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8月份的第一个周末,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商产业都是一个值得回味的时刻:京东与永辉超市、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的两组婚姻足以撬动全球零售产业的一角。
搜 索

并购背后:电商“大”而通吃

更新日期:2015-08-11 作者:萧萧
分享到:
第109期

    8月份的第一个周末,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商产业都是一个值得回味的时刻:京东与永辉超市、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的两组婚姻足以撬动全球零售产业的一角。

并购背后:电商“大”而通吃

    闪电婚姻背后的巨无霸

    8月7日京东宣布将通过关联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每股8.93元,共计43.1亿元人民币入股永辉超市。若交易完成,京东将间接控制永辉超市10%的股份。

    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均为刘强东、孙加明两位自然人,其中刘强东持有45%、孙加明持有55%的股权。

    永辉超市本次非公开发行对象还包括牛奶有限公司和张轩松。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7.18亿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5亿元,将全部用于投资连锁超市门店拓展、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生鲜冷链物流系统发展项目。

    财报显示,永辉超市2014财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67亿元(同比增长20.2%)、净利润人民币8.52亿元(同比增长18.2%)。永辉超市的目标是5年内实现1000亿元的营业规模。目前永辉超市是全国生鲜超市的领头羊,生鲜产品占公司收入的4成以上。此外,永辉还持有中百集团比例达到15%,为第二大股东。中百集团是武汉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零售服务商。另据,京东财报显示, 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京东净营收为人民币459亿元,同比增长61%,净亏损为人民币5.104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5.825亿元。作为国内第二位次的电商平台,在去年与腾讯联姻后,腾讯用户流量的持续导入,已经开始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而与永辉超市的结合,将切实提升京东O2O领域的资源基础。

    8月10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召开发布会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拥有阿里巴巴超过1%的股份。

    财报显示,201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苏宁云商实现营业收入630.83亿元,同比增长23.32%,净利润为3.45亿元,同比增长145.73%。其中,线上业务实现自营商品销售收入146.05亿元(含税),开放平台实现商品交易规模35.62亿元(含税)。阿里巴巴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零售平台(淘宝、天猫、聚划算)2015年Q1成交额为60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营收为174.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5%。而其去年全年整个生态的销售额为2.4万亿人民币。阿里巴巴的目标是5年做到1万亿美元,约合6万亿人民币。

    以上数据表明,京东、永辉、阿里、苏宁四家企业都是零售业内影响力巨大的龙头,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具有决定全国产业格局的潜在力量。这些动辄以百亿计算经营成绩,以千亿甚至万亿为目标的巨人的联合却非常迅速:阿里和苏宁的结合据说只谈判了2个月,京东和永辉的联姻虽然去年就有传言,但是实质性的推进也仅仅是今年的事情。

    规模为王,线上线下同位竞争

    京东、永辉、阿里、苏宁四家企业规模巨大、实力不俗,而且关键的成长性指标也都很好:永辉去年成长了2成,今年预计增加60家门店,苏宁今年上半年同比也获得了2成的业绩增长,更不要说京东和阿里两个巨头的良好成长性了。

并购背后:电商“大”而通吃

    那么,读者一定会关心这些企业为何在自身发展处于良性状态的时候,选择联盟、整合呢?答案可以从战术、战略、行业规律几个层面考虑!

    首先,从战术竞争角度看,苏宁和永辉虽然都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布局,但是其线上业务展开速度并不理想。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9.1%,苏宁和永辉线上业务也就增速,对比阿里和京东两大行业巨头还是有量或者质的差距的。而苏宁和永辉的线上业务于京东、阿里完全重合,如果他们不进入一个联盟,则必然是竞争对手。

    从京东角度看,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莫过于阿里了。和阿里比较,京东消费电子和家电方面有优势,但是零售百货较弱。尤其是和阿里的天猫超市比较,京东这方面的差距很大。永辉的主要业务是超市,其中生鲜产品——天猫超市的招牌产品之一,则占据全国性的领先优势。与永辉的合作自然有利于京东面对阿里时,补足短板。

