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大屏视讯行业要敢于颠覆传统,抓住服务化这个代表更高竞争力的新模式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6-05-06 作者:萧萧

    【投影时代网“2016 创新与突围”独家专题之宏观观察篇3】从产业体系看,大屏视讯行业有如下特点:即强客户关系、强渠道关系。这两个决定了大屏视讯行业具有天然的“产业稳定”性。但是,这也决定了这个行业过于“依赖传统”。

    “传统”,固然是一个曾经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东西”。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传统”的辉煌永远属于历史,相对而言,未来肯定来自于对传统的“背叛”。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格外强调“新”的时代,依附于传统有可能就意味着“自毁前途”。而敢于颠覆则是解决大屏视讯企业今日之发展问题的关键。

    每一个变量都意味着大屏视讯行业要做出调整

    现在,即2015年、2016年,压在大屏视讯行业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无疑就是国内经济的现状:一场中型经济危机的L型底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剧烈的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调整、依然不稳固,难言见底的外部环境、大宗物资为代表的输入性通缩以及PPI四年来的负增长……

大屏视讯行业要敢于颠覆传统,抓住服务化这个代表更高竞争力的新模式

    对此,笔者经常听到的话是:熬两年、等两年看。对此,笔者能给出的建议是,如果你的策略只是原地等待,那么就不要等了。这种等待没有意义。因为,中国经济的内涵、外延与模式都不可能再次回到过去,尤其是回到过去十余年的超高速增长——那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增量几乎接近三个日本的GDP,而日本一度是全球GDP第二的国家。

    “此前的种种好,是建立在中国经济的超常规成长之上的”。这种成长,在“中国特有社会治理模式下”虽然有其巨大的合理性,但是却不可能长期维持。超常规成长往往会是一个经济体迈向发达的过程中的仅有阶段。指望熬过两年,国内经济环境恢复到此前的成长状态,是不现实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也是因为这个“第一”,现在不得不疼痛的“去产能”。即,在很多传统领域中国经济一个比较好的预期是“质的增长和量的下降”。中国经济能够实现“量质同增”的领域,几乎都集中在需要“历史性的创新”、“在国际上没有先例”的领域。这样一个成长基本面,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只能是更为“稳健”,而不可能继续此前以“量”的剧烈增加为核心的高速增长。

    第三个角度看,从最终的生产和消费决定量,即人口看,中国经济已经渡过了劳力高峰期。如2015年劳动力减少了478万。即便是看人口总量指标,有专家预计最快国内人口会在2023年进入负增长,较慢的预期这个人口高峰期也不会是在本世界中期,而是很可能在2030年之前——人口这是所有内需的根本因素,人口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决定内需结构和数量的变化。这个因素足以使人们意识到,在10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中,中国经济不可能再保持两位数的超高增长。

    一个GDP增幅在每年5-7%之间的经济长期区间,将与此前30年超过7%,甚至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大屏视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外部”环境。即,现在的经济状态具有长期化的内在动能。任何企业的战略规划都必须深刻考虑这一问题。

大屏视讯行业要敢于颠覆传统,抓住服务化这个代表更高竞争力的新模式

    但是,决定着大屏视讯企业必须重新确定自己前进步伐的“变量”还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形势这个大因素。行业内的一些变化的力量则更为直接。

    例如,整个大屏行业都面临这一个“低产品成本”的行业预期。从显示端看,DLP拼接产品在同等技术指标下,2005年到2015年,价格下降超过多一半;而液晶产品在同等技术指标下,价格下降则达到八九成。从信号处理设备看,高带宽、低能耗、低中继技术,和IT化的交换控制技术,使得其系统成本亦大幅降低。如高清安防监控、视频会议产品,目前的价格不及十年前的十分之一,且产品性能提升明显。

    大屏视讯行业是基于IT、显示、电子、通信等上游行业的一门应用类别。而这些所谓上游行业,过去和未来最核心的规律无外乎是“半导体摩尔定律”。即成本下降、性能提升同步。这个变量不是大屏视讯行业的“新问题”,但是“由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却是现在的新问题。这种变化对于行业而言,很像“奢侈品”与“普通消费品”之间的市场规律差异。

    另一个大屏视讯行业需要重视的产业性变化是,“行业的低门槛化”。如果倒退10年,大屏视讯行业的企业几乎各个都敢以高科技自居,而今天很多公司直接被认为具有“皮包”属性。甚至,此前一些产品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公司,也在“皮包化”。为什么呢?

