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8月31日,各大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已经按要求披露2025年上半年财报,屏显时代网之前已经发布了多期汇总推文,今天推送最后一批上半年财报汇总文章。本文汇总了TCL电子、TCL科技、创维集团、华显光电、信利国际等面板/电视企业;光峰科技、水晶光电等投影/xR/车载显示企业;伟志控股、晶科电子、元亨光电、新亚胜、勤上股份、成电光信等LED企业;豪威集团、富满微等显示芯片企业;宇瞳光学、中润光学、腾景科技等显示光学企业;德龙激光、英诺激光、华海清科、易天股份、联得装备、凯格精机、海目星、凌云光、炬光科技等显示装备与材料企业。下面是27家显示闲逛企业财报汇总一览表: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所汇总的27家显示企业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可圈可点。营业收入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实现了同比增加,仅6家同比减少。其中,12家企业增幅超过20%,接近半数。总营收超过20亿的有6家。归母净利润方面,实现盈利的有21家,亏损的仅6家;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的有13家,超过半数。
TCL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856 亿元,同比增长6.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6 亿元,同比增长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8 亿元,同比增长89.3%;实现经营现金流273 亿元,同比增长115.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67.7%,较上一报告期末增加2.78 个百分点;期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265.6 亿元。鉴于公司本年度新增投资较大,且预期贷款利息较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所提高,但公司会管理资产负债率在合理的区间。
报告期内,TCL 华星实现营业收入504.3 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43.2 亿元,同比增长74.0%;归属TCL 科技股东净利润26.3 亿元,同比增加51%。TCL 华星发挥规模和效率效益优势,持续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
公司保持在TV 和商显等大尺寸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市占率24%,同比增加4 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和EBITDA 利润率全球领先。在LCD 中小尺寸产品领域,竞争力快速提高:报告期内,显示器销量同比增长18%;NB 销量同比增长71%;车载销量同比增长61%;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1%;专显市场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将其整合命名为t11,产能达180k/月。自二季度起,此次收购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贡献正逐步提升。同期,公司还完成广州t9 项目二期建设工作。t9 与t11 将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增强公司在中小尺寸的业务规模和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为公司LCD 业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OLED 业务领域(t4,G6 代线)持续增长,销量同比提升8.7%;营收同比增长9.2%。柔性OLED 手机出货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四,折叠产品市场出货稳居全球前三,穿戴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出货。目前,t4 工厂产能稼动率、项目投入产出及EBITDA 率均保持国内行业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G5.5 印刷OLED 生产线(t12)的建设,产能正在从3k/月提升至9k/月。t12 项目在生产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持续优化。在此基础上,公司正积极推进高世代印刷OLED 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有信心在下一代OLED 产业及相关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光峰科技 2025 上半年:营收9.61 亿元,影院业务整体发展稳健,不断调整车载业务的市场策略
当前,公司正处于全面推进战略落地和业务转型的关键期,阶段性业绩有所承压,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61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 1.31 亿元,上年同期为 1090.96 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 4618.18 万元,上年同期为 1347.93 万元。报告期内销售回款增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表现转好,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025 年是公司核心技术向上游突破关键的一年。一方面,公司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积极调整业务发展,持续夯实影院和专显等高毛利、优现金流业务的优势竞争地位,不断调整车载业务的市场策略,避免无效内卷和无序竞争,同时优化家用产品的技术路线和功能;另一方面,公司在加紧向激光产业上游突破打造核心器件,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前沿领域的投入,通过上游核心器件的突破,推动公司在AR 眼镜、机器人等新赛道、大赛道的业务布局。
订单及合作稳步推进,聚焦高价值车载光学业务。在车载业务的市场策略制定中,公司更注重平台化技术所带来的灵活性与风险防控能力,通过优化产品及技术布局,向更加稳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转型,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业务模式方面,公司将聚焦智能座舱、动态地面投影(DGP)、ALL-in-ONE 全能彩色激光大灯三大核心业务线。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影院业务整体发展稳健,实现营业收入2.88 亿元,同比增长7.48%,持续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快速完善VLED LED 电影屏产品线,持续实现降本优化,并在国内外市场积极推广VLED LED Cinema 放映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安装41 块LED 屏幕,其中新增屏幕市占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应用于大阪世博会的中国馆、柬埔寨馆和非洲加蓬馆,以近百台激光工程投影设备突破物理展陈边界,完成十余个展项的光影呈现任务,标志着公司专业显示业务凭借领先的技术积累及过硬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创维集团:营收362.64亿,同增 20.3%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创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362.64 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 301.53 亿元显著提升 20.3%,创历史同期新高。盈利方面,集团上半年实现毛利 44.68 亿元,税后利润 3.65 亿元,归母净利润125百万元,同比下降67.4%。基本每股收益为 0.0566 元。
