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小间距LED显示屏2016年行业趋势总结及展望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7-01-04 作者:叮当

从“产业”到“生态” 小间距LED屏应用迈向多元化

    导语:2016年,小间距LED显示屏行业整体发展向好,但同时竞争压力加大也是行业公认的事实。让我们来共同梳理和总结小间距LED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走向提供线索。

   

    近年来,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同类型产品间的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在技术层面,由于1.0以下产品当前尚缺乏需求支撑,因此,企业对于更小就间距产品的追求暂时放缓,转而向产品和应用的多元化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个极为显著的变化是小间距LED屏在应用领域方向的延伸。随着研发水平不断升级,以及相关工艺的成熟和元器件价格的下降,小间距LED屏不仅在显示细腻程度上不断推进,更伴随产品迭代而在主流产品价格上越来越亲民,从而将小间距LED屏从当前主流应用的指挥、监控、演播室等领域逐渐推向其他行业领域。

从“产业”到“生态” 小间距LED屏应用迈向多元化

    首先是安防及商业展示等领域,此类行业用户对于显示效果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屏幕的无缝拼接效果恰是小间距的长项。此外用户对于价格敏感程度较低,也较易接受。在该领域,小间距LED将对DLP及LCD拼接构成一定的冲击。

    而另一块值得关注的是以广告、传媒、影院等为代表的商业应用。特别是在零售广告市场,需要一些屏幕较大、明亮条件显示画质较好、产品体积可控、可以任意异形化的显示系统——这几乎是为小间距LED提供的“定制化”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此类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用户对于小间距LED的接受程度也将逐渐提高。

    此外,在产品形态层面,除去非常规的标准分辨率屏、异型屏、创意屏等规格创新外,如何实现显示功能之上的价值集成和附加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之一。例如,搭载户外小间距LED屏的智慧路灯就是集显示、照明、监控、公告、环境监测,甚至充电桩等功能于一体,提升了小间距LED显示屏作为显示终端的综合附加值。

    整体而言,企业对于小间距LED产品和应用的多元化已从“产业链”逐渐向“生态链”的领域延伸,以谋求新蓝海,开发新的利润空间。这种趋势也将成为未来几年的行业发展主旋律。

封装产业掀涨价潮,品质回归是主因

   

    在整个LED显示屏行业以降价为主旋律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一场由上至下波及整个小间距LED屏市场的涨价潮猝不及防地半路杀出,一时间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首先发起涨价的是芯片企业,包括晶元、三安等在内的大厂以原材料及人工价格上涨为由对旗下产品进行了调价。并认为,此前LED芯片价格大幅下跌是源于产能过剩,而调价后也仅是回归正常利润水平。业内人士更认为,此次涨价与下游封装扩产较快,芯片供不应求关系密切。这一动作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多米诺效应,从封装企业到显示屏企业无不“跟风”涨价。一时间,LED行业“涨”声四起。

    关于此次涨价潮的起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以及下游小间距LED显示屏企业需求扩张造成的供应短缺,以及行业竞争层面的影响因素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此次涨价潮推波助澜。

封装产业掀涨价潮,品质回归是主因

    事实上,近年来,由于整个行业快速扩张,造成了从上游芯片到下游显示屏竞争日趋激烈,进而导致价格竞争激烈,使得企业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企业再无心思与精力投入新产品的研发与产品品质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出现,将产业带入一个恶性循环。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振兴计划的实施,以及供给侧改革政策推动,全行业倡导的“工匠精神”回归,用户对于产品的选择,逐渐从更多关注价格转向了更多关注品质。而这种购买端的品质回归,刺激了制造端投入更多精力用于研发制造高品质产品,这势必带来相关成本的上涨。好在,用户是愿意为这部分费用买单的。

    任何行业,一旦走向无序的价格战,就离死亡不远了。这场涨价潮,带给小间距LED屏企更多的是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思考。让行业竞争重新回到品质与创新的主线上来,是利国利民,更是利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好事。

国内LED搅动全球趋势,引外资效仿

    国内LED市场搅动全球市场趋势,引外资品牌效仿

    纵观近年来的全球小间距LED市场,中国市场的增速和规模引发了全球同行的关注。IHS最新研究表明,到2016年初,中国已几乎占据了全球1.9mm及以下产品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并且在过去数年间,中国LED显示市场增速始终高于全球增速。分析认为,当前LED显示屏行业集中度较低,而中国企业基于产业链优化、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后发优势,正在挤压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产业链层面,随着我国上游相关环节的完善和技术水平提升,小间距LED屏核心元件主要依赖进口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在国内一批高品质封装企业的推动下,国内小间距LED屏领军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也开始逐渐回归国内市场,从而加速了国内生态链的闭环结构形成,进一步有益于国内屏企的成本及品质控制,破解了供应不足的难题。

    市场层面,国内企业不仅背靠中国大陆这一巨大的市场,并且正在通过并购、合作、设立子公司等手段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强化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这一趋势在2016年得到了延续。

国内LED市场搅动全球市场趋势,引外资品牌效仿

洲明UHQ系列行业首创分离设计

    此外,国内屏企不断的技术创新,在某些领域甚至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变革了全球的品牌竞争格局。如目前我国已主推P1.2级别产品普及,这是VR等新兴应用保持最佳效果的“门槛分辨率”,而欧美日等传统巨头仍在P1.5以上产品市场中寻找出路。又如,从近年来各类LED显示类展会上不难发现,智能小间距、户外小间距、前维护产品、定制化产品等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实现了领航。

    从产业链国产化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到立足国内开拓海外市场,再到技术创新逆转行业格局,国内LED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速,从效仿别人变成被效仿,并正在成为全球LED屏市场不可忽视的主导力量之一。

