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买到的投影仪,还是一个宝宝吗?”大屏君刷到一条投影仪买家吐槽!
搜 索

京东亮出“亮度神剑”,会成为智能投影行业逆转机遇吗

更新日期:2025-05-11 作者:那山那水
分享到:
第237期

    “我买到的投影仪,还是一个宝宝吗?”这是大屏君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的一条“投影仪买家秀的吐槽!”

    该消费者表示,本来是冲着“大屏巨幕”的宣传购买的投影仪,在家里却只能投射出四五十英寸的清晰画面。画面再大一些,就会变得色彩暗淡,像蒙上了一层雾一样。这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是购买了一台“未成年”的投影仪产品。

    这一消费案例,反映了投影仪行业的一个现状:即亮度指标虚标,以及消费者可能存在的对“投影大屏”的应用误读。针对此痛点,4月24日,以“聚光同行,共创新生”为主题的“2025第五届CSPC中国智能投影产业高峰论坛”,京东重磅发布“真亮度不虚标”倡议,并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2500万专项资金,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升级。

    没有亮度,何来大屏

    大屏君了解到,很多消费者认为“投影仪亮度只是最终画面亮度的标签”,就像液晶电视亮度可以使300nit、也可以是500nit一样,并不影响画面大小。这种认知,是对投影显示的一个误解。

京东亮出“亮度神剑”,会成为行业逆转机遇吗

    实际上,投影圈一直有这样的说法:买投影就是买亮度、一份亮度一份价格。这一说法凸显了亮度,对于投影显示的核心价值。大屏君要强调的是,亮度至少决定了如下四方面的产品性能:1.在清晰画面下,究竟有多少就能投多大的画面——即消费者如果追求大画面,自然要追求高亮度。

    2.在相同尺寸画面下,投影机在对比度还原、色彩还原、对抗环境光等方面的能力深受亮度决定。——即如果消费者追求高画质,亮度就不能低。

    3.如果消费者要配合抗光幕应用,亮度就需要有额外的冗余。例如,照明条件下,光学抗光幕通常在百英寸需要2000+流明以上亮度;但是暗室的白塑幕等百英寸应用中1000流明亮度就可以呈现不错画面。

    4.投影仪亮度提升,不仅是光源的变化。更包括整个光学系统、散热系统的升级。一般,亮度越高价格越贵,同时亮度越高产品体积和重量也会越大。——大屏君也注意到,价格和体积的变化,其实是“逆消费心理”的。因为消费者都想更小巧、更便宜的产品。

    但是,从技术角度看,同等技术条件下,价格便宜、体积小巧和高亮度是“不可能”三角。也正应如此,亮度虚标才能成为一项“营销秘籍”。因为通过亮度虚标,就能实现高亮度、小体积轻便和便宜的三大“诱人的消费点”全面加持。而且,随着近年来,智能大屏投影的流行,更多投机性品牌,依托快速崛起的传统电商平台或者短视频购物平台,渗透进行业市场,成为了新一轮“品质虚假宣传”的重灾区。这也是目前干扰智能投影行业健康成长的关键负面因素。

    挑战行业弊端,京东拉起山头

    亮度虚标的危害,可以说除了少数投机商家有收益之外,没有人会从中得到好处。甚至,因为虚标,导致行业产品口碑变差,行业长期发展乏力,“投机者的投机机会也会日渐萎缩”。所以,对抗虚标很容易成为头部玩家、长期主义品牌们的共识。

    这不,京东就开始牵头,拉起了对抗虚标的铁幕:据媒体报道,未来所有京东自营投影产品都必须通过专业检测机构的严格检验,获得认证后方可上架销售。通过认证的产品将获得专属“亮度认证”标识及“真亮度不虚标”认证标签,并由京东保险提供“亮度虚标十倍赔付”的品质保障。

京东亮出“亮度神剑”,会成为行业逆转机遇吗

    大屏君认为,这是京东用“自营招牌和自营资源”在为行业消费提供一个“避风港、安全屋”。此举的意义,不仅是为市场净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更是在“消费竞争”角度,实现了越级打击——毕竟,近年来3C产品的电商平台不断增多,特别是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对京东系的流量分流作用极大。后者也是“投影仪亮度虚标问题的重灾区”。