上半年,中国大陆市场的营业额约人民币28,290百万元,同增24.6%。其中,智能家电业务占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的37.8%(去年同期:43.8%)、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占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的9.3%(去年同期:11.5%)、新能源业务占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的48.7%(去年同期:39.7%)、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占余下的4.2%(去年同期:5.0%)。海外市场营业额为人民币8,053百万元,占创维集团总营业额的22.2%,同增7.1%。
报告期内,创维集团智能家电业务的营业额营收17,074百万元;同增9.4%。其中,智能电视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业额录得人民币5,536百万元;同增0.2%。智能电视产品于海外市场的营业额为人民币4,100百万元,同增3.8%。尽管电视产品销量同比有所下降,创维集团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和稳固的供应链体系,成功提升了电视产品毛利率和销售单价,令销售额同比有所增长。
TCL电子:营收同增20.4%,技术驱动与全球化战略共振实现高质量增长
TCL 电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实现收入 547.8 亿港元,同比增长 20.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 10.6 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 62.0%,创下近年来同期最佳业绩表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公司战略核心的 Mini LED 电视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全球出货量达 137 万台,同比激增 176.1%,持续稳居全球首位,彰显出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双重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成色。
2025 年上半年,TCL 电视全球出货量达 1346 万台,同比增长 7.6%,稳居全球品牌电视出货量前二位置。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精准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其中,大尺寸显示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实现收入 283.5 亿港元,同比增长 9.4%,毛利率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至 15.9%,成为拉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的核心引擎。
国内市场方面,受益于国家 "以旧换新" 政策的持续发力及公司中高端战略的有效落地,TCL 电视出货量实现稳健增长。上半年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 3.5%,其中 TCL 品牌电视出货量同比增幅达 10.2%,零售量及零售额均位列市场前二。值得关注的是,Mini LED 电视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显著提升,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154.2%,占比提升至 21.2%,较去年同期提高 12.6 个百分点,标志着中高端产品已成为驱动国内业务增长的主力。
国际市场同样表现强劲,上半年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 8.7%,其中 Mini LED 电视出货量同比激增 196.8%,占比提升至 7.7%。分区域看,新兴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货量同比增幅达 18%,欧洲市场增长 13%,即使在面临关税挑战的北美市场,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实现了平均售价(ASP)13% 的逆势增长,彰显出全球化布局的韧性与活力。截至报告期末,TCL 海外产品营收已接近总营收的一半,全球化战略成效持续显现。
华显光电:营收激增72%,模组一体化战略铸就6倍净利增长
2025 年上半年,华显光电(00334.HK)凭借与 TCL 华星的面板模组一体化深度协同,实现了规模与利润的双重爆发。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1.71 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 72.2%;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达 5104 万元,较去年同期激增 631.9%,每股基本盈利 2.43 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
报告期内,华显光电总销量达 3370 万片,同比大幅增长 70.0%,强劲的出货表现直接带动营收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值得关注的是,第二季度单季销量达到 2040 万片,环比第一季度大幅增长 54.4%。
在产品均价方面,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公司整体销售产品平均售价为 96.9 元,同比小幅下降 3.9%。但得益于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摊薄效应,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在 3.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营收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实现了盈利水平的同步提升。期内公司毛利达 1.18 亿元,同比增长 70.0%,为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尺寸显示模块领域,公司重点布局的平板类模组和商用显示产品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受益于 "国补政策" 及品牌商促销活动的双重驱动,教育类平板市场需求旺盛,带动公司平板类模组销量同比激增 91.1%,达 430 万片,营业额 7.427 亿元,同比增长 71.3%。商用显示产品表现更为抢眼,销量同比增长超过 2.7 倍,达 170 万台,营业额达 7.47 亿元,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信利国际 2025 上半年营收微降 5.7% 非手机业务构筑抗周期防线
信利国际(00732.HK)上半年实现综合营业净额约 80.98 亿港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85.85 亿港元同比下降 5.7%;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 1.41 亿港元,同比减少 19.2%;基本每股盈利 4.49 港仙,董事会拟派中期息每股 5 港仙。尽管整体业绩承压,但公司非智能手机相关业务展现出较强韧性,6 月单月营业额同比增长 9.4%,呈现边际改善迹象。
财报数据显示,信利国际上半年毛利率为 7.9%,较 2024 年同期微降 0.2 个百分点,体现出在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的成本控制挑战。
业务结构方面,智能手机相关产品业务成为业绩拖累项,上半年销售额按年减少 12.1%,这与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行业环境密切相关。相比之下,非智能手机相关产品业务(包括车载、工业、医疗及物联网相关产品)表现出更强的抗周期能力,仅按年录得 0.4% 的轻微减少,成为支撑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柱。这种显著的业务分化表明,信利国际近年来推进的业务多元化战略正在逐步显现成效,非消费电子领域已构筑起一定的业绩缓冲带。
豪威集团:营收139.40亿元,同增15.49%
