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璀璨的音乐炫彩-Avalon Indra中型落地喇叭

来源:u-audio 更新日期:2008-03-26 作者:pjtime资讯组

前言

    在喇叭设计的历史上,Avalon可说是树立典范的创新者,他们不仅是全世界第一家采用全无平行面超复杂音箱设计的厂家,也是第一家应用陶瓷单体和钻石高音的喇叭厂家,这些是Avalon看得到的特点,其他在分音器上面的复杂设计,则是外表看不到的创新。多年以来,Avalon的喇叭一直维持极高的可辨识度,几乎一眼看到喇叭,就能讲出那是Avalon的设计,而Indra便是Avalon最新推出的中高阶款式。在Indra之上,还有Eidolon Diamond、Isis与Sentinel II,以下则有Ascendant一连四款喇叭,产品定位刚好在中间的位置。

    不过说来惭愧,写音响评论这些年来,虽然经常遇到Avalon,但多是惊鸿一撇,或是在音响迷家里面,或是安排音响店现场试听,总之,Avalon与我缘浅,没机会好好借回来试听一段时间。去年Avalon原厂副总裁Lucien Pichette来访,对于Avalon的介绍详细而不夸张,更让我心向往之,我们约好CES见面,届时可以采访总裁Neil Patel,于是在动身赴美之前,我请同仁向欧美商借Indra,等我CES回来进了办公室一看,才知道出动Indra非同小可,难怪多年来我一直缘悭一面。

重量级的木箱包装


    此话怎讲? Avalon喇叭运送时,都是采用木箱封装,Indra的尺寸虽然只说是中型落地喇叭,但加上木箱之后,就是庞然大物了,所以Avaolon喇叭的搬动,件件都非同小可,每次都要劳师动众。欧美小刘将Indra送来,还费劲地帮我们拆箱,简单的摆好位置,就等我回国试听了,还真要感谢他们的协助。

    为何Avalon要采用如此重量级的包装?这是老板Niel Patel的坚持。他说,消费者花了不少钱来买Avalon喇叭,原厂自然要想尽办法,在喇叭送到消费者手上之前,尽可能维护产品的周全完整,所以 Avalon从一开始就坚持使用重量级的木箱包装。此外,Neil也坚持每一款喇叭都要附上「精装版」的说明书,里面详细记载喇叭的设计特点、Break -in方式、摆位注意事项、空间与系统配合建议等等,用家可以仔细推敲如何在自家空间调整出最佳状态。 Neil认为,产品不仅本身要好,精致的包装与说明细节,更能让用家在拆箱时马上感受到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精致产品。有人说Hi End音响属精致工业的一部份,Avalon照顾细节的作法,体现了Hi End精致的内涵。

声音的艺术品


    在美国与Neil Patel的专访,约莫一个小时的访谈,我更相信Avalon成功的秘诀就藏在Neil Patel身上。这位仁兄风趣健谈,对于音乐与艺术的爱好则完全投射在音响设计上面。我问Neil有没有所谓Avalon之声?他说每一对Avalon喇叭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是他亲自设计调校,虽然大小有分、价格有别,可是表现都非常的棒,就好像画家作画,大小有分、价格有别,可是你怎么叫画家说他的画风都一样,或挑选一幅他最满意的作品?对Neil而言,Avalon的喇叭并不是一般消费性产品,而是声音的艺术品。

    延续着Avalon的传统,Indra依然采用全无平行面的音箱设计,喇叭正面向后倾斜8度,作为时间相位的机械补偿。从照片上看起来,Indra像是大型喇叭,尤其是以仰角拍摄的角度,更显得气势不凡,但实际上Indra的身高仅有104公分,宽度仅26公分,摆放起来不占空间,却有绝佳的视觉效果。与 Eidolon Diamond比较起来,Indra只矮了6.35公分(2.5英寸),宽度与深度差距也不大,可说是稍小的Eidolon Diamond。

箱体制作,费工费时


    看着摆放在试听室的Indra,可真是漂亮,精致打磨的箱体与玲珑有致的线条,看了真叫人喜欢,如果把Indra精致的设计外观和义大利Cassina家具摆放在一起,视觉上肯定是相得益彰。如果把两者的价格拿来比较,一套Cassina的沙发恐怕比Indra便宜不了多少,Indra还能够演唱好听的音乐,你说,Indra究竟是贵还是便宜?

