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6年的春天,对于OLED显示产业而言,是一个绝妙的时刻。OLED显示技术诞生三四十年来,这一技术从未在产品化方向上发展的如此之快。
搜 索

OLED大举加速,你准备好了吗

更新日期:2016-05-11 作者:萧萧
分享到:
第128期

    (文章发出后,受到各方关注。据最新消息,OLED技术已经有了全新的突破,2万小时的寿命只是OLED刚刚应用到电视时的数据,目前OLED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跟液晶一样的寿命。)

    2016年的春天,对于OLED显示产业而言,是一个绝妙的时刻。OLED显示技术诞生三四十年来,这一技术从未在产品化方向上发展的如此之快。

    不一样的OLED之春

    2016年的春天,OLED产业到底有何不同呢?这还要从厂商的动作说起。

    首先,手机市场上,OLED应用获得很大的突破。手机产品上,即去年的奇虎360推出千元级OLED手机之后,中兴也进入这一市场。作为全球销量规模最大的价格区间、千元级手机进入OLED时代,将是OLED普及化的标志之一。同时,2000元上下的机型,采用OLED屏幕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长。包括vivo、oppo等差异化品牌都将OLED作为一个可供选择的卖点。从领袖企业看,第一季度,三星作为全球手机老大和重要的面板供应商,继续引领OLED手机风向。其中,采用三星屏幕的手机产品,超过三分之一是OLED手机。此外,LG、京东方、国显、深天马、和辉等企业也加强了OLED手机屏幕的供应。从价格角度看,手机市场OLED屏幕的均价与高端的低温多晶硅液晶比较,在计算了液晶必须的背光组件后,OLED已经获得3-5%的价格优势。从远景看,业界预计苹果手机会最晚在2017年进入OLED阵营,同时2016年手机新型号中OLED品种有望超过2成,其中高端市场的占比将会更高。

    第二,从彩电市场看,OLED的支持者在显著增加。国外主要是LG发力,国内市场创维、酷开、康佳、KKTV、长虹等结成了OLED联盟。从消费者可购买型号数量看,2016年一季度市场供给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其均价下滑超过2成。万元以下OLED电视的出现,成为一种普及信号。从上游面板供应看,除了LG表示将以超过87亿美元的资金加大大尺寸OLED线建设外,京东方也表示将推动OLED大尺寸面板在2016年的供货计划。据奥维云网(AVC)产业链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OLED电视的出货量为40万台,较2014年增长了4倍,预计2016-2018年,全球OLED电视的出货量将持续大幅攀升,仅在2016年就将猛增到130万台,涨幅最大。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2016与2017年都将连续保持400%的增长速度。

    第三,从上游供给端看,持续的投资热潮已经掀起。LG作为大尺寸的当家者,正在建设投资超过87亿美元的第9代OLED工厂,其目标产品将主要是55英寸以上大尺寸产品。同时,LG也加强了中小尺寸市场与三星的争夺战。即2015年计划内的15亿美元中小尺寸OLED面板产能规划外,2015年四季度LG宣布追加10亿美元投资于中小尺寸OLED产能之上。

    国内,京东方宣布成都6代线的核心产品改为OLED面板,同时追加二期投资,加速柔性OLED面板线的建设。这使得成都6代线超过465亿的投资全部砸向OLED。在大尺寸上,京东方已经锁定尽快供给的计划,其可能在福州项目中更多采用OLED设备,并亦有技术基础在重庆和合肥8.5代线上率先实验性量产OLED电视面板。

    三星方面,2016年的重点产能提升依然是中小尺寸OLED。为了给OLED建设腾出空间,三星将在2016年关停半条前年刚刚升级的7代线,并关停去年升级的6代线——这是较原计划提早至少三年的停产,某种意义上说明三星向OLED转型的加速和急迫性。三星在关停液晶6-7代线的基础上,将建设一条月玻璃基板投入达9万片的6代线,投产OLED产品。这条线被认为是争取未来苹果手机订单的关键。这条线也将是中小尺寸OLED面板单体投资最大的生产线,甚至是平板显示产业有史以来单体产能最大的6代线之一。另外有消息称,三星8.5代OLED测试线,会在今年晚些时候试装OLED 电视面板量产设备,初步投资规模估计达20到30亿美元。

    LG、京东方和三星是OLED面板市场走的最快的三家企业。此外,国内的和辉、国显两家中小尺寸面板企业是只研发制造OLED面板的企业;深天马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也已经批量供货。华星光电的OLED中小尺寸项目亦即将投入建设,且其位于深圳的大尺寸生产线将增加8.5代OLED量产技术验证和小批量先行量产任务。