2025年上半年,豪威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为139.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49%。其中半导体设计业务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15.7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3.01%,较上年同期增加11.08%;公司半导体代理销售业务实现收入23.14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6.60%,较上年同期增加41.73%。
2025年上半年,豪威集团半导体设计业务中,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3.4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4.21%,较上年同期增加11.10%;公司显示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30%,较上年同期减少2.60%;公司模拟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5.50%,较上年同期增加20.88%。
本报告期内,豪威集团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研发投入金额约为17.24亿元,占公司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收入的14.90%,较上年同期增长9.01%。公司持续稳定地加大在各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为产品升级及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充分的保障,公司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
水晶光电:净利增17%:汽车电子与AR/VR构建增长双引擎
水晶光电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0.20 亿元,同比增长 13.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01 亿元,同比增长 17.35%,基本每股收益 0.37 元,业绩增速跑赢行业平均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 29.46%,较上年同期增长近 2 个百分点,净利率达 16.81%,盈利质量持续优化,凸显出核心业务的强劲盈利能力。
在业务结构方面,水晶光电三大成长曲线协同发力成效显著。作为第一成长曲线的消费电子板块表现稳健,实现收入 25.13 亿元,同比增长 13%,占总营收比重 84.19%,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其中薄膜光学业务通过深化与北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完成消费电子终端品类全覆盖,高端滤光片成功拓展至车载、无人机等新场景,微棱镜产品出货量连续增长,市占率提升近两位数。
汽车电子(AR+)板块成为第二成长曲线的核心增长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41 亿元,同比激增 79.07%,业务占比提升至 8%。该板块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 16.79 个百分点至 25.24%,主要得益于公司成功拿下国内一流主机厂及合资品牌多个新项目订单,尤其是 LCOS 技术路线 AR-HUD 项目的定点突破,标志着在车载光学高端领域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以 AR/VR 为核心的第三成长曲线加速布局,公司在反射光波导、衍射光波导及光机技术领域实现多项关键突破,目前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据披露,光波导业务作为公司 "一号工程" 进展超预期,计划年底完成 NPI 黄金线量产打通建设,随着供应链成本下降与生态内容爆发,有望成为未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增长极。
市场拓展方面呈现 "内外兼修" 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外销收入达 11.98 亿元,同比增长 14%,占总营收比重 72.77%,欧洲和亚洲市场持续贡献稳定增量。内销表现更为亮眼,实现收入 7.75 亿元,同比增长 19.66%,国内战略大客户深度协同效应逐步显现,有效对冲了部分地区市场波动风险。
伟志控股:车规级LED背光模组全球市占有率达 15%
2025 年上半年,伟志控股(01305.HK)交出一份 “营收微降但利润高增” 的中期成绩单。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1.27 亿港元,虽同比小幅下降 3.3%,但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达 2850.5 万港元,同比显著增长 18.93%,基本每股收益为 12.97 港仙,呈现出 “结构优化胜于规模扩张” 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业绩亮点集中体现在核心业务的强劲表现与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 11.3% 大幅提升 3.5 个百分点至 14.8%,这一显著变化主要得益于 LED 背光业务的战略性聚焦。期内该业务实现收入 11.03 亿港元,同比激增 22.6%,占总营收比重高达 97.8%,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细分市场领域,伟志控股车规级 LED 背光模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 15%,稳居行业首位。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超 92%,其中车用中控屏及 HUD(抬头显示器)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增幅均超 25%,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显示需求升级。
晶科电子:营业收入11.13 亿元,汽车智能视觉成核心引擎
晶科电子(股票代码:02551.HK)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3 亿元,同比增长 3.9%,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实现毛利 1.67757 亿元,尽管受战略项目投入增加影响,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 1123.2 万元,基本每股收益 0.02 元,但公司核心业务板块表现亮眼,尤其是汽车智能视觉领域的车规级器件产品订单实现大幅增长,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晶科电子主营业务由汽车智能视觉、新型显示、高端照明三大板块构成,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共同支撑公司整体营收稳定增长,展现出良好的业务韧性。
在各业务板块中,汽车智能视觉业务成为最大增长亮点。报告期内,公司车规级器件和模组产品由于产品性能竞争力,量产项目增多使得相关产品销售额大幅上升。尽管受汽车行业上半年竞争加剧影响,智能车灯产品业务收入下滑导致汽车智能视觉产品整体收入为 4.185 亿元,同比下降 9.3%,但车规级器件产品订单的大幅增长充分体现了产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目前,汽车智能视觉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已达到 37.6%,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核心重心。
与此同时,新型显示和高端照明两大业务板块保持良好稳健发展,构成公司业绩的坚实基本盘。新型显示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实现收入 3.544 亿元,同比增长 30.3%,主要得益于大尺寸电视机背光模组和 MiniLED 显示技术的应用带来利好,同时国家家电补贴政策延续,使得集团新型显示产品订单持续增加。该业务聚焦于直下式或侧入式背光液晶电视的 LED 器件和模块,受益于显示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稳定;高端照明业务则在植物照明等细分领域持续渗透,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市场份额。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有效对冲了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保障了公司整体经营的稳定性。
