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匮乏16:9高清电视信号与低价HD影碟的城市里,想让老百姓花大钱买平板电视,是少数人为了连接电脑与次世代游戏机才会干的发烧行为!
“目前95%以上的电视节目使用的还是标清信号,如果购买一台高清甚至全高清终端显示设备,不仅不能实现高清或全高清显示,连原来的图像都要发生扭曲变形。而卖场展示的盘片都是特别制作的高清或全高清的节目, 根本不能说明问题。”这是2007年6月《中国电子报》对以高清为卖点的平板电视发出的抱怨。
事实上,平均高于传统电视价钱3倍的高清电视,正在面临着高科技炒作的置疑。因为“目前29英寸超薄CRT电视的平均售价在1800元左右,而一般32英寸高清平板电视的价格均价则在5000元左右,全高清电视的均价更是高达7000元。”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简单,比高价格更隐秘的还有形形色色的技术陷阱,他们正在给第一批勇于体验高清的发烧友们制造着麻烦:高清等离子不高清,小尺寸全高清不实用,流媒体电视的名不符实,各种被炒烂了的传统参数造假、概念混淆问题……
尴尬的高清平板电视体验反馈
两年以后,曾经率先尝鲜的张莉“在看电视时最多想起的”,是第一次购买液晶的喜悦与失落。2005年初,为新房添置的37英寸高清液晶电视花费三万多元,但画面变形让张莉至今仍记忆忧新,在看电视时要么画面变形要么有黑边,满屏显示,人物看起来又矮又胖,就像哈哈镜似的。事后了解,是因为液晶电视太超前,只支持16:9的宽屏格式,接收4:3的电视信号因液晶成像原理问题而导致画面变形、模糊。
与张莉的经历相比, 更不幸的是那些购买后发现点对点问题的消费者,对于液晶电视这样的固定像素显示设备,只有当视频源分辨率与其物理像素一一对应时,才能表现出应有的画质,无论清晰度、锐利度都是最佳状态。否则,那怕只差一个点。图像都会模糊、发虚、变形,类似拍照的时候没聚焦或手抖了的照片效果。在静态画面的表现中,效果差别巨大,类似液晶显示器非最佳分辨率状态下,文字几乎看不清楚。动态画面虽然稍好,仍会受到影响。
难实现的原因在于,点对点需要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分辨率一致,比如购买了1080P的高清电视,就需要输入分辨率1920×1080的图像信号,达不到这个分辨率或者超出,都会造成影像模糊,清晰度甚至不如CRT。解决办法是,当视频源分辨率小于显示设备物理分辨率时,以屏幕中的一块视域点对点显示,但未显示部分会留出黑边或者黑框。比如用1080P的电视看DVD时就会出现这一问题。反之,当视频源分辨率大于显示设备物理分辨率时,超出的画面部分不显示。比如用720P的高清电视看1080P视频时就能够轻易发现。目前有哪些输入设备支持1080P这一全高清分辨率呢?
这是受点对点困扰的消费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一部分游戏发烧友选择了次世代游戏机PS3与新版XBOX360,而更多的人选择了可支持各种分辨率输出的电脑——HTPC,因为这样还可以兼容更多的视频文件格式。