OLED大举加速,你准备好了吗

    目前,OLED上游端已经形成国内大陆地区企业和韩系两大巨头组成的竞争阵营。相反,传统液晶面板的强势角色,台系和日系企业却实质动作较少。日系企业主要受到投资瓶颈的制约;而台系企业不仅受到投资瓶颈的制约,还在当地政府支持上落后于大陆、韩国和日本地区。在政府支持上OLED已经成为韩国和我大陆地区的国家战略。日本政府也对面板企业升级或者新建OLED愿意提供有限、但是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过,在鸿海与夏普的合作案完成之后,夏普将获得鸿海至少2000亿日元的资金,投资OLED项目。其计划是2018年初期开始进行量产,并逐渐拥有月产约1000万片5.5寸OLED面板的产能。但是这不足以改变日台企业的弱势:对比三星而言,其2018年中小尺寸产能规划的可达到月4亿片5.5英寸OLED面板的巨大以上。

    OLED面板产业2016年春季上游动作,多数可以用追加性决策、临时性决策、变更性决策来形容。这些变化说明OLED上游竞争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烈度。其中,中小尺寸市场表现为以产能为基础、柔性化为方向的,具有高度技术成熟性和大规模投资热情的竞争;大尺寸方面则变现为LG继续巩固并极力扩大自身优势,全球大尺寸面板第二三位的京东方和三星“发誓”及早量产、奋起直追的战略前瞻性竞争。

    综上所述,手机市场OLED的加速渗透和进入千元机行列、电视市场的高成长性和进入万元机市场、上游面板业的“临时变阵”,强化OLED投资和产能规划,成为了2016年春天OLED显示全产业链即将进入爆发期的关键信号。其中,按含背光模组的完整显示单元计算,手机市场OLED较低温多晶硅液晶取得小幅成本优势,将成为OLED在显示产业价值角色转变的关键点:即从高端高价产品,向平民平价产品过渡。

    OLED成为一种选择可能,市场如何发展

    最晚两年,最快一年,OLED都将在从手机到电视的大众产品上实现放量增长。这一研判已经成为产业迫不及待的投资动力。两年时间内,显示行业,仅仅面板端就已经至少聚集起1500-2000亿人民币规模的投资计划。而且这一规模还可能更大。大规模的投资将使得OLED最终成为终端市场上的一种选择,甚至是未来唯一选择。

    对此,终端市场的关心点主要有两个:第一,OLED市场规模增长的规律是什么;第二是,OLED产品营销的价值优缺点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OLED产品市场规模成长的规律是“跳跃式的几何级数”。因为,面板线建设的规律是从试验线到量产线、量产线复制迭代放量、量产线一次建设投入规模巨大。这一规律决定了,面板行业供给的瓶颈主要在试验线到量产线的过渡阶段。

    目前6代以下的OLED线,基本已经跨过“试验线到量产线”这一阶段,进入“量产线复制迭代放量”周期。集中市场表现是,LG、三星、京东方的中小尺寸线产能都已经进入倍增跃升期。其最小的一次产能建设规模也基本折合每月3万片左右6代玻璃基板——相当于六七千万台手机产能的需求量。或者说,目前中小尺寸OLED供给正处于一次剧烈的“几何级数跳跃”进程之中。

    在大尺寸线上,LG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其代号为P10的工厂建设,将使其首先进入“供给规模几何级数跳跃”阶段。而三星、京东方的进程则要慢一些。但是,这两家企业已经确立了在规模和速度上追赶LG的战略。最慢的预期是2017年二者会跨过试验线到量产线的“慢增长”阶段,并在之后进入“规模几何级数跳跃”阶段——如果一切顺利,这一过程也可能提早一年完成。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OLED面板的制造,需要以低温多晶硅TFT或者金属氧化物TFT技术为基础。而目前液晶行业的主流面板厂,基本已经全部掌握这两项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的制造和生产。同时,OLED和液晶还有很多其它公用技术,如大尺寸中的彩色滤光膜、产品制造中的洁净技术、产品品质的控制和检测技术、产品驱动技术等等。和先进液晶线有7成以上的共用技术和资源,这是OLED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增加的另一个有利条件。

    从终端企业和市场角度看,人们对OLED的感觉将是:早期总是姗姗来迟,中后期却急速替代传统产品。这一规律也是液晶对CRT产品的替代规律:2005年的时候,人们还在谈论CRT技术能至少维持市场规模到2009年之后,很多企业还在投资研发如短颈、超薄、超宽CRT电视,但是2009年时CRT电视已经在主流市场全面绝迹。

