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迟到的公平:液晶面板价格垄断处罚不是结束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3-01-06 作者:萧萧

迟到的公平

    2013年,新年之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给国内经济,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继续保持持续增长,打了一针强心剂:对三星为首的韩国、台湾地区六家液晶面板企业开出了总计人民币3.53亿元(合5,600万美元)的价格垄断制裁罚单。

    这是国内价格监管机构首次对外资企业开出以“垄断”和“操控市场”为主题的罚单。尤其是对外资拥有技术和产业优势的液晶面板业的此项处罚,意味着国内产业界在建设“内外一致”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任何优势技术企业都不能在国内市场特例独行。

    此次处罚,小而言之,将有利于国内彩电、PC、手机等涉及液晶显示的产业、尤其是相关下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大而言之,则对国内经济和工业界正在追求的、政府制定的产业升级政策具有明确的“保护性”作用——通过处罚外资的不正当竞争,促使国内相关产业获得公平市场机遇,进而加快提升整个民族产业的结构层次,促进整体经济的产业升级,保障经济持续可靠的成长。

   

    “出来混的,早晚是要还的”——此次发改委对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等6家面板企业的处罚,至少告诉了在华外资巨头这样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

    据悉,此次处罚的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在2001到2006年间。从2001年起,韩国三星、LG,我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液晶面板企业,在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共召开53次“晶体会议”。其会议主题是,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协商液晶面板价格。会议中多次提到“尽量保持价格”,“微幅上调价格”,“多方保持价格一致”的观点。

    在2001-2006年间,上述液晶面板企业是国内液晶面板市场最主要的供应商。产品覆盖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显示器、液晶电视机等多个行业。供给量更是占据国内液晶面板采购量的绝大部分(日本企业虽然也生产液晶面板,但是除其自身电子企业采用外,外供数额极少)。上述企业联合维持、甚至抬高价格的行为给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利益损害。

    该六家企业不仅联合操控市场价格,更是利用“联盟”的市场垄断地位,在商业活动中不遵循公平竞争的规则。在向国内彩电企业供给液晶面板的过程中,甚至采用不签正式合同、不议定正式价格,动不动就随意提价甚至断供的方式,维持自身垄断利益。这些行为不仅对国内彩电等相关产业的经济利益构成了危害,实质上已经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正常、健康运行。

    2006年底,发改委接到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的多次举报,并对以上六家企业的涉垄断和价格操控行为依法展开调查。经取证查实后,在2013年,近7年之后终于做出了最终处罚。做为国内首次以价格操控罪处罚外资巨头的案例,此事件不仅具有标志性意义,同时在办案过程中也难免“摸着石头过河”、破费周折。

    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迟到的公平依然是“公平”。发改委依法责令涉案企业退还国内彩电企业多付价款1.72亿元,没收3,675万元违法受益,罚款1.44亿元,经济制裁总金额3.53亿元。这已经证明国内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不容挑战,市场公平和正义不容挑战。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范围内,处罚液晶面板价格垄断已经不是头次。欧盟委员会在2010年12月对上述六家企业处以总计6.49亿欧元(合8.437亿美元)的罚款;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在2011年也因合谋操纵价格对这些企业处以1,940亿韩圆(合1.82亿美元)罚款。

    相比之下,因为在案发时间段内,国内反垄断法尚未颁布,本着法不溯及以往的原则,依据当时的价格法,国内的处罚额度已经属于非常之轻。发改委表示,如若依据反垄断法,则处罚将会更为严厉——此项表态,相当于对尚存投机心态的外资巨头的另类“重罚警告”。

“泰囧”:彩电业的真实写照

   

    2012年一部“泰囧”火了国产电影业。然而,这种“人在囧途”的传奇却并非全部来自于导演编剧的“杜撰”。在跨国巨头“强权”下的国内彩电业就是一部真实版《泰囧》的主人公。