    仔细端详Indra的细部木工,八角型前障板可说是「慢工出细活」。在CES采访Niel,他还秀了一段拍摄Avalon工厂的影片,但还没有配音说明,只能用看的,但却已经胜过繁琐的说明。原来Avalon的音箱,包括Indra在内,都是用许多MDF板贴合,然后直接削切出箱体的斜角,做出音箱初胚,这过程要损耗许多材料。

    初胚完成,接着要替喇叭贴上原木皮,Lucien在一旁补充说:「木纹的配对很不容易,而且天然木皮表面有时候会有不规则的树瘤痕迹,木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修补,而在美国生产Avalon,工时耗费越多代表成本越高。」配对好的木皮还需要木工一面一面贴上去,Indra上下各有两处斜角,平贴上去的木皮,最后一定会有多余的面,木工要仔细地把衔接处割掉,影片看到这里,Neil说这个工作最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把薄薄的木皮衔接处割坏了,那整个音箱就得刨掉重做。

    光是Indra的音箱需要多少时间制作? Neil说至少要一个星期,而Lucien则提醒我,画面上看到制作中的Indra和Isis半成品,已经都卖掉了,现在厂里面一直赶工,应付全球订单需求。供不应求的原因不仅是木箱制作难,他说优秀的木工也不多,Avalon自家也不过一、两个老手可以处理全部的程序,难怪生产速度慢,赶不上订单的需求。

Indra并非延续Eidolon的设计



    由于Indra看起来比Eidolon Diamond稍小一些,箱体复杂程度几乎完全比照Eidolon,我本猜想,Indra就是从Eidolon修改而来,不过Neil却纠正了我的想法。对于Neil而言,每一款Avalon喇叭都是独一无二,就算外观相互有延续性,但内部却大不相同,几乎每一款产品的开发都是全新的开始。以Indra来说,内部架构就和Eidolon很不一样,分音器也要重新设计,因为Eidolon Diamond使用钻石高音,中音虽也是陶瓷单体,但低音则是11寸的大尺寸单体,与Indra所使用的单体完全不一样,所以整个Indra的设计还是要从头开始,而不是Eidolon的延续。

    如果说Indra在哪些方面有延续性,Neil告诉我,有很多新的想法是来自Isis,他说Isis是近年来Avalon在喇叭设计上的一大突破,让喇叭更不受空间限制,很容易摆放,也不难驱动,声音特质依然维持Avalon的特色。可是Isis好虽好,Neil说它还是一对大型喇叭,价格还是居高不下,所以他想要设计出一对不到Isis一半价格,声音表现却有Isis九成功力的新产品,那就是Indra了。

追求完美的代价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会问,那Avalon不是自打嘴巴,声音表现只差一成功力,价格却多了一倍,消费者的算盘一打,当然都会买Indra了,怎么会用多一倍的价格追逐10%的声音提升?这其实是Hi End令人着迷,散尽千金的道理。要买一套播放起来声音还可以的音响系统,预算不必多,十万元以内丰俭由人,好好搭配声音其实还真不赖,但是当爱乐者嫌低音不太够、中频有点虚、高音也不够华丽,这时候就麻烦了,如果十万元能搭配出80分的系统,至少要多花一倍的钱,才能增加10%的音质提升,补上那不足的一点点。如果想好上加好?对不起,追求完美的最后一段路,肯定是销金窟,只问口袋够不够深。设定预算追求合理音质表现,可以用理性态度的面对,花大钱追逐「一点点」的提升,不是理性消费,但追逐「绝妙好声」,对不起,那是实现「音乐重播艺术」的范畴,不是理性消费,而是不计一切代价来寻求音乐重播之美。

