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全球彩电市场迎接“过剩”时代

全球彩电市场迎接“过剩”时代(2)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03-15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面对全球液晶显示行业面板市场的转变,三星已经将注意力的重点转向了下一代显示器件OLED。国内面板巨头京东方也已经启动中等世代线的OLED面板工厂项目。更新技术的出现和加速普及化,已经说明传统平板显示遇到了一些瓶颈——这些瓶颈是三星、索尼这样的领头羊也无法突破的。业界人士更是普遍承认,在适合大规模普及的液晶及等离子显示产品领域,已经面临着“技术枯竭”的危险(那些更高标准的液晶技术——例如更高分辨率、更高亮度、超窄边拼接等,只是特种行业的宠儿,不会成为彩电这个主体市场的真正竞争者)。

    事实上,液晶面板和等离子面板过剩的不仅仅是产能,更包括“性能”和“工艺”。目前,液晶面板显示性能水平已经非常优秀,配合LED新兴的光源技术,无论是在反应速度、色彩还是节能指标上都已经接近家用市场需求的极限。以八代线、8.5代线、10代线为代表的大尺寸线工艺,亦已经能够经济的提供60英寸液晶面板——这被认为是家庭需要的彩电的尺寸上线了(如果更大,则可能房间装不下、地板不能承受那样的重量、或者失去经济性)。

    “性能过剩”,这还不仅仅是彩电面板面临的问题,也是彩电“芯”同样面临的问题。例如,2010年以来作为全球高端计算芯片供应商的英特尔提供的PC芯片的升级速度、新品发布速度、新品的“新”技术比重,以及旧款产品的下架速度都已经明显放缓。再例如,早期电脑高端绘图芯片价格非常昂贵,十年前能够流畅处理高清画面的芯片都会是高档产品,而目前处理高清视频流和渲染流已经是普通的集成型芯片,甚至APU内置显示芯片都能轻易完成的“必备标配”:彩电用IC产品的设计复杂性通常不及PC产品,同时智能电视也可以大量采用基于PC的芯片设计,由此不难看出彩电IC产业也已经面临产能和性能双双过剩的时代。

    2010年以来,全球彩电市场发生的供应链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要器件的产能增长超过市场增长,产能逐步过剩;产品性能指标较此前已经大大提升、性能水平几乎可以满足各类型的市场应用,性能过剩也已经不是秘密等两个方面。

    面对占彩电产品核心采购成本最关键两个环节的屏幕和芯片的双双进入“产能、性能”双重过剩时代,带给彩电企业的变化不仅仅是“采购变得容易”,“买”方市场带来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优势,更意味着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日益严重,和终端成本竞争因素在产品销售价值中的比重的日益提升。——投影时代网分析认为:这些变化,将成为国内彩电企业和全球彩电企业接下来必须认真对待的“核心问题”。

 标签:
本文导航
  • 第2页:全球彩电市场迎接“过剩”时代(2)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