    首先,既有需求、既有技术有一个饱和问题。无论再强大的企业和团队,都不可能在固定的市场需求,或者技术指标下,不断提出新的、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这是产业创新饱和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大屏视讯行业的上游产业链,能够提供的“支持”越来越强大。这影响了行业创新的门槛高低、也使得行业创新的自身价值大小发生变化。比如,高亮液晶显示器首先依赖于高亮的LED光源。而今天LED光源的能效水平、成本与5年前几乎是天壤之别。

大屏视讯行业要敢于颠覆传统,抓住服务化这个代表更高竞争力的新模式

    此外,大屏视讯行业所面临的应用环境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具体的可以概括为数字化、智慧化、物联网社会的建立。传统的大屏视讯产品,具有系统功用上的孤立性,具有产业和行业上的清晰边界。但是,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之后,更多、更复杂的客户需求,让大屏视讯系统必须能够“无限网络化”,在产品、产业和行业上的独立性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这可以理解为大屏视讯从一个独立的“行业”到一个“更大行业下的子应用门类”的变化。

    “变则生,不变则亡”:即便等待宏观经济变暖是一个可选的策略,在行业内有些企业已经率先变革的背景下,那些等待中的企业也早已不会有任何胜算的机遇。

    抓住增量点,发展新模式,拓展生存空间

    本文上半部分提到了太多可以用“困难”来形容的内容,但是,这不是大屏视讯行业的“全部”。因为,2015年以来,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很多“成长新动力”。

    比如,索尼激光工程投影机几乎在工程市场演绎了一次“大闹天宫”。本来就实力比较强大的索尼工程机,拿下了80%的激光工程品类市场。而且,这个品类几乎是整个投影圈“最赚钱”的细分市场。再例如,拼接墙市场这两年来成长速度在下滑,但是2015年三季度部分企业实现几乎销量翻番。尤其是液晶拼接产品,能源行业的下滑,与政府和制造业的上涨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大屏视讯行业的“难”不是系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所谓结构性的难,主要是说:一部分产品、企业会比较困难,另一部分企业则会比较好过,同时整个行业会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更简单的说法是“淘汰落后与突出先进”并存。

    对此,大屏视讯企业要意识到“抓住增量点”是企业生存关键。什么是抓住增量点呢?就是什么是市场需求的,就开发什么、发展什么。而不是守候所谓的“既有优势”。实践证明,在2012-2015年,大屏视讯行业中,依赖单一技术类型的产品的企业和依赖单一行业市场的企业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企业;而能够突破传统价值体系局限、表现出充分的竞争灵活性的企业,甚至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大屏视讯行业要敢于颠覆传统,抓住服务化这个代表更高竞争力的新模式

    现在,大屏视讯市场主要的增量点是什么呢?如,激光显示、平板显示这等新技术,如IT与信息技术在大屏视讯行业的应用;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的开发等;再如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增量点的共同特征是“结构化”的。即大屏视讯企业必须能从传统市场、新兴市场等中选择出具有短期业务实现能力的细分领域,而对于能源、矿产、大宗物资等较为饱和的行业则要采取区别化、细分到企业的一对一分类化的业务处理方案,同时大力重视新技术的导入。

    但是,发现和抓住“增量点”仅仅是大屏视讯企业战略转折的起点。面向新增量如何实现增量“入袋”,更为关键。这个关键的核心不是能不能研发出新产品,而是能不能构建“新模式”。

    如,激光投影机、室内小间距LED屏、超窄液晶拼接、网络供电安防交换机这些新技术产品并没有表现出“在占据市场优势的传统品牌身上最先开花”的局面。反而是新技术改变了既有市场的力量对比,诞生了一批崭新的行业力量,从而创生出崭新的产业格局。同时,这些产品和技术,也并没有实质性为产业带来新的功能。这些所谓新技术的变化,最为核心的莫过于“提供了竞争者颠覆现有传统格局的弹药”。

    对于,既有的市场强势企业,应该这样思考问题:创新在自己手里可能仅仅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自己不去做这个锦上添花,创新一旦在别人手里、在竞争对手那里,就会是“杀人利剑”。——这是一种“商业模式”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它不同于简单的内生性成本收益模型所带来的结论。

    “没有本质差别的产品”,“但有本质差别的商业模式”:激光投影机、室内小间距LED屏、超窄液晶拼接、网络供电安防交换机,这些产品技术的进步;以及O2O模式、云服务模式、租赁应用模式、数字化社会建设的需求等等这些更为外围的行业创新,带给整个大屏视讯产业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此。

    商业模式创新是什么?简单讲就是,说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实践一些不一样的价值结构、调整一下既有的客户关系、引入一些原本外围的服务和伙伴力量、加强一些新的客户价值发现……然后,让你的受众有一个更好的“体验感”,并觉得你是正确且先进的。