作为公司在汽车智能视觉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领为视觉大湾区总部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逾 24 亿元,占地面积约 72 亩,规划建设智能视觉产品研发中心及数字化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超过 70 万套智能前灯系统、70 万套智能尾灯系统及 20 万台车载 HUD 设备的产能规模,成为公司面向汽车智能视觉产品和系统业务板块的总部。
元亨光电:营收同增41.56%,净利激增65%
2025 年上半年,元亨光电实现营业收入 4.47 亿元,同比增长 41.5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949.25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65.09%,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位数高增,经营业绩显著优于预期。
作为元亨光电营收支柱的 LED 显示屏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 3.75 亿元,同比增长 43.66%,占总营收比重高达 83.9%,成为驱动整体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一板块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双重因素:一方面,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功开发多个新客户并深化原有合作关系,海外订单量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国内市场需求稳步释放,推动订单量与出货量同步上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报告期内销售毛利率达到 31.93%,销售净利率为 11.04%,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增速(65.09%)显著高于营收增速(41.56%),反映出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成本控制能力持续增强。营业总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为 89.53%,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有效支撑了盈利水平的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 4921.89 万元,与净利润规模基本匹配,显示业绩增长具有坚实的现金流支撑,财务状况健康稳健。
在市场布局方面,元亨光电采取境内外市场协同发展策略。公司以境外销售为主,采用直销与非直销相结合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市场或客户的依赖风险。上半年海外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公司通过深化客户需求挖掘、建立长效跟进机制等精细化营销手段,成功把握全球 LED 显示市场的增长机遇。这种全球化布局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也增强了公司抵御区域市场波动的能力。
新亚胜 2025上半年财报:营收1.91 亿元,结构优化凸显增长韧性
2025 年上半年,新亚胜实现营业总收入 1.91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85 亿元增长 2.88%;实现净利润 2306.54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2447.16 万元小幅下降 5.75%。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公司通过深耕核心业务、优化市场布局和精准成本控制,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
从业务结构来看,新亚胜上半年呈现出鲜明的 “双轨发展” 特征。核心业务显示屏板块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户内显示屏实现收入 5790.23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30.38%;户外显示屏收入达 1.27 亿元,占比 66.86%,构成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值得关注的是,户外显示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74%,但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 3.81 个百分点至 31.97%;户内显示屏毛利率为 35.22%,同比下降 2.44 个百分点,反映出显示器件行业整体面临的盈利压力。
区域市场布局方面,新亚胜境内外业务呈现显著反差。境内市场表现亮眼,实现收入 2326.94 万元,较上年同期激增 178.83%,主要得益于新客户开发成效显著及新产品推出带来的增量市场。尽管境内业务毛利率仅为 12.89%,同比下降 13.38 个百分点,但为未来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境外市场仍为主要营收来源,实现收入 1.67 亿元,占总收入的 87.79%,虽同比微降 5.42%,但保持了 36.28% 的较高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显示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持续竞争力。
勤上股份2025上半年财报:营收 2.63 亿元,同增18.8%
勤上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63 亿元,同比增长 18.8%;但归母净利润呈现亏损状态,为 - 2812.30 万元,同比下降 24.80%,呈现出营收增长与利润下滑的背离态势。
从业务构成来看,勤上股份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出显著的集中化特征。其中,户外庭院用品业务表现突出,占总营收的 74.25%,成为公司当之无愧的核心业务板块。户外照明业务占比 18.99%,景观亮化业务占比 4.97%,显示屏及其他业务占比 1.78%,而室内照明业务占比仅为 0.01%。与 2025 年一季度相比,户外庭院用品的占比从 71.36% 进一步提升,显示公司在业务聚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源持续向优势板块集中。
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 17.21%,销售净利率则为 - 10.68%。营业利润亏损 3034.40 万元,利润总额亏损 3060.64 万元,净利润亏损 2812.86 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单季业绩表现弱于第一季度,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降幅(-11.52%)较一季度(-4.73%)进一步扩大,反映出成本压力在第二季度有所增加。尽管公司通过业务聚焦实现了营收增长,但成本控制未能同步跟进,导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出现。
成电光信:营收利润双降
成电光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6919.52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1.45 亿元大幅下降 52.37%;归母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盈利 2699.48 万元转为亏损 423.28 万元,同比降幅达 115.68%。
继 2024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89.86% 的高速增长后,2025 年上半年营收回落至 2023 年同期水平下方(2023 年上半年营收为 7651.46 万元)。净利润结束了连续三期半年报的增长态势(2023H1 增长 38.63%,2024H1 增长 40.32%),首次出现亏损。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额更大,达到 495.03 万元,同比降幅 119.1%。