    京东,通过这一“自营亮度认证”,将实现三赢:首先是提升自身自营平台附加值,其次是建立更广泛的供应链同盟军,第三是驱动智能投影大屏这一新物种行业持续健康成长——这是渠道、厂家、消费者的共赢。

    对此,大屏君注意到,有些观察家们已经指出:未来电商平台,成为某种“标准权力机构”的可能。即京东认证,是否会成为超越智能投影仪产品线,在更多行业“扎根发芽”的新竞争力,也值得观察。从后者角度看,京东的战略布局绝对是“大棋党”风格。如果亮度认证能够成功,未来,1.围绕投影仪更多的性能认证是不是也可行、2.在其它品质层次不齐的产品品类上,能否形成可复制经验……或许这也将是电商新商业模式的尝试。

    总之,大屏君认为,京东这次牵头拉起的队伍,是在智能投影行业两百余家品牌混战格局下,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正本清源”举措,对于投影行业发展是好事情,对于电商产业升级也是好事情。

    重树消费品质的信心,投影仪才能行稳致远

    大屏君非常理解投影产品的消费“特点”:一方面,消费者是希望“小钱享大屏”;另一方面,实现大屏又必须高亮度,这一增加成本的因素。两者构成了“购买决策冲突”。这也是一些不良商家能够以次充好的关键所在。

    而一旦消费者对投影显示技术能够“以小博大”的技术特色失去耐心、对消费品质失去信心,那么必然损害整个产业的成长,亦不利于消费者的长期“大屏巨幕视听消费升级”需求。如何构建一个品质可控有保障、性能可信有信心的消费环境,并持续推动产品技术升级、体验创新,成为行业亟需“联手解决”的问题。

    此前,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投影显示产业分会推出“CVIA亮度标准”,就出现了落地难的问题。一方面,国际头部品牌不买账,另一方面,性能不达标的中小品牌也不买账。这让新标准的落地“甚是艰难”,也反映了投影仪行业“竞争无序、资源分散”的特点。而目前,京东的“自营亮度认证”,恰是从行业最具有“聚焦性”的渠道板块,为市场有序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操作空间。这种"中国式创新"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有消息称,某国际品牌已着手调整产品线以适配京东认证体系。

    毕竟,从行业数据角度看,亮度投诉几乎占据了投影仪投诉量的近7成。能够搬动亮度虚标这座大山,就足以让投影仪消费格局焕然一新。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厂商而言,是否会因为亮度实标而增加额外成本,提升行业均价,也是一个值得主要的问题。大屏君觉得,除了亮度虚标,投影仪行业另一个必须改变的风气就是“价格过度内卷”,竞争力太依赖价格战。

    的确,消费者选择投影的目标就是“花小钱享受大屏幕”,但是这不等于区区几百块钱就能拥有百寸大屏高清画质。适当的拉升投影仪消费价位,在1500元左右作为入门,而不是千元以下价位,或许是行业应该协同发力的另一个点:因为没有成本投入,哪里来的品质升级。

    特别是,自2023年以来投影仪消费增幅从此前的5成、3成,下降到个位数,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长期的品质致胜主义更应该成为行业企业共同的追求。

    当然,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变好:大屏君通过私下沟通发现,仍有部分厂商采取"双轨策略",如京东专供认证机型,其他渠道继续销售传统产品;三、四线线品牌亦感受到危机,称"我们就像当年的山寨手机,要么转型要么消失";另一些不追求国内市场份额的外资品牌,则直接无视了这次的“京东自营亮度认证”机遇……

    “选择是多样的”——对于企业是如此,对于消费者也是如此。大屏唯是希望,在京东和部分品牌做出表率的同时,消费者也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脚投票,去更快的驱动这场行业品质革命的爆发,进而为投影仪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福说扒道

扒开迷雾

去除幻像

让真理视前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