    今天的大屏视讯行业,不缺乏新技术、也不缺乏与IT和信息化行业的融合、更不缺乏充满奋斗精神的企业和团队。这些优质的行业要素,与困难一些的宏观环境结合、与社会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结合,尤其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产业升级结合,必然形成无数崭新的行业生存空间——现在的问题只有一个,哪个企业率先走进这些新“空间”。

    回到应用技术行业的“服务”价值本质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基于这样一个问题的分析:大屏视讯行业的传统特色中,最显著的要素是什么?大屏视讯行业未来发展中,最显著的要素又应该是什么?笔者认为,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科技”;而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则是“服务”。

    传统的大屏视讯行业,总是在做一些很定制化、不常用、要整合和开发很多新创意的项目。这使得无论是外人看来,还是大屏视讯企业自己看来,这个行业都很有“科技感”,非常“高大上”。但是,这一局面从5年前开始变得有些不同:随着基础技术开发的日益顶板化、随着行业入门门槛的降低、随着专业技术扩散化、随着社会对大屏视讯产品需求总量的增加,随着这个行业的神秘感降低,大屏视讯行业开始发现其自身的“科技光环”在褪色。

    任何一个行业,从初始到成熟到大范围应用,其自身的“科技”光环都会褪色。这是技术文明的本质规律,是知识扩散的不可回避结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存在意义”会减少和消失。反而,应用规模化必然使得“单位知识”创生的社会财富增加。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的主要责任也就从“创新出新知识”转变成了“维护既有知识的良性应用体系”。后者的本质是“服务”。

大屏视讯行业要敢于颠覆传统,抓住服务化这个代表更高竞争力的新模式

    尤其是对于大屏视讯行业,这样一个不以原生技术创新为主、而是以应用技术整合为核心,主要面向网络化、系统化应用的行业,这样一个软件、硬件需要密切配合,联网组合与功能模块迭代升级共融的行业,更是必然的会进入一个“服务化”价值新体系。

    从行业发展周期讲,大屏视讯行业已经步入一个以应用普及化为特征的“高度成熟期”。这样的行业周期也就决定了率先实施“服务化”价值模式,就是抢占最关键的“先进商业模式制高点”。那么,什么才是大屏视讯行业的“服务”化发展内涵呢?

    首先,“服务”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价值模式。它不同于“科技”更多的关注于自然规律的内涵。服务强调必须将人的感受,作为出发点。一个企业,涉及人的感受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如公共沟通、客户沟通、产品设计、后期维护、系统升级、迭代性的系统开发、应用跟访和建议等等。

    第二,“服务”不是一个封闭式的价值结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这种开放性包括了纵向的功能、应用升级和挖掘;也包括横向的生态化的价值两条路径。这实际上是为企业提出了两种创新模式:1,通过深入客户业务、挖掘更多的需求;2,通过整合更多周边产品、系统,扩大客户价值存在。

    第三,“服务”化是一种企业内部结构的重构。以科技开发为核心的企业,要求资源更多的在底层沉淀,并以技术革新规律为核心来布局、调度,某种意义上是新产品支配了企业的所有资源。而服务化的企业,则是一切资源向项目需求“前倾”,是客户调动和支配企业内部的资源。这是一种全力向“项目”,全员动员和参与 “项目”的组织结构。服务化的企业结构,就是要做到第一线、客户需求能呼叫所有的后方支援。

大屏视讯行业要敢于颠覆传统,抓住服务化这个代表更高竞争力的新模式

    综上所述,大屏视讯行业如何变化、如何抓住行业增量点、如何占据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关键就在于“服务”这个新模式。现在行业内热议的云化、可视化、租赁、迭代升级、生态价值和互联网思维……无一不是以“制造、创新和项目服务化”为核心落脚点。或者说,在中国经济整体升级趋势下,大屏视讯行业的升级之路,就在于围绕“服务价值”的变革。

    当然,强调服务的意义,不是忽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更不是否定制造业的价值:没有了后两者,前者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甚至,从生态角度看,一个纯制造业企业,如代工厂,他也是整个产业服务性链条的关键一环。即仅剩下制造的企业,也可以是服务企业。因为服务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意识。

    所以,服务意识、服务价值为中心的变革是大屏视讯行业所有企业和从业者的共同课题,没有例外。以这个为基础的,大力开拓代表高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新模式,是大屏视讯行业企业获得更大发展,优势企业更为壮大,尤其是现在有一些困难的企业脱困的关键所在。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