报告期内毛利率为 36.13%,较上年同期的 46.25% 下降 10.12 个百分点,连续三期半年报呈下滑趋势,较 2023 年上半年的 60.15% 已累计下降 24.02 个百分点。净利率由上年同期的 18.58% 转为 - 6.12%,同比下降 24.7 个百分点。
从单季度表现看,二季度业绩呈现一定改善迹象。2025 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 34.74%,虽同比下降 6.21 个百分点,但环比一季度下降 4.77 个百分点,降幅收窄;净利率为 - 0.77%,较一季度的 - 19.04% 大幅提升 18.27 个百分点,显示公司在二季度采取的经营调整措施初见成效。
成电光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特种显示产品与网络总线产品形成双主业格局。报告期内,特种显示产品占比 54.32%,网络总线产品占比 45.38%,其他业务占比仅 0.30%。
富满微:营收同比增26.42%,亏损幅度收窄
报告期,富满微实现收入38,279.2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76.75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25.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974.73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3.10%。
富满微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高品质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研发、封装、测试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包括LED 屏控制与驱动芯片、功率器件(MOSFET/IGBT)、MCU、快充协议芯片、5G 射频前端分立芯片及模组芯片,以及各类ASIC 芯片。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家电行业,通信设备、工业控制等传统领域,同时也深入物联网、新能源、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及5G 通信等新兴电子领域。
宇瞳光学:营收利润双增长,车载光学成新引擎
宇瞳光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4.16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2.49 亿元同比增长 13.38%;归母净利润 1.08 亿元,同比增长 27.19%,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长,呈现出良好的盈利提升态势。基本每股收益为 0.29 元。
在盈利能力方面,宇瞳光学上半年毛利率达到 24.71%,较上年同期提升 2.72 个百分点,显示出产品竞争力的持续增强。其中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进一步提升至 25.18%,同比上升 2.45 个百分点,单季度盈利能力改善趋势明显。尽管受成本结构调整影响,净利率较上年同期微降 0.17 个百分点至 7.60%,但整体盈利质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业务结构优化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光学镜头制造业实现营收 13.30 亿元,同比增长 12.77%,占总营收比重超过 90%。在具体业务板块中,传统安防类业务保持稳定贡献,而智能家居和车载类业务增长尤为突出,其中车载光学业务同比大增 37.78%,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新引擎,充分体现了公司战略布局的前瞻性。
宇瞳光学在安防领域建立了较为坚实的市场领先地位,战略布局了车载镜头、车载HUD、激光雷达、智能车灯等智能驾驶领域,同时加大工业、视讯、红外热成像、摄影、投影光机、AR/VR 镜头等方面的投入和营销。
从战略布局看,公司正加快推进 "车载光学生产项目"" 多元化应用光学项目 " 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在车载光学、机器视觉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上半年经营现金流的显著改善,为公司持续推进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公司把握汽车智能化带来的车载光学市场机遇。
中润光学:高清拍摄及显示领域增速迅猛,同增274.61%
报告期内,中润光学实现营业总收入24,972.92 万元,同比增长29.73%;实现利润总额2,208.35 万元,同比增长4.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56.46 万元,同比增长0.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01.57 万元,同比增长14.34%。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12,884.22 万元,同比增长7.31%;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5,727.01 万元,同比下降0.39%。
中润光学业务领域的不断丰富,产品品类也越来越多,公司具备全玻、玻塑、全塑等各种镜片材质及其组合的产品研制能力,形成了以大倍率变焦为优势,涵盖中小倍率变焦和定焦的全类型产品线,并已经开发出了红外热成像镜头,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安防、智慧国防、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工业检测、医疗检测、投影显示、视讯会议、智能驾驶、摄影摄像等众多领域。
报告期内,中润光学围绕既定的战略方向,进一步加强了新产品、新技术应用转化与市场推广,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及核心技术积累,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增加、客户质量不断提升;各领域产品收入均呈增长趋势,智慧监控及感知领域平稳增长,较上年同期增长20.14%;高清拍摄及显示领域增速迅猛,较上年同期增长274.61%;智能检测及识别领域增长明显,较上年同期增长108.98%。
报告期内,中润光学研发投入为2,964.6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4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1.87%。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2 件,其中发明专利12 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 件,其中发明专利15 件。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70 件,其中发明专利137 件。
报告期内,中润光学立足核心技术,保持并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和国家战略,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巩固在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公司继续在智慧安防、无人机、视讯交互等领域保持发展优势,并在投影显示、智能家居、智能驾驶、工业检测、红外热成像、AIOT 等多个细分应用行业继续拓展。
腾景科技:营收、净利双增,AR智能眼镜业务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期内,腾景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26,287.7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58.8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62.4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8%。主要系:1、报告期内受益于AI算力需求驱动高速光通信元器件市场增长态势,公司持续加强光通信领域业务开拓和产品交付,推动光通信领域收入增长;半导体设备等新兴应用领域高端光学模组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立足长远发展和未来业绩增长,持续加大关键领域业务布局的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0.71%。