    从Avalon原厂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长相接近Eidolon Diamond的Indra,骨子里其实是延伸自Isis的技术。 Indra所选用的单体,中、高音单体还是Avalon长期爱用的陶瓷振膜,低音仍是Eton特制Nomex/Kevlar振膜。其中,高音单体虽不是钻石振膜,但是内藏的钕磁铁引擎、音圈和框体设计,则与钻石高音雷同,差异仅是振膜不同,所以Indra的高频延伸比较保守,只有25kHz 。而两只7寸Eton低音,加上低音反射孔的助力,延伸可达28Hz。

分音器是Avalon的不宣之秘


    Avalon的不宣之秘,还包括分音器,Indra也不例外,即使我和Neil面对面,他也没讲分音器内容,只谈设计的过程。 Avalon喇叭的分音器全部采用手工搭棚,舍弃PCB板以避免造成音染,这是从Accent 2开始的传统,Indra也不例外。有趣的是,Neil人住在纽约,但Avalon工厂在科罗拉多,设计分音器的工作又非Neil定案,所以Avalon 在工厂里面会把喇叭完成品寄给人在纽约的Neil,但分音器不装上去,同时把各种规格的电感、电阻全部寄给Neil,让他可以方便地拔插更换,交替试听,找出最佳的分音器被动元件配置。

    这样试听调整分音器需要多久? Neil说这好像问画家需要多少时间画出作品一般,怎么能量化,他说以前需要很久时间,半年以上很正常,像Isis就很费时间,他调整了将近一年才定案。但Neil说他最近调整越来越得心应手,Indra大概调了两个多月就完成了,算是过程比较顺利的一款Avalon喇叭。

网罩、脚钉是聆听Indra的两大要点


    聆听Indra有两个重点要注意。第一,Indra的正面网罩不仅是保护单体和装饰,同时也是Indra整体设计之一,网罩后面有吸音棉,切割的角度也经过计算,是声音阻尼的一部份,所以原厂建议聆听时最好安装网罩。第二、Indra的低音反射孔设计在底部,所以原厂配备了Apex脚钉,可以将喇叭底部撑高,为低音增加吞吐的空间。也因为低音反射孔设置在底部,所以喇叭摆放位置的地板材质,对声音也有影响,如何调整Indra到最佳状况,还需要用家的巧思搭配。 

    为了迎接Indra,U-Audio准备了dCS Puccini SACD唱盘、Audio Research LS-26前级与Reference 110后级,而Puccini SACD本身具备数位音控,聆听过程也试着以Puccini直入REF 110。过去一般刻板印象,都认为Avalon不好推,但Indra似乎对扩大机友善许多,在商借的dCS与ARC尚未到齐前,我还使用了Hegel P2A与Cyrus 6vs2综合扩大机搭配,Indra也能有均衡的表现,只是规模感和重量感稍轻。相较之下,ARC的前后级组合,驱动力和余裕度当然比起综合扩大机好得多,试听心得也以dCS配ARC为准,但两部综合扩大机也能将Indra推出水准以上的表现,显然不能说是一对难推的喇叭。

Indra转性,变得很好推了?


    从Indra在编辑部开声的第一天,我们便已经对这对喇叭着迷了。欧美小刘帮我们把Indra拆箱放好,但还没有上脚钉,Indra送到时,我人还在美国,同事们不敢造次,等我回国才试听。等我回来上班,看到Indra之时,兴奋之情不在话下,等不及ARC和dCS送到,便接上Cyrus 6vs2综合扩大机轻松听,本以为仅是小试牛刀,素来难推的Avalon,拿普通功率的综合扩大机大概不容易搞定,没想到音乐竟是如此迷人,办公室的同事全都坐不住了,马上凑到Indra前面抢皇帝位试听。这般搭配Cyrus 6vs2,可真出人意表,难道Indra转性了,变得很好推?回头想想CES展上Avalon的搭配,不也是小功率单端真空管机吗?看来Indra真的不一样了,不再是难推至极的怪兽,而是想让人轻松听音乐的伙伴。 

