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就在LG夸下海口,说LG大尺寸OLED全球第一的时候,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都凑过了脸:11月16日,京东方联手创维发发布国内首款自主面板55英寸OLED产品;同日,TCL旗下华星光电在广州高交会展示了31寸OLED三联屏显示系统。一时间,似乎OLED已经距离“白菜化”不远!
搜 索

OLED大白菜:京东方、华星都来!

更新日期:2016-11-22 作者:pjtime资讯组
分享到:
第35期

    就在LG夸下海口,说LG大尺寸OLED全球第一的时候,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都凑过了脸:11月16日,京东方联手创维发发布国内首款自主面板55英寸OLED产品;同日,TCL旗下华星光电在广州高交会展示了31寸OLED三联屏显示系统。一时间,似乎OLED已经距离“白菜化”不远!

OLED大白菜:京东方、华星都来!

    奇视点:年底时分,三家大厂突然对OLED如此高调,那么OLED现在到底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呢?

    萧萧:11月16日的面板新闻,还有一个有意义——纪念意义!友达光电16日举行昆山第六代LTPS(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厂量产典礼。这条生产线将是液晶显示以中小尺寸为目标的最后一条“量产线”了。

    或者说,以中小尺寸为目标,在日本JDI 6代线和友达昆山6代线之后,所有新的产能都将是OLED。在中小尺寸线上,OLED已经进入普及前的最后时刻。这一点行业是有高度共识的。

    三个典型的例子是,武汉天马的6代液晶,今年建设到一半调整为了OLED;华星光电武汉6代线的一期工程,实际液晶设备采购量只有原来规划的半数——今年,TCL在这个厂房里增加了4.5代OLED印刷技术试验线;今年三星第一条七代线将停产,但是原有液晶设备却没能像此前停产的4代线那样卖出去:信利和TCL都不接手,只出搬迁费都没人要了,因为这是液晶。

    但是,与中小尺寸比较,大尺寸方面OLED还是比较“步履蹒跚”。一方面,量产供给只有LG自己在做,产能有限。一年两三百万台电视机,对于彩电行业全球2.1亿台的市场影响很小。另一方面,印刷技术今年的成绩不错,日本已经开发出20英寸级别的较高解析度的印刷显示样品——这进一步增加了OLED大尺寸方向的“投资犹豫”:是延续现在的蒸渡技术,还是等待印刷,这是一个需要到2017年才有结论的问题。

    但是,这些情形,不妨碍大尺寸OLED上京东方、华星光电做“技术储备”和研发。目前消息看,京东方在合肥8.5代线上会优先实验大幅蒸渡技术——这个技术既可以小量供应大尺寸OLED面板,也有助于京东方成都和绵阳两条6代线采用“整体蒸渡”工艺。华星光电在取得4.5代线蒸渡技术之后,也会在更高世代线上实验相应技术。——以8.5代线二分之一切割试验蒸渡技术,可以满足6代线整体蒸渡工艺的需求。

    当然,三星、LG、TCL华星、深天马、京东方、JOLED等在印刷技术上的实验也处于进行时:最快明年可以建设具有产能意义的示范线。

    所以,OLED行业的整体阶段就是三句话:中小尺寸毫无悬念,已经进入建设高潮、大尺寸在做最后技术选择、海内外企业技术研发投入都以10亿元级别在攀升。

    奇视点:由此分析看,整个显示行业在OLED上的投入是巨大的。在整个行业都行动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说OLED已经没有技术困难,白菜化指日可待呢?

    萧萧:从产业投入看,LG、三星和京东方都是几十亿美元的在建规模。LG和三星还有已经投产的几十亿美元的产能。仅仅京东方成都和绵阳两个项目的投资就接近1000亿人民币。全球市场看,现在是三四个1000亿的投资在今年和明年要展开。所以,建设角度看,这个行业绝对如火如荼。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说OLED距离白菜化不远。从技术路线看,如果印刷技术不能成型,蒸渡工艺也能满足大尺寸的需求。也就是说,OLED全面开花没有全行业性的“过不去”的门槛。从个别厂商的角度看,OLED与液晶最大的区别在于最终材料的成膜——液晶是灌注、OLED是蒸渡。

    但是,对于真空蒸镀这个技术,既不能看的太低,也不能看的太高:这个技术是液晶制造、光伏太阳能、LED产品等领域大量使用的技术。基础方面还是很扎实、也很普及化的。但是,到了OLED身上真空荫罩蒸渡的精度要求却最高,尤其是大尺寸方面这个精度要求造成了“成品率”问题。

    或者说,所有液晶面板企业,理论上都掌握有蒸渡技术:因为这是制造液晶显示面板的必备技术。但是,解决此技术应用在OLED上的成膜效率、成品质量问题,却需要慢慢的爬坡。这也是为何京东方鄂尔多斯5.5代线最初采用四分之一蒸渡法的原因:LG的大尺寸OLED路线也是首先实现5.5代的整体蒸渡,然后是8.5代的半幅蒸渡,最后才是8.5代的全副蒸渡。其中,在具体大尺寸蒸渡工艺的应用上,LG最开始是蒸渡两次:即蓝色和黄色OLED;今年才变成蒸渡三次:即蓝色、红色和绿色OLED——且目前是层叠蒸渡产生白光,还不是中小尺寸的平行蒸渡,做出RGB三原色结构。

    由LG的路线选择也可以看出“能蒸渡OLED”很容易,但是保证成品率是难点——所以,LG大尺寸线最初始的工艺是两层OLED层叠蒸渡,且是半幅8.5代线蒸渡。即尽量降低蒸渡复杂性,以降低缺陷率。

    奇视点:就是说蒸渡成品率是OLED大普及的关键因素,那么厂商如何突破这个呢?