在垂直整合能力建设方面,腾景科技加快推进合肥控股子公司应用于高速光通信领域的部分晶体材料产品扩产,并在客户订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南京分公司开展的AR智能眼镜近眼显示光波导+光机模组业务在消费级市场的导入取得积极进展,并逐步开展产品量产交付;推进对控股子公司GouMax 的业务整合,实现在境内合资公司的高迈光通讯技术(福建)有限公司具备独立生产GouMax 多型号光测试模块/设备产品的能力;武汉全资子公司已完成高速光引擎生产试制线的建设,在光引擎封装工艺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公司实现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能力延展、升级,为后续的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腾景科技研发投入2,910.77 万元,占营业收入11.07%。公司继续围绕客户需求,紧跟高速光通信技术集成化演进趋势、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趋势、AR 眼镜近眼显示技术加速落地趋势,积极进行光学光电子行业的技术研究和前瞻布局,持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加深、拓宽技术护城河,推动公司产品结构提质、价值含量提升。
德龙激光:营收微增、毛利稳定、现金流改善
德龙激光(股票代码:688170)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 2.85 亿元,同比增长 2.49%;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0%。尽管归母净利润出现 1548.44 万元亏损,同比下降 56.92%,但公司核心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实现显著改善,展现出在行业调整期的运营韧性。
分产品看,精密激光加工设备销售收入2.05 亿元,同比增长1.72%,占主营收入的72.34%。公司长期聚焦半导体、电子、新能源及面板显示四个下游应用方向。半导体相关激光加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0.86 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9.54%,主要因为成熟产品销量减少,新产品下游客户扩产具有周期性;
电子领域激光加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0.66 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53%,公司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推出的玻璃、陶瓷、FPC 等激光加工设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去年订单在今年转化;新能源领域实现销售收入0.36 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9%;
面板显示激光加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0.17 亿元,主要为柔性OLED、LCD 显示等领域产品。激光器对外销售实现收入2,332.47 万元,同比增长47.98%,主要是固体超快激光器中的皮秒激光器收入增长95.08%。激光器对外销售收入中,纳秒激光器销售收入占比18.60%,皮秒、飞秒及可调脉宽等激光器销售收入占比81.40%。
德龙激光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掌握了LCD 和OLED 显示面板激光切割技术,该技术是主要针对OLED 薄膜材料、盖板玻璃、偏光膜、PET、PI 等多层复合材料的激光切割技术,通过不同膜层材料的特性选择不同波长、脉宽、能量的激光参数实现半切、全切及选择性切割功能。该技术集合了自动上下料、视觉定位、AOI 检测分选、MES 信息交互等智能化功能,可以根据客户显示面板生产制程和厂房规划提供定制化设计。依托于该核心技术形成了全自动偏光片激光切割设备、全自动柔性OLED 模组激光精切设备等系列产品。
目前,“巨量转移技术”和“巨量检测修复技术”是Micro LED 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公司已经在相关技术领域做了技术储备,自2022 年获得首个客户订单后,公司积极进行产品推广,现已获得多家头部厂商订单并获得验证通过。
英诺激光:营收净利齐升,盈利质量显著改善
英诺激光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1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03%,营业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 847.93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230.06%,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重增长,呈现出显著的盈利改善态势。
2024 年,英诺激光已完成对若干新业务的布局工作,形成了“以激光器为核心,以激光解决方案为触角,涵盖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新一代显示和生物医学等多元下游行业”的业务布局,多元下游行业开始竞相贡献增量。今年以来,公司秉持“坚定信心、提升业绩、分享成长”的经营策略,发挥“技术和产品能力”而占领先机;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以放大效用;锻造“团队和管理能力”来提升效益;推进AI 赋能产品设计和日常管理。
多年来,英诺激光立足领先的激光器引领的“光源+光学/运控/视觉+工艺”平台能力,只做瞄准客户“痛点”需求的事,只做为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事,只做立足自身激光器优势的事。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激光器的领先优势,“解锁”下游行业的“痛点”需求,不断提升激光技术的渗透率。同时,公司以激光器和激光模组两类产品深耕下游行业,以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质、增效、降本”。在Micro LED 领域率先提出建设巨量转移工艺线和采用固体激光技术路线等思路。
报告期内,激光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3,056.58 万元,同比下降9.05%;激光模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为5,855.84 万元,同比增长235.14%。
华海清科:营收破19亿,核心设备量产驱动业绩增长
报告期内,华海清科实现营业收入19.50 亿元,同比增长30.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5 亿元,同比增长16.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0 亿元,同比增长达25.02%。同时公司持续优化生产、管理等内外资源配置,规范设计、研发、制造、客服等全流程管理,深化精益运营,强劲发展动能。
持续推进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一方面基于现有产品CMP 产品、离子注入产品面向更先进制程工艺和功能需求不断进行更新迭代,另一方面积极布局减薄装备、划切装备、边抛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拓展,为客户提供3D IC全流程解决方案,满足当下AI 芯片、HBM(高带宽存储器)堆叠封装、Chiplet(芯粒)异构集成等前沿技术领域的迫切需求。
华海清科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基于现有产品持续的迭代升级,积极布局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拓展,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46 亿元,同比增长40.44%,全面布局CMP、减薄、划切、边抛、离子注入和湿法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截至2025 年6 月30 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00 件,软件著作权39 件。
易天股份:营收增92%、净利扭亏暴增189%!