    2006年前,甚至是去年、前年,在长达十年的液晶彩电普及的过程中,国内彩电企业都深受“上游制肘”。三星、奇美等对市场的操控主要表现在:1.面板价格下降时,集体协商减产面板保稳价格;2.下游征集市场火爆、面板供应充足时,强行提高价格;3.下游火爆、面板供应不足时,优先供应三星、LG、夏普、索尼、飞利浦等上游行业内客户,国内彩电业面临断供危机;4.面板技术进步时,先进产品优先供给上游行业内客户,造成国内彩电企业新品发布持续落后;5.利用垄断联盟,降低产品的售后和质保周期,损害彩电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在彩电企业过去的十年内,尤其是06年前后,国内彩电产业几乎年年会遇到以上的数条不公平待遇。上游企业的供给垄断的直接影响是,国内彩电企业在平板市场的份额,06、07、08年,在7成到3成之间的跳跃只需要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由于没有上游市场的议价和控制权,产品热销的时候不得不面临无货可买,产品积压的时候还需要拼命进口上游面板材料,辛苦获得的市场份额可能由于上游供应不足转瞬即逝,热销时节的盈利旺季却商品供应不足、淡季为了保障资金链和供应渠道的流畅不得不亏本促销等等局面……

    不能控制上游供给、没有稳定供给支撑,就不会有稳定的企业战略。没有核心供给的支持,技术创新的成果就只能躺在实验室里,变不成市场里的产品。上游供给不稳定、自身出货不稳定、市场份额就不稳定,渠道关系也不稳定。——三星等六家企业在液晶面板行业上游的操控对国内彩电业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目前退还的一个多亿的“账面价款”损失那么简单,而是直接拖住了国内彩电产业做大做强的脚步,拖住了每个企业和整个产业升级发展的脚步,是浪费了一代彩电人数年的“青春”。

    事实上,上游面板企业的价格垄断和操控,对国际彩电市场的影响,还不仅仅是拖住了国内彩电企业的脚步这么简单。

    例如,三星和LG本身就是大型彩电企业。他们往往以优势的价格、优势的供给保障权,获得第一时间最先进产品的市场供给。这促使二者成为了今日全球第一第二的彩电企业。此前,索尼曾经和三星合作建设过液晶面板厂。但是,即便是这种上游合作伙伴,索尼也会面临个别时期的“供应不足”。对合作伙伴尚且如此,更何况纯粹下游竞争对手的国内彩电产业界呢?

    上游面板产业的价格操纵,也有利于强化日系彩电企业的竞争力。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早期技术均来自于日本相关行业。直至目前,韩国和台湾面板企业,在设备和材料上依然对日本液晶产业界拥有或多或少的依赖。这种千丝万络的联系,使得六大国际面板界和日本经济界有着难以割舍的利益共同点。在面板产业上,优先和日本企业合作,尤其是在日本彩电企业愿意高价购买,或者像夏普和奇美那样拥有深层技术合作的背景下,国内彩电产业面临的是来自上下游的联盟性的竞争。

    面板企业的价格垄断操控不仅拖住了国内彩电企业的脚步,更是加强了韩国和日本彩电产业的竞争力,使得国内彩电品牌确实面临“内忧外患”的尴尬。——国内彩电产业整体的损失不是三个多亿就可以计量的。

    对于已经受到欧美韩中等国处罚的六大面板企业,他们得失又如何呢?一个必须被重视的是事实,六大企业联合操控价格的阶段,恰恰是面板行业技术进步最快、投资风险最高的阶段。通过价格操控获得更高收益,实际上是减少了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加速了外资面板行业的发展步伐。

    当处罚降临的时候,已经是数年之后。这时候的面板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没有处罚,也不大会再有价格操控;面板行业已经羽翼丰满,数亿的罚款不算什么大数;面板行业已经实现进一步的市场集中,例如三星不再和索尼合作;LG也甩掉了合作伙伴飞利浦;群创和奇美合并,并和夏普结成战略伙伴……这种产业集中使得即便不召开秘密会议,面板巨头也可以对市场趋势熟稔过人;同时,在日本经济不振的背景下,日系彩电企业的萎缩,也加大了国内彩电企业的采购话语权、国内面板业的成长使得国际巨头感到了危机的存在,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市场的利益天平自然向国内彩电企业倾斜。因此,在单一产业内看,此时的任何经济处罚,除了带给彩电企业一笔额外收益外,都不会对行业发展产生短期的剧烈影响,不过这不意味着迟到的公平没有意义。

民族面板业:黑白无间道

   

    架在国内彩电产业和以上被处罚的6家面板企业之间的是本土面板产业。6家国际面板巨头能够成功操控面板市场价格、对国内彩电产业产生危害性影响的前提原因,不在于这6家企业如何强大,而在于我们自己的面板企业如何弱小。