    第二个问题,在营销上OLED的优势与缺点各是什么。这是普通消费者和终端企业都很在意的问题。

    首先,OLED比较液晶产品是一个具有全面显示性能优势的产品。这些优势比如色彩、对比度、节能、反应速度、健康护眼等。其中,健康价值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差别化价值点。这也是LG最经常提到的一个OLED显示的核心优势。

    第二,OLED显示是一个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产品应用形态的技术。例如手机如果使用柔性OLED屏幕(LG、三星、京东方已经开始这一产品量产线的建设),其屏幕抗摔能力,比较现在的刚性液晶屏幕要强很多。甚至,行业人士认为这能够降低9成的手机意外损伤事故的发生。此外,OLED还是一个更为超薄的显示系统,因为OLED不需要背光源系统。这就决定了在半导体面板技术同代的背景下,OLED显示产品,不管是电视还是手机都会比液晶更为轻薄。

    第三,OLED显示将是一个最终目标价格更低的显示技术产品。在高阶手机屏幕中,2016年第一季度,OLED已经实现了对液晶的些许价格优势——这一优势的核心是:OLED不需要液晶那样的背光源。如果液晶采用金属氧化物TFT、低温多晶硅TFT这样的技术制造,那么其与OLED的成品率将差别甚微。在此基础上,液晶的背光源会成为成本累赘。在未来的技术演化路径上,大尺寸OLED将倾向于发展印刷为主的制造技术。这一技术将至少节约OLED面板蒸镀阶段的多一半成本,从而使得即便不考虑背光源的影响,OLED也获得对液晶的制备成本优势。

OLED大举加速,你准备好了吗

    以上这些是OLED显示产品对液晶技术的优势所在。但是没有任何技术是完美的,OLED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寿命问题。

    液晶显示设备现在的典型宣传寿命是10万小时。但是,OLED产品的寿命却只有2万小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蓝光OLED材料的寿命较短。对此,业界在致力于开发更为长寿的OLED发光材料。事实上,寿命更长、发光效率更高、工艺实现更容易,是目前OLED材料研发的三大方向。

    这一寿命对比指标,OLED似乎有些惨不忍睹。但是,事情的另一面却更有意思。以手机使用为例,每天6小时,一年是2190小时。——实际上,能达到这等使用强度的消费者并不多。而手机的更换周期,现在基本上是2-3年。也就是说,有六七千小时的使用寿命,OLED产品足以满足手机用户的需求。

    这一场景分析法放在电视机上,则是:电视机的平均更换周期是6-8年,即2万小时的使用寿命足以满足电视机产品用户的需求。而液晶产品10万小时的寿命,按每天6小时计算,使用45.6年,远超过正常的产品应用情景。

    如果使用场景是电脑显示器,尤其是台式显示器:那么按照每天8-10小时这样的办公应用时长,一年255-365个工作日(全休法定假日到完全不休假期),那么每年消耗产品寿命的可能区间则为2040小时-3650小时,其中最典型的情况是2500-3000小时。OLED显示产品也至少能满足5.4年到8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场景分析法给出的结论是,液晶的超长寿命没有现实使用上的意义。OLED所谓的短寿命也足够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所以,OLED和液晶比较,其最大的缺点不会成为“营销和使用”上的障碍。这也是目前OLED已经开始流行的背景下,看不到液晶阵营厂商“较真”OLED寿命问题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液晶显示屏幕的寿命也不是一直如此长,而是从几千小时,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五六万小时,如2006年之前;再发展到今天LED背光源下的10万小时的。而在最初几千小时寿命的时候,液晶就已经在笔记本电脑上大规模应用了。未来,随着OLED材料技术的不断改良和进步,OLED包括寿命在内的一系列显示指标也都会如当初的液晶一般不断进步。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到,OLED和液晶的显示战争其实胜负早已经定下。其标志性事件就是面板上游厂商停建、甚至关停液晶面板线,改建、新建OLED面板线的事实。对于显示终端市场,紧跟上游厂商的步伐,是基本的生存原则。而OLED自身的性能优势又如此突出,这将使得OLED的市场瓶颈只由“产能”决定。或者是说,一旦产能放量,OLED的市场普及趋势将是“排山倒海”一般的。

    2016年对于OLED产业而言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正从一个技术累积阶段,跨入规模累积阶段。OLED即将在显示行业掀起一股风起云涌的大浪。KKTV、酷开的平价OLED电视,中兴、360的千元OLED手机,只不过是主浪之前的第一朵美丽水花罢了。

视观察

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