    萧萧:突破大尺寸蒸渡成品率,哪怕是6代线成品率的厂家,只有三星和LG。人家视此技术是国家经济战略。这决定了,这个技术其他厂商想掌握只能靠自力更生。

    如何自力更生呢?就是要真正动手做起来。一点一点积累经验、掌握窍门。这是绕不过去的过程,更是不可能花钱搞定的事情。不过,对于中小尺寸而言,大家应该有足够的信心。至少6代线采用二分之一蒸渡技术,成品率基本门槛并不高。8.5代采用白光技术和半幅蒸渡,其突破起来也应该是一年的实践就可以摸索到窍门的。

    奇视点:现在京东方和华星都在展示和推OLED产品,这是不是说我们距离韩国企业的差距更小了呢?

    萧萧:从技术程度看,京东方的55英寸产品距离LG的时间差,差不多是3年左右。华星的差距会更大一些。但是,技术进步这东西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后来者往往目标明确,不走弯路,且有成熟的产业环境,这样后来者进步起来会是开拓者的两到三倍的速度!

    个人观点是,国内OLED追赶韩国的时间差,应该可以控制在1.5年。

    但是这只是技术差距,产能差距是另一个事情。三星七八年前就在量产小尺寸OLED,LG的大尺寸也有三年时间的量产了。这些积累起来的工厂能力,不是一两年就能超过的。OLED的工厂建设周期,现阶段不可能低于2年。

    后面这个产能差距也有一个对本土企业有力的优势:即在柔性OLED,以及未来的印刷OLED上,韩国企业也在第一次产能建设阶段——我们和他们的距离只有半年到10个月。

    奇视点:看来OLED上,本土企业是有望赶上韩国了。在显示面板行业,台湾和日本实力也不容小看,为何二者在这方面的发力比较少呢?

    萧萧:这个问题简单,研发和建厂都需要钱!台湾和日本现在没钱做这个。

    此外,台湾面板虽然产能不小,但是他的发展思路就是为日本产业链做配套。或者说上游产业环节、下游需求环节都还不如后起的大陆地区。这是台湾省“浅盘子”产业的特点。这样的产业要升级,他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

    日本方面,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钱”。从CRT、等离子显示、液晶显示到目前OLED显示,在上游设备、材料等方面,产业链真正健全的国家只有日本一个。韩国现在也只是半数自主而已。大陆地区更惨一些。至于台湾省,似乎压根没想过更高的产业链环节。这样一个产业链技术对比,其实决定了大陆和韩国OLED产业还是需要和日本合作。日本现在只是因为钱的问题,在投资最大的面板这个环节做不来。并不是说日本OLED整条产业落后——相反,从上游看,他们是很先进的。

    但是,日本先进的面板设备和材料上游产业链也有一个问题:很多产品欧美有替代品。韩国和大陆地区对此的选择往往是,欧美更好的一定是用欧美的,欧美和日本品质一样价格相当的也用欧美的,只有日本却是品质更好或者更便宜才会采用日本配套——因为大家都知道,日本产业链的健全,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例如在苹果手机面板上,日本和韩国已经打的不可开交。

    奇视点:如此看来OLED短期就是陆韩之争,这种局面对消费者有利吗?

    萧萧:消费者需要的量大价低,即竞争者越多越好。但是,很多时候那些投资巨大的项目,只能部分巨头来做。大陆地区的好处是融资市场比较活跃,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资本急需新产业来释放。同时,大陆地区自己的内部需求和外向型经济的需求,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显示终端产品内需市场和出口市场。

    这两个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这也是液晶显示上,京东方、华星、天马后来居上的本钱。这个本钱决定了虽然表面看是陆韩之争,但是大陆地区厂商数量并不少。消费者也不用担心市场过于集中和垄断。反而是,在本土供给效应下,OLED时代,国内消费者可能是全球最幸福的消费者了。

    奇视点:那么您看国内消费者什么时候能大量幸福的用上OLED呢?或者说这个技术何时真正“白菜化”呢?

    萧萧:两个时间点,手机产品上2018年就是大爆发!电视产品看印刷工艺的进度,如果明年的研发都顺利,2019-2020年就会迎来大爆发。时间节点就是这样。   

奇视点

站在不一样的角度

我们如何剖析同一个问题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