    没有自己的面板产业、彩电等行业上游市场话语权全部外放,以及当时国家反垄断法尚未出台、法制化建设不够健全,是外资面板巨头敢于操控市场的核心原因。其中前者才是根本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彩电产业国是日本、韩国和我国。其中,日本和韩国都拥有自主的面板产业。液晶技术的成熟和大发展更是始于日本。因此,面板价格被操纵,本质上是有利于日韩的,但是却有害于我国彩电产业。虽然欧美和韩国也对6大面板企业价格操控按进行了处罚,但是在实际的案件中受损最大的依然是我国相关产业:因为我们不仅是欧美那样的消费地、更是上游产品的主要采购地、终端产品的出口地。

    “损失最大化”的事实,可用如下数据描述:液晶面板占据液晶电视成本比例的均值为70%;在液晶显示器中,其成本比例更是可达9成。国内彩电市场早期液晶电视面板9成以上由涉案企业供给。早期国内彩电产业面板本土供给能力为零。同时,我国是全球最大彩电制造国,位列前三的彩电消费国。

    站在这样的基础数据上,国内彩电产业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被操控的面板价格”之痛,更多的则是“缺心少屏”之痛。

    除了最严格的法律监管条件,建立自身的面板产业才是构建最底层的市场公平的基础。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前期市场“受人宰割”的悲壮,促使了06年之后国内本土面板产业的崛起,促使了政府下定决心支持本土面板产业发展壮大的局面的形成。市场倒逼的作用,远大于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预见的力量,成为了国内彩电面板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同时展开的发改委对面板价格案的调查,则成为保护十分渺小的面板产业独立自由发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无形之手。

    随着京东方北京8代线以及华星光电深圳8代线在2011年的试产、投产,国内面板市场被外资巨头操控的局面才真正出现转机。也是从这一时刻起,国内彩电产业向海外市场进军的步伐才变得稳健、铿锵有力。甚至海信自主品牌彩电产品已经打入传统彩电强国日本的国内市场。

    “在面板这个行业有自己人的日子就是好”。这是彩电业内对本土面板产业发展成果的最直接感受。这种市场实际力量结构的转换,才能从根本上带给国内彩电产业公平竞争的市场机会。这就如同电影《无间道》中的卧底的作用:让你和对手的竞争变得透明和公平,让私下的小动作难以左右市场的根本趋势。

    事实上,在过去7年的时间内,国内显示产业在面板上的投资额度已经远远超过彩电终端产品。一条八代线就要280亿的投资,而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本土企业八代线就已达3条。此外还有数条高世代线建成,或者在规划之中。以千亿计的面板产业的直接投资,还拉动了更多上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国内本土显示产业上游产业链的逐步完备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就连昔日的价格操控的主要玩家三星和LG也已经在国内布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并希望成为本土面板制造业的参与者。国内彩电产业已经从昔日被上游市场操控、不得自主权的被动玩家,转变为吸引更多的上游企业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采购方。

    如果说发改委对6大巨头的处罚,体现了法制的公平,国内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及对任何拥有非分企图的垄断企业的威慑;那么本土面板业的成熟和发展则是执法机构能够毫无后顾之忧严格执法的强大支柱,更是使得市场秩序在根本力量对比上向公平公正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革命性力量。二者的关系不是谁取代谁,而是相符相乘。正式有了06年底开始的对三星等的司法调查,才使得国内面板行业能够拥有公平的竞争机遇自我发展。也正是本土面板业的崛起,使得外资巨头乖乖的接受司法审查的结果,甚至主动交代问题。司法过程的成果,又反过来继续促进国内面板企业公平有序竞争环境中的良性发展。

    站在更高的经济战略层次上审视这些年国内彩电和显示产业的发展,用产业安全的眼光思考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更可以发现法制力量和本土核心产业力量的建设,是促进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国内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即便是现在已经大有起色的本土面板业,也是还需更健全的法制体系去保障其在实力更为强大的外资巨头面前的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这个基点上,不难看出发改委的罚单不仅是对历史不公的纠正,更是对未来公平秩序建设的可靠威慑力量,是对本土产业发展、结构升级、尤其是核心产业自主能力建设的法制支持,特别是为国内产业实力处于弱势地位的产业领域,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可靠地市场公平机制的保障。对三星等的处罚,已经表明面板行业、彩电行业,核心产业能力和核心法制体系建设的良性互动已经形成,并不可动摇的成为国内所有经济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范本力量。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