    刚装好的前两天,Indra并没有加上Apex脚钉,一方面是还在找摆位,一方面是Apex脚钉的安装有些耐人寻味,我反覆看了几次说明书,确认无误才动手安装。原因是Apex脚钉和Indra之间,并没有固定用的螺丝,也就是靠Indra的重量压在Apex脚钉上,这脚钉有些高度,又采用三点避震,不免让人担心Indra摆上去够不够牢靠。不过说明书既然这么写,理当没错,也就按照Avalon的方法照做。加上Apex脚钉的Indra,低频段的实力更能展现,好处是低频的声音密度和速度感都明显提升,更显得出音乐的重量与权威感。

    yrus 6vs2搭配Indra大约三天,接着ARC与dCS送到,立刻上阵搭配,器材并安放在GPA Monaco Modular碳纤维音响架上面。搭配着大功率前后级的Indra,音乐表现的质地、规模、气势,当然与6vs2不可同日而语,但6vs2并没有细瘦、干扁、毛燥的缺陷,仅是音乐的力道强度、声音密度、音场规模显得比较小。加上原厂在音响展都敢用单端真空管机,可见Indra并不是吃功率的怪兽,反而可算是轻推的喇叭。

爱乐者梦寐以求的宝贝!

 

    无论从外观或声音表现上,Indra具备宛如绝世美女一般的超魅力,让人一听就上瘾,为之迷醉。音响很奇妙,有些喇叭设计很合理,音响效果也很棒,但音乐总是少了一点魅力,没有让人立刻竖起耳朵想好好聆听的动能,好像诸般美德齐备,却是不怎么讨人欢喜。而Indra则是浑身上下散发魅力的喇叭,那是难以言喻的音乐气质,音乐一飘散出来,真是迷死人了。你想,不过是一对喇叭,却能让人马上把情绪完完整整地投入音乐中,这不正是爱乐者梦寐以求的宝贝!

    用Indra听音乐真是享受,我要说Indra是送进编辑部评论最好的一对喇叭,也是让全办公室为之迷醉的喇叭,几乎不想把Indra送回代理商。两个多星期的聆听期间,上班真是一大享受。大伙儿都不想下班,趁晚可以恣意以庞大的音量聆听,享受完全沉醉在音乐当中的乐趣,我也借机邀请主笔轮流来试听室尝鲜。每到曲终人散,心里面盘算的主意都一样:哪天真想把Indra给请回家,要不编辑部添购做为参考,那可就天天上班都有耳福了。

使人融入音乐之中的魔力



    Indra 的魅力,在于轻松自在的高频延伸、在于线条优美又有紧致密度的中频、在于权威感十足的低频,这些都是「有形」的切割音乐来形容Indra的性能,实际上, Indra最迷人处,就是不着痕迹地把人带入音乐当中。是的,当音乐响起,你会忘了Indra的存在,脑海里浮现的影像,是卡拉洋站在柏林爱乐之前的畅快挥舞,是阿卡多神情凝聚地展现帕格尼尼炫技指法,是Carol Kid亲昵甜美的歌声,是林生祥唱「种树」的客家草根味,也是卡拉丝演唱「茶花女」的浓情艳致。是的,Indra唱起音乐来,马上让人想忘记音响的存在,寻觅音响的至高境界,不也只为了听见音乐的真滋味吗? 