外资品牌搅局,行业竞争国际化

   

    作为近年来各大显示类展会的热门品类,小间距LED显示屏在2016年美国InfoComm上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其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独角戏,而随着更多外资品牌的加入而上升为一场国际化的战争。

    近来,外资品牌一改以往对于小间距LED显示屏“冷眼旁观”甚至持反对意见的态度,也相继推出了自家的小间距产品。其中不乏像三星、索尼、三菱、NEC这些传统显示巨头,以及达科、科视等大屏行业巨头。

索尼展出Crystal-LED

索尼展出Crystal-LED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源于国内小间距LED显示应用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式增长,让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传统LED屏企业看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品牌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如开设海外分公司,收购海外显示企业等,对外资品牌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则既享受海外拓展带来的红利,又要面对竞争国际化带来的压力。好在中国企业手里掌握着完整产业链和产业进程领先两大杀手锏。

东山精密P1.667小间距LED

东山精密展出P1.667小间距LED

    技术层面,小间距LED显示屏当前全产业链可实现自主可控,这对于保密性要求高的军事及政府采购主导工程是一个显著优势。并且,随着全产业链国产化进程的提速,这种优势将更加凸显。而伴随小间距产品价格的下降,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展开,而背靠中国大陆市场,将使中国小间距LED企业站稳根基,应对挑战。

    从产业进程角度,中国企业在小间距LED显示屏领域起步较早,当前已处于全市场布局和挺进阶段,而欧美及日韩企业尚处于原始布局和起步阶段。这种时间差,将使国内企业可以以更加成熟的产品和领先技术抢占先机。

    事实上,外资品牌的加入,对于推动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热度极为有利,并且,作为新兴增量市场,外资品牌的加入短期内并不会直接威胁国内品牌的生存,相反,将有益于国内品牌借势上位,参与国际化竞争。

重品质,重创新,民族品牌加快国际化步伐

   

    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话题成为我国制造行业关注的焦点,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品质回归,推动制造企业从低质低价竞争转向以品质和创新为主导的发展之路。在全行业倡导“工匠精神”回归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在小间距LED显示屏领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InfoComm到上海国际LED展,不难发现,尽管近年来外资品牌陆续加入了小间距LED显示屏的全球竞争行列,但中国军团的集体亮相仍然是最抢眼。业内人士指出,与DLP、LCD等技术不同,小间距LED显示屏领域,我国属于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启动较早、发展较快的市场,这使得我国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形成了领先外资品牌2-3年的优势,也在应用层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重品质,重创新,民族品牌加快国际化步伐

    譬如,当前我国小间距LED屏正在形成P1.2产品为主流的趋势,而外资品牌则仍徘徊在P1.5的层级,在16:9标准分辨率、智能显示屏、户外小间距屏等领域,民族品牌更是形成了先发优势。同时,快于国际市场2年左右的产业进程,使得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应用模式和市场规律方面趋于成熟。

    另一方面,中国小间距LED企业也在不断追求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品牌生态的构筑。随着上游芯片到中游封装品质和产能的提升,我国的小间距LED屏制造元件采购逐渐回归国内市场,这不但可以摆脱外资品牌在产能和价格方面的壁垒,更加有益于国产小间距屏的产业链闭环结构形成,有益于发挥本土产业集群的优势效应。同时通过设立海外分公司、并购等手段,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大,逐渐摆脱“低质低价”的帽子,“中国制造”形象正在重建。

    不过,中国LED企业要实现从国内第一到全球领先,还需要跨海出征,克服在渠道、口碑、服务体系上的短板。同时,随着2017年外资品牌产品的集中上市,我国小间距LED屏产品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为此,民族品牌一方面务必持续加强技术和应用创新,力争保持并放大技术和市场化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在人才、渠道、品牌等层面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打通国际市场通道,将产品优势尽快转化为市场和品牌优势。因此,在2017年及以后,主导我国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主旋律的,将是创新与开拓两个关键词。

破同质化僵局,向创新和升级要效益

    破同质化僵局,向创新和产业升级要效益

    连续多年的增长,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低迷,大屏显示产业利润不断压缩的背景下,小间距LED屏的“风景这边独好”吸引了更多企业和资本的关注。而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元组件成本的下压,行业门槛逐渐降低,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一些企业崛地而起,一些则跨界而来,令小间距LED屏真正成为大屏行业的热点。

    随着参与者的增多,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行业领头羊的领军优势被稀释,市场集中度的下降,意味着更多企业品尝到了小间距LED这块蛋糕的滋味。在以增量为主导的市场,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当前的行业市场,业已形成了参与者众多,传统优势企业领军的“蝌蚪”形结构。随着参与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些行业共性的规律也逐渐显现,其中,产品同质化就是一个从业企业都难以避免的话题。

洲明智能前维护小间距

洲明智能前维护小间距LED屏

    如何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谋求差异化破局,已成为摆在相关企业面前的第一要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回归到创新这一主题,这与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主旋律的趋势一致。对此,研发实力强劲的领头羊企业,能够依赖于资金、规模、技术的深厚积累,不断深化技术领先优势。例如洲明推出16:9黄金比例,首推智能前维护小间距,就是将“首创”打造成了品牌的领先优势。通过提升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保持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基于对用户需求导向的理解,小间距LED屏企也已开始从产品导向转向应用导向,即在完善显示终端硬件的前提下跟进相关配套系统及软件,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提升和转型的关键点,即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下的价值创新。

    面对即将到来的2017年,小间距LED显示屏行业仍将保持勃勃生机,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将有更多的创新涌现,形成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对于中国LED屏企而言,扩大技术领先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是形势所需。创新与发展仍是行业发展主题,而竞争与合作也将成为品牌格局的主旋律。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