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3倍价钱“糟糕”画面 平板爱你不容易

分辨率的历史问题
来源:数字时代 更新日期:2007-09-11 作者:王旭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分辨率的历史问题

  专家们分析:CRT难以提高分辨的重要原因在于显像管本身结构的限制,如果要完全显示1920的图像,需要1920条垂直的栅条,或发光点,这就要求有足够小的粉截距或栅距,这一点是任何一台显像管电视机都做不到的。2005年底淡出市场的SONY HR36M90是一款被发烧友誉为“机皇”的代表产品,它的超细栅距甚至被认为是高清CRT中的巅峰之作,可栅条数量不会超过1560个,距离1920的数字还有一定距离。这也很难埋怨CRT的性能太差,本身在设计与制定标准时就没有准备用来全部显示1920×1080的图像。

  如果说CRT难上高清是原理的问题,那么等离子当前被LCD压制就可以归结为历史与技术的原因。因为等离子的点距很难做小,一般是LCD的两倍。意义是,同尺寸的LCD分辨率可以做到等离子的两倍。因此在成本相对便宜的小尺寸电视上更易实现1080P。2007年5月25日,第十届科博会上松下展出了最小的1080p全高清等离子电视——42英寸,此时,卖场里的普遍数字还是65英寸。

  而两年前,卖场里就能够买到37英寸的1080P液晶电视了。当时,等离子电视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分辨率,除了852×480、1024×768、1024×1024外,甚至还有1280×1024,1280×1280。都不是16:9的纵横比例或电脑的标准分辨率。直到今天,才逐渐统一为液晶电视的标准分辨率1366×768与1920×1080。在这个问题上,最占优势的液晶电视也并不完美。困扰来自于“点对点”特性,如果面板最佳分辨率为1920×1080,即符合1080P标准。输入信号就要一点不差,即便是1920×1079,也会造成字体在垂直方向上模糊与变形。

 标签: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