    在Indra上面品味音乐的滋味,是清甜甘润、回味无穷的,不但可以听见音质音色之美,那种完全把情绪投入音乐当中的魔力,更可以听见藏在音乐当中的弦外之音。像是Katherine Jenkins在「From the Heart」专辑中演唱「公主彻夜未眠」(Nessun dorma),这位美女级女高音,身材曼妙不在话下,唱起歌来竟是浑圆厚实,在Indra当中表现这首曲子,更显其超魅力,脑海中浮现的景象是交响乐团众星拱月,Katherine Jenkins娓娓唱出杜兰朵公主思绪的千丝万缕,美人美声,思绪全神贯注在音乐当中,期待的最后「星星渐逝!天亮时,我将获胜!」(Tramontate, stelle!All'alba vincerò!)的最高潮来临,跟着全场听众热烈鼓掌,Barvo! 

    Indra具备极高的音乐密度,如临现场的包围感与深邃清晰的音场定位直可说无与伦比!譬如阿卡多的「魔鬼的颤音」,许多音响迷都特别注意三角铁的高频延伸够不够清脆响亮,但在Indra上面,你可以得到更多,三角铁不仅清脆亮丽,还可以听见三角铁的位置,从舞台后方清晰地穿透,宛如浮现在半空中的敲击点,真实到不行,小提琴与三角铁的唱和应答,更是把「钟」的乐曲意念,充满情感地表现出来。

刚烈有劲,轻如风拂


    这般高密度的音质重现能力,聆听钢琴也是无上的乐趣。像是阿格丽希在EMI录制的「萧士塔高维奇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权威的触键运劲,在Indra上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或重或轻,浓烈之处刚劲有力,轻柔之处如风吹拂。同样是钢琴,演奏,聆听未满30岁演奏贝多芬「悲怆」的Jonathan Biss,情感表现就是和成名的大师不同,年轻而有活力的音符跃动感,在Indra上面听来格外清新,「悲怆」之中蕴藏着无穷热情,仿佛欲破茧而出一般。拥有Indra的朋友,确实可以忘记音响的存在,这些藏在音乐中的情感和表情,才是拥有Indra的真幸福。

    Indra可以演示出扑天盖地的音乐气势吗?至少在U-Audio十多坪的试听室当中,Indra完全没问题,甚至可说是随心所欲。一路从贝多芬、布拉姆斯、德弗札克的交响曲听过来,然后到了马勒。喜欢庞大配器的马勒,一直是音响系统的难题,尤其那丰富又复杂的情感交织,音响不仅要能把声响的气势表现得当,还要刻画出细腻的情感。 

    用Indra听马勒如何?听听伯恩斯坦指挥的「马勒第五号交响曲」第四乐章,那波光漫烂如水一般流动的旋律,简直把心思都带到九霄云外,音乐美得不得了,慢慢地把情绪平静下来,跟着流动的旋律摇荡起伏,人世间音乐至美,大约是如此了吧?换上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的「马勒第六号交响曲」,音乐的风景为之一变,旋律依旧美不胜收,但蕴藏其中的死亡动机,却又鬼魅般地如影随形,音乐不单是美好纯真,还包含着阴暗恐怖,这般交织的音乐情绪,在Indra上面清晰变换,请跟着音乐调整呼吸,感受马勒那简直难以承受的重量。

器材规格

陷入低潮的编辑部

    送走Indra之后,编辑部面对了将近一个星期的低潮,大家上班都不太想开音响,因为追不回Indra那般美得宛如不是人世间可以听到的乐音(当然,这还包括送走ARC和dCS)。究竟Indra有多好?套句Neil Patel的话:「我(在Avalon)的任务是在聆听过程当中,不让音响在中间变成阻碍。」是的,Indra的珍贵之处,不单是音乐全频段的完整重现,更在于细腻动人的音乐情感流露,那才是拥有Indra的幸福所在。

Indra器材规格

    型式::3音路4单体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单体:1寸陶瓷振膜钕磁铁高音×1、3.5寸陶瓷中音×1、7寸Nomex Kevlar复合材料振膜低音×2 
    频率响应:28Hz~25kHz 
    建议扩大机功率:50~200瓦
    效率:87dB 
    阻抗:4欧姆
    尺寸:1040×260×410mm(高×宽×深) 
    重量:50.8kg(每声道)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