    对于阿里而言,苏宁最大的价值是在家电产品上。京东是靠消费电子起家、家电做强的。这个领域是阿里对比京东唯一弱势的地方。和苏宁这个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巨头联姻,无疑可以快速获得一系列该领域的优势。尤其是在京东花费巨资建立自己的物流通道之后,阿里系一直在努力补足物流生态链的短板——和海尔日日顺的合作、菜鸟网络等都是为此,但是一直以来效果不佳。此次与苏宁深度整合之后,阿里自然可以在对配送要求最严格的领域,大家电产品上获得苏宁全国物流和配送系统的强力支持。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京东、永辉、阿里、苏宁虽然是强者联合,但是互相补短的意义却也非常明确。在战术层面,其实这是整个腾讯为首的生态系统和阿里为首的生态系统内的补短。

    第二,阿里和苏宁的合作,阿里获得线下店面展示的资源、配送的渠道、苏宁导入的流量,这些东西有什么是阿里通过自身的发展做不到的吗?京东和永辉的合作,京东获得很好的切入超市,尤其是生鲜市场的通道。这个工作京东此前已经做了很多,只不过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以京东的规模和流量,长期坚持必然会有所成效。

    同样的道理,永辉和苏宁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并未出现经营障碍或者危机。二者为何放弃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选择和强大的潜在竞争者结合联盟呢?

    答案在于,靠自身积累而发展,速度太慢。一旦竞争对手采用跳跃式的竞争发展策略,任何人都会担心失去“优先发展的市场时机”。实际上,零售也好、电商也罢,国内这个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律、机遇空间等都是“明牌”状态。唯一比拼的就是,谁先抢到那个萝卜坑。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资本纽带,而不是业务纽带,实现规模的超常规扩张,将是所有巨头的必然选择。即,零售和电商的未来取决于规模,而实现最大规模化的速度就是现在的核心竞争目标。

    第三,京东、阿里的新动作都指向一个目标业态O2O。即线上线下一体化。这种转变会带给零售产业那些新的规律呢?答案是零售业的“流量经济”时代。

    电商的本质模式比线下零售业要复杂很多:入口、流量、转化率、供应链、服务增值价值、盈利,这是电商;而线下零售业往往核心只包括店面区位、供应链、盈利,三个必然环节。这种商业模式差异的关键点有两个:1.线下的区位实际上就是“固定大小的流量和转化率”;2.线下门店的盈利主要出在差价环节和向厂商争取的服务费,线上电商的盈利主要出现在规模采购的成本优势和向消费者提供的增长服务价值上。

    以上这种差异性,实质导致了O2O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至少一方转变其“商业模式”的基础之上。从发展的眼光看,发生这种革命性转化的只能是线下的一方。O2O可以看成是先进的电商经验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对落后的店面模式的改造和提效。

    而这种改造和提效的关键是“流量”在线上和线下无障碍的流通。如一个北京的流量在北京的超市看到了某个东西,在南京的当地店面,通过线上平台转化成另一个消费者的实际购买。但是,在谈到流量这个话题的时候,电商却拥有比线下门店大得多的优势——所以,苏宁、永辉面临的O2O问题即是“自身流量不足”!而与京东、阿里的合作恰是导入流量的过程。

    但是,流量虽然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却也需要最终的转化率来实现经济价值。和阿里、京东的流量优势比较,苏宁、永辉的优势则在门店在区位空间内的“转化率”力量。

    或者说,O2O就是电商的流量和门店的转化率的结合!其中,流量处于主导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这场变革的根本性质。而流量的本质是什么呢?即大者恒强的规模效应。或者说,如果O2O成功,电商将通过流量构建能统治整个零售产业的生态帝国。

    所以,京东、永辉、阿里、苏宁四家企业规模巨大、实力不俗、发展状态良好的企业,着急形成整合联盟,目的就在于形成符合未来零售产业规律的生态链条结构、率先找到自己在未来产业架构中的科学定位。

    巨头联姻只是开始,并非结束

并购背后:电商“大”而通吃

    阿里和苏宁联姻的消息公布后不久,既有网友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的另一个,百度怎么办(京东背后是腾讯,阿里也形成了巨大的生态体系);第二,苏宁与阿里结盟,苏宁老冤家国美怎么办?

    这两个提问的本质是说:连续的巨头联盟,打破了原有零售行业线上线下、乃至整个互联网经济圈的利害平衡。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开始就必须等到整个行业完成一轮洗牌才可能结束。

    相对于阿里和京东的市场份额,线下零售的规模依然巨头,更多的产业空白、空间空白等待填补,更多的业内巨头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O2O生态。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下,相信未来数年,类似京东和永辉、阿里和苏宁的合作将越来越多!

视观察

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