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MicroLED的亲哥哥mini-led已经在中国厂商,包括联建光电、雷曼光电等企业手里大量上市:型号众多、终端应用创新不断,美国CES、成都IFC、上海LED大展会频繁亮相,完全是“成熟”姿态。——这一背景下,很多人已经揣测,MicroLED的实用之日已经不远!
搜 索

MicroLED在升温:为何三星台厂爱“小”屏

更新日期:2018-09-27 作者:那山那水
分享到:
第103期

    MicroLED显示技术,已经连续三年在秋季显示产品 “新品季”高调露面。但是,从落地的产品看,除了索尼、三星已经有大尺寸应用案例外,其它的一干企业,包括苹果、友达、群创都还在“画饼”阶段。

    不过,大屏君亦注意到,MicroLED的亲哥哥mini-led已经在中国厂商,包括联建光电、雷曼光电等企业手里大量上市:型号众多、终端应用创新不断,美国CES、成都IFC、上海LED大展会频繁亮相,完全是“成熟”姿态。——这一背景下,很多人已经揣测,MicroLED的实用之日已经不远!

    MicroLED进展如何?

    IFA2018期间,三星在非公开展区展示已经制作完成的75英寸Mirco LED试制品。采用4K分辨率标准,其像素颗粒尺寸是三星此前146英寸电视“The Wall”的四分之一。(其采用的Micro LED芯片组晶体颗粒尺寸缩小到30*50微米,mini-led一般是100微米的尺度。)并预计将于2019年上市。另据消息称,国内利亚德也在研制类似晶体颗粒尺度的LED显示面板产品。

 

    在一年的时间内,三星的产品精细度提升了75%。大屏君认为这个进步不可谓不巨大。而且还提出了明确的量产时间表。这对于目前mini-led的发展还是有压力的:未来这种LED大尺寸显示产品,究竟是一次性过渡到MicroLED技术,还是依然需要mini-led作为过渡,将主要是成本的竞争。大屏君认为,参考此前的MicroLED大尺寸显示,动辄二三十万每平米的价格,以及安装调试的复杂性,没准mini-led的寿命期要比此前的预估还要长——尤其是在市场需求大量的非超微间距显示系统的背景之下,成本和普及成必然关系。但是长期看,mini-led向MicroLED过渡依然具有必然性。

    MicroLED显示面板另一个比较显著的进步是,台湾友达在“2018 Touch Taiwan智慧显示与触控展”上,展出了12英寸的Micro LED技术显示产品,并称技术上可以实现10-20英寸级别产品的制备。不过,台系厂没有提到上市计划。

    这与2017年,小尺寸显示上厂商试制MicroLED产品的最终尺寸比,至少提升了4-10倍,大屏君觉得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当然,作为微细加工产品,成品率才是最终的生死线,这方面大屏君没有看到有效的消息:如果仅仅是面积增加,实验室不计成本的试制出样品,那样的进步成果,是无法工业化的。

    总体看,2018年以来MicroLED技术的进步很不错,不说是跨越性的,但是至少是步步为营的。然而,可惜的是,如果和期主要竞争对手OLED比较, MicroLED市场化速度就要慢上很多。

    在小尺寸上发力,MicroLED的目标含义如何

    2018年以来,MicroLED的技术发展,大屏君意外的找到了一个焦点“小尺寸”化。比如,对于三星的The Wall,很多人士此前的猜测是“下一步更大尺寸的产品如何”——然而,现实是三星推了75英寸的产品——这个尺寸是要和8K级别的10.5代线经济量产的液晶与OLED正面冲突的。更不要说友达等一直以来坚持的“VR、手机、PC”等的MicroLED目标市场与OLED高度重合。——现在似乎“小尺寸”显示竞争已经成为MicroLED的本质问题了。

    那么,为何今年以来厂商们在小尺寸上的热情“高度重合”呢?大屏君觉得,除了技术难度这个因素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市场规模”本身的吸引力。