报告期内,易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3.04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58 亿元大幅增长 92.41%;归母净利润 2996.56 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较上年同期的 - 3400 万元增长 189.19%;扣非净利润 2860.11 万元,同比增长 184.55%,业绩呈现全面爆发式增长态势。
易天股份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大新客户拓展力度;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以技术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及生产难题。依托先进技术、稳定的产品质量、优质品牌和良好服务,从市场销售网络建设开始,横向拓展海外市场空间。公司通过国际化与差异化市场拓展并进,核心客户订单额、海外市场出货量均实现增长。
在LCD 显示设备领域,中大尺寸模组组装设备的整线技术能力优势凸显。易天股份推出88 寸、100 寸及130 寸清洗偏贴脱泡整线,已具备130 寸以下整线组装能力,持续推进整线技术升级,并向更大尺寸整线制造能力突破。报告期内,公司首条110 寸RTP 卷材偏贴整线方案完成关键阶段交付并获客户认可;大尺寸RTP 及配套半自动返修设备取得了包括三利谱、华星光电等客户订单。公司大尺寸LCD 模组设备出货量持续保持业界领先,随着国内面板厂商在海外拓展建厂,公司获得了华星光电、蓝思科技、无锡夏普、璨宇光电等客户的海外订单。
在柔性OLED 显示设备领域,易天股份推出了超高精度的偏光片贴附设备、柔性OLED 面板制作工艺所需膜材贴附设备(如OCA 贴合设备、取后覆膜设备、支撑膜等设备),获得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等客户订单。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京东方第8.6 代AMOLED 生产线项目订单,柔性OLED 覆膜设备已在合肥维信诺相关产线完成验证。
在VR/AR/MR 显示领域,易天股份推出的VR/AR/MR 制造工艺中所需膜材制造的覆膜、清洗、偏贴、自动化检测配套等设备,获得了京东方、视涯科技、歌尔股份、芜湖微显、梦显科技、青岛虚拟显示等客户订单,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份额。
在Mini/Micro LED 设备领域,新型模压覆膜设备完成交付。微组半导体深化与客户京东方、惠科股份、兆驰晶显、鸿利显示、聚飞光电、雷曼光电、洲明科技等众多新型显示行业客户的合作,持续获得客户订单。易天半导体加大MiniLED 巨量转移设备的研发与推广,积极展开与行业龙头客户的合作,通过深入的技术交流,获得客户对技术路线的认可并打样。
联得装备:新型显示、智能座舱等四大业务板块均实现技术突破与订单落地
报告期内,联得装备实现营业收入 6.37 亿元,虽同比下降 5.34%,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 2.3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61.07%,主要得益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运营效率显著提升。现金流的强劲增长不仅反映出公司回款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的优化,更为后续业务拓展与研发投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
报告期内,联得装备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显示智能装备、汽车智能座舱系统装备、半导体封测设备、新能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绑定设备、贴合设备、偏贴设备、覆膜设备、检测设备、大尺寸/超大尺寸TV 模组整线设备、移动终端自动化设备、汽车智能座舱系统组装设备、超精密点胶及3D 点胶设备、Mini/Micro LED 芯片分选设备、扩晶设备、真空贴膜设备、巨量转移设备、高精度拼接设备、半导体倒装设备、固晶设备、AOI 检测设备、引线框架贴膜设备、钙钛矿光伏涂布/VCD/HP 等设备、锂电池模切叠片设备、电芯装配段及Pack 段整线自动化设备。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4,739.82 万元,占营业收入7.4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85 人,占公司总体员工数量的27.61%。在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优秀技术人才的推动下,公司产品制造水平、研发创新能力一直居于国内同行业的前列。截至2025 年6 月30 日,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290 项,其中有73 项发明专利,199 项实用新型专利,18 项外观设计专利,并已获得软件著作权189 项。
联得装备在TFT-LCD 显示、OLED 显示、Micro-OLED 显示和Mini/Micro LED 新型显示领域的生产设备研发布局广阔,是国内领先的显示领域装备制造商,基本覆盖了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分别有绑定设备、贴合设备、AOI 检测设备、贴膜/覆膜设备、偏贴设备、精密点胶设备。在Mini/Micro LED 领域,已经推出芯片分选设备、芯片扩晶设备、检测设备、真空贴膜设备、芯片巨量转移设备、高精度拼接设备等。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加强自身在新型半导体显示装备领域的技术储备,在保持公司在后段设备研发中的优势的同时,继续积极开拓显示中前段设备的研发,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支撑该业务的快速成长。
联得装备在汽车智能座舱系统行业的布局逐渐在订单中变现,特别是公司与国外大客户的深度合作,实现了设备在欧洲、东南亚、北美的落地。公司的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向世界展现了强劲的中国“智造”力量。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外客户,公司在罗马尼亚设立子公司(LIANDE EQUIPMENT S.R.L)服务公司在欧洲的业务,并建立了诸多海外网点,为国外客户提供专业高效服务。公司凭借卓越的设备性能、先进的技术水平、精湛的工艺设计、强大的交期掌控能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获得了海外大客户的广泛认可,增强了客户粘性。
凯格精机:营收同增26.22%,净利润同比激增144%
报告期内,凯格精机实现营业收入45,361.81万元,同比增长26.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14.20万元,同比增长144.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317.31万元,同比增长163.55%;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41.86%,同比增加9.58个百分点;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6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31%。
报告期内,锡膏印刷设备实现营业收入29,198.89万元,同比增长53.56%,主要原因系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增加、AI服务器需求的增长、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等带来PCBA 中SMT设备需求的增长。点胶设备实现营业收入6,049.74万元,同比增长26.31%,主要系技术的沉淀、产品的升级增强了点胶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充分发挥在电子装联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及客户协同效应,市场占有率得到稳步提升。封装设备实现营业收入5,917.62万元,同比下降38.85%,行业需求放缓的同时部分产品暂未满足验收条件,对当期收入有一定影响。柔性自动化设备实现营业收入2,451.18万元,同比增长71.33%,公司800G光模块自动化组装线体被全球知名客户认可,报告期内进一步推出1.6T光模块自动化组装产品线。
