是对现在液晶和OLED技术有实质性威胁的“应用类型”。

    所以,都是Mirco-LED技术,却出现了两大类产品:室内显示屏和背光源;以及小尺寸Mirco-LED显示屏。两者制造工艺差距显著,市场化进程亦不同步。Mirco-LED室内显示屏和背光源已经“产品落地”;Mirco-LED小尺寸显示产品还需“等待众多技术的成熟”。后者也就决定了,苹果无法用Mirco-LED短期内取代三星的OLED产品。

    Mirco-LED挑战液晶和OLED?其实是OLED先挑战了LED!

    在人们最近对苹果Mirco-LED的关心中,苹果Mirco-LED将取代OLED和液晶屏幕的观点成为“最大”的重磅炸弹——因为后者可是一个万亿级的大产业。

    但是,对于Mirco-LED与液晶、OLED的产业关系,不仅面临Mirco-LED用于移动小尺寸显示系统的“成熟度”远远不足(液晶和OLED则已经高度成熟)的问题,还面临“发展前景”、“产业重合”与“OLED挑战LED在先”的问题。

苹果的新武器:Mirco-LED还有多远

    第一,   从发展前景看,Mirco-LED不能简单乐观。并不是只要Mirco-LED能够制造出今天液晶和OLED显示所能提供的相应产品,Mirco-LED就会成功。因为,一方面,OLED显示产品已经进入价格下降阶段,三五年后和Mirco-LED竞争的将是很便宜的、供给充足的OLED显示屏。也许苹果手机的高昂价格可以承受Mirco-LED市场初期的高成本,但是更多的手机产品却难以承受更高的成本。

    另一方面,三五年之后的OLED产品也不会是现在的形态,可折叠和柔性OLED那时候已经大规模上市。目前,新建的OLED生产线,基本都是柔性线。即,Mirco-LED不仅要实现“巨量转移”技术,还要实现“柔性化”技术,才能和未来的OLED竞争。折叠和柔性化,会给手机等产品带来根本革命——即屏幕尺寸不再是5-6英寸,而可以是8-10英寸,甚至更大(想要小画面,叠起来就行)。

    第二,   Mirco-LED与今天的液晶、OLED产业具有重合度。Mirco-LED本身是一种“发光器件”技术。构成显示面板,不及需要发光材料,还必然需要驱动基板。这种基板有可能依然是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技术的玻璃基板或者树脂基板。这种TFT基板是液晶和OLED显示的共性产业链,也很可能是Mirco-LED将采取的主要基板类型(超高密度近眼显示,可能会采用半导体基板——如单晶硅CMOS基板等)。这种产业关系,决定了Mirco-LED如果大规模成功,只不过是OLED之后的又一次升级,不会成为对今天“液晶、OLED主导的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彻底颠覆。

    第三,   有研究认为,Mirco-LED如果成功,将占据今天LED产业50%的产能,并获得每年300-4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包括室内大尺寸和移动设备小尺寸显示)。这种成功情景被描述为对液晶和OLED的替代。但是,这个结论忽视了LED厂商们看中Mirco-LED的一个核心理由。

    LED产品的重要市场之一是作为液晶背光源。而OLED显示是不需要背光源的。即液晶向OLED的升级,一个副作用是干掉了LED的“背光源”市场。某种角度看,LED厂商发展Mirco-LED技术,进入室内显示、手机等移动显示市场的目的,是为了在失去液晶背光源市场之后,为产能寻找出路。

    即,不是Mirco-LED要来颠覆液晶和OLED显示,而是OLED先颠覆了LED产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细分市场。Mirco-LED更多的是一种反击的武器,而不是主动挑起战争的工具。

    所以,Mirco-LED与液晶、OLED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能用简单的“竞争”来形容:比如,Mirco-LED在大尺寸室内显示上完全是液晶和OLED技术的有效补充;在小尺寸上也很可能要继承液晶、OLED体系的TFT背板技术;在行业市场空间上,更是OLED先抢占了LED作为液晶背光源的市场,而后Mirco-LED才出来拯救LED的市场需求。且即便只考虑Mirco-LED技术的市场前景,也有Mirco-LED室内大尺寸应用已经落地,Mirco-LED移动小屏幕产品困难很大、尚需时日的“结构性差异”。

    综上所述,作为苹果的一个未来技术支点Mirco-LED并不是“不可或缺”的组件,也不是今天就能威胁三星OLED的产品。但是,作为一种技术创新Mirco-LED带来的新应用已经开始落地——苹果在韩国的专利申请,短期可能是奔着三星和LG的Mirco-LED大尺寸室内显示设备而来。后者则与国内显示产业目前最火热的小间距LED显示产品“市场重叠”:Mirco-LED小间距LED屏,被认为是表贴小间距、COB小间距之后的“第三代”产品。这部分的竞争才是“市场已经在发生”的事情。至于苹果用Mirco-LED对抗三星,这个命题还处于绝对的“画大饼”阶段。

视观察

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