MicroLED在升温:为何三星台厂爱“小”屏

    从友达的策略看,超精细的MicroLED显示,采用10微米以下的LED晶体颗粒,显示面板尺寸越大、技术难度越高、成品率越难控制;不过同等分辨率下,大一些尺寸产品的可修复性、可检测性更好。这就涉及了一个“综合技术难度最低”的首先量产尺寸的选择:也许VR的近眼显示,2英寸、2K分辨率、高刷新率的产品,的确最能代表MicroLED技术的优势,但是其制造综合技术难度未必是最理想的首选产品。10-20英寸,汽车仪表盘上的MicroLED显示应用,也可发挥其高亮度、高清晰度的优势,但是综合生产难度将有所降低。这种成品尺寸,检测和修复难度、LED颗粒精确定位的误差允许度,都会更为宽松。且,高档汽车的显示系统,更在乎“高档”二字,而非“成本”!

    而从三星的策略看,三星第一款“The Wall”完全是“工程显示范”——大屏君长期认为,三星的目标是高端工程应用、广电和指挥调度中心市场的拓展。但是,如果后期的产品换成75英寸,三星的目标则更接近于“高端会议室应用”甚至家用市场,而非“大屏工程”。作为国内巨头,利亚德在COB技术的mini-led上的研发,也不仅仅是“工程市场”的技术升级:利亚德在TV化产品上早有布局,但是成效不佳——新技术很可能推动TV化LED显示产品走出新道路。

    三星这种产品选择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现在不得而知。但是,大屏君认为MicroLED在大尺寸显示市场,通过单元拼接的方式来实现“无尺寸”限制的超级大屏,并不是“工程上”毫无障碍。因为,MicroLED越是显示精细度高,越意味着安装调试的成本增加、时间延长,其整体系统的维护保养变得更为艰难——大屏君倾向认为,三星新的75英寸MicroLED,不在于“不能拼接更大尺寸”,而在于“工程安装调试”的可行性,以及数十平米的大屏系统绝大多不并不需要30*50微米这么精细的显示像素等问题。

    且如果从会议室角度看,75英寸也是一个主流的应用尺寸,潜在的市场规模更大。甚至,这个尺寸的产品还可以进军家用高端电视市场,后者更是一个预估可成长为数千万台规模的大市场。这个尺寸的“The Wall”亦完全可以在工厂一次成型,整体运输和销售,而不需要采用“工程拼接”的现场过程。显然,这会增强产品的可接受度,并降低系统性成本。

    所以,无论是友达还是三星,他们都面临一个“MicroLED”产品的投产原则问题:当前时期,结合技术、制造工艺、市场需求、成本水平等因素之后,最应该推出的“产品尺寸”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未必已经清晰,但是显然并不是“最能体现技术水平的产品尺寸”。市场可行与技术可行之间的平衡,已经是MicroLED产业深入考虑的问题之一。——这就是大屏君眼里,2018年三星、友达的MicroLED聚焦目标尺寸变化的“底层含义”。

    MicroLED目标市场的敌人依然是OLED

    如果三星75英寸MicroLED目标市场包括“高端电视机”,显然她会和LG主推的OLED高端电视“直接碰撞”。友达的10-20英寸MicroLED目标市场是车载显示,显然也会和OLED产品在车载上的发展“直接交火”。而苹果公司,更是将MicroLED的第一目标设定在了Watch屏幕上,目前苹果智能手表仅采用OLED显示系统。

 

    以上分析之下,大屏君认为MicroLED与OLED的关系,很类似于此前的PDP与LCD的关系。已经形成未来显示面板路线之争——只不过MicroLED暂时“只敢谈论高端市场”。但是,这恰说明MicroLED在显示性能上却有独到之处。

    然而,问题的另一方面是,OLED产业已经形成数千亿的投资规模。MicroLED与OLED的竞争不再是完全技术性的,而是涵盖了供应能力和资本倾向的较量。在这一背景下,MicroLED能否依靠日益多元化的显示细分应用领域先站住脚跟,在谋求后来居上呢?大屏君将很荣幸在未来三五年内见证这一历史过程。

福说扒道

扒开迷雾

去除幻像

让真理视前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