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快,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的增长及综合毛利率的提升。高毛利率业务收入结构占比的提升对综合毛利率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基板复杂度提高和高价值PCB组装需求的增长对锡膏印刷设备的稳定性、精度、智能化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增加高端设备的需求。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41.86%,同比增加9.58个百分点。
产品布局方面,凯格精机坚定落实“共享技术平台+多产品+多领域”的研发布局,实现产品从单个“单项冠军”迈向多个“单项冠军”的战略。依托公司研发中心,锡膏印刷设备不断巩固单项冠军的市场地位,提升高端市场及高精密印刷市场的占有率;封装设备事业部推出GD-S20系列固晶设备,产品适用于Mini LED商用显示领域,满足COB/MIP/COG三种主流技术路线,固晶UPH 240K/H-270K/H,设备集成多层轨道、自动对位、低功耗焊头等技术,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目标;点胶机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产品推陈出新,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同时推出了涂覆机,正在进行市场推广;先进封装领域推出“印刷+植球+检测+补球”的整线设备并在报告期内实现了销售;柔性自动化事业部推出1.6T光模块自动化组装产品线。
海目星:营收16.64亿元,同降30.50%
2025 年上半年海目星实现营业收入 16.64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0.5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 7.08 亿元,同比下降 565.6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 7.18 亿元,同比下降 660.97%。基本每股收益为 - 2.91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24.65%,反映出公司上半年整体经营承压明显。
报告期内,v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聚焦激光及自动化领域前沿技术,在多款核心设备及多项关键工艺上持续取得的突破。如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持续推进Micro LED 关键技术攻关:巨量转移设备实现高速定位、精准对位及激光工艺突破,巨量焊接设备完成G2.5 代面板开发并实现小批量量产,激光修复设备攻克芯片去除、焊盘整平、芯片焊接等关键技术瓶颈;同时携手福州大学研制出国内首款晶圆级非接触电致发光检测样机FED-NCEL,突破Micro LED 巨量检测技术瓶颈,填补行业空白。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海目星拥有多项与激光光学及自动化相关的核心技术,截至2025 年6月30 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02 件,授权软件著作权413 件。2025 年上半年新增获得授权专利188 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3 件。
凌云光:营收增长 25.73%,战略聚焦 AI + 视觉成效显著
2025 年上半年,凌云光聚焦“AI+视觉”赋能多行业智能制造及具身智能应用场景,产品布局与市场拓展取得较好进展。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3.68 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5.73%,业务结构持续向好。受益于公司产品的AI 能力的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润总额0.94 亿元,同比提升30.59%,归母净利润提升10.10%。公司在智能制造、具身智能、下一代光通信布局将对业务产生持续性影响,对公司中长期业务发展起引领作用。
将技术优势升级为智能化能力突出的新品,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公司在多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并购JAI 后的协同效应及海外战略拓展影响,境外收入实现1.65 亿收入,同比增长64%,海外战略持续推进实施;规模效应初步显现,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受非经营性收入下滑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6 亿元,同比增长10.10%。
在报告期内,凌云光在多行业取得了较好的业务进展:消费电子产业在OLED 加速落地与AI 技术持续突破的双重驱动下,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5.83 亿元,同比增长49%;视觉系统方面,依托领先的AI 算法,在保持既有优势份额的基础上,紧贴客户对品质升级和操作简易化的需求,推出一系列创新型视觉系统,赢得头部客户广泛认可。在设备端,公司抓住OLED 新一轮周期,并紧扣客户“提质增效”的质量升级需求。以自研相机与AI 深度耦合,在屏幕点灯环节实现替人增效的价值跃迁,实现了份额的提升;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锁定外观检测制高点,市占率稳居外观检测赛道前列。公司最新发布的屏幕外观检测设备可较好满足客户最严苛的标准,充分彰显了公司硬核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行业引领地位。
展望未来,AI 算法在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能源等领域的持续落地,使公司“视觉+AI”方案的跨行业领先优势更加突出;具身智能的新赛道布局与JAI 的深度协同,将进一步放大增长动能,对公司中长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炬光科技:营收增长 26.2%,战略转型显效单季实现盈利
报告期内,炬光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9,276.61 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8,973.1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4.07 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317.85万元,二季度单季度实现盈利701.39 万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97,028.76 万元,较期初增长0.8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14,463.85 万元,较期初增长1.55%。
炬光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上游、中游业务及全球光子工艺和制造服务业务划分,2025 年上半年,上游收入为25,975.1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82%;中游收入为9,625.37 万元,较同期下降5.59%;全球光子工艺和制造服务收入为3,372.64 万元,为新兴业务板块持续贡献收入。
汽车应用中游模组2025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023.82 万元,同比增长25.34%。该增长主要来自汽车投影照明应用的持续放量,公司此前获得的欧洲某车企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并继续推动与欧洲知名Tier1 客户的合作落地,年内已获得两个MLA 车载投影项目的正式定点函,未来将为公司汽车应用业务提供持续增量支撑。
新型显示业务方面,炬光科技完成一套国内客户激光剥离系统交付,mini-LED 直显激光修复系统实现持续交付,新产品升级并送样验证,预计将